江蘇:精準推進 魚米之鄉高奏“中國好糧油”進行曲

2019年12月下旬,廣袤的江蘇大地充滿生機,到處洋溢著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推進“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的熱情。在南通的海安市,中國好糧油蘇三零精品推介會高朋滿座,在如東,金太陽糧油股份有限公司引吭高歌油香散飄;在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沿海農發的萬畝紅小麥核心生產基地麥苗青青,像鋪了一層綠色地毯;在射陽,射陽大米集團城東的射陽港35萬噸糧食物流園建設工地熱火朝天,與城西射陽大米產業園剛剛投產的日產300噸大米生產線遙相呼應,對歌“鶴鄉大地稻菽香”;在宿遷泗洪,蘇北糧油2000畝“稻蟹共生”種植基地碧波盪漾、充滿綠意;在徐州銅山區,維維六朝松麵粉廠區機聲隆隆、車輛穿梭,百年老廠煥發青春氣息。

江苏:精准推进 鱼米之乡高奏“中国好粮油”进行曲

2017年以來,江蘇省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積極推動“優質糧食工程”,特別是重點推進“中國好糧油”行動示範項目在江蘇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深入推進“三鏈協同”,促進糧食產業轉型升級,引領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糧食產業強省建設步伐,2019年全省糧油加工業銷售收入突破2850億元。

突出江蘇特色搞好頂層設計

江蘇地處長江三角洲,平原遼闊、雨熱同季、河湖密佈成就了糧食種植的悠久歷史,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江河湖海的省份,素有“水韻江蘇、魚米之鄉”的美譽。“水韻江蘇”,構成了蘇米的生態底色。“蘇湖熟、天下足”,京杭大運河和無錫米市,見證了蘇米源源不斷北上進貢的歷史功績,江蘇具有悠久的稻作歷史和經驗,積澱了濃厚的稻米文化。

2017年,江蘇成功入圍國家糧食流通領域“優質糧食工程”首批支持省份後,把推進“優質糧食工程”作為厚植產業優勢、增創發展亮點、加快糧食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

江蘇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夏春勝在接受糧油市場報記者專訪時說,江蘇將“優質糧食工程”作為落實十九大精神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以消費者“喜歡什麼”,促進流通環節“收什麼”,引導種植環節“種什麼”,打造新型魚米之鄉。

打開江蘇“優質糧食工程”成績單可圈可點:2017年,江蘇省經競爭性評審入選國家“優質糧食工程”首批重點支持省份,三年總投資22.7億元。重點推進“中國好糧油”行動示範項目,三年總投資12.8億元。規範推進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糧食產後服務體系建設,夯實“江蘇好糧油”建設基礎,三年糧食產後服務體系、質檢體系建設總投資分別為7.5億元、2.4億元。

目前,全省2017年度“好糧油”行動示範項目投資完成,正在組織竣工驗收。2018年度示範項目投資完成率90.9%。2019年度24個示範縣(單位)按照批覆的建設計劃正在有序推進實施。2019年11月,在山東臨沂召開的“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典型經驗現場交流會上,江蘇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作了典型發言。

“萬丈高樓平地起。”糧油市場報記者注意到,圍繞突出江蘇特色,搞好頂層設計,是江蘇省“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得以順利推進的基礎。

瞄準需求制定目標。緊扣消費者對優質糧油產品需求制定“好糧油”行動總目標,做到好中選優,優中求精。擬三年打造19個“中國好糧油”示範縣、4個省級示範企業和4個駐蘇示範央企,培育4個以上“中國好糧油”產品。到2020年末實現全省產糧大縣糧油優質品率提高30%左右,或優質糧油(折原糧)增量206.7萬噸,帶動農民增收9.9億元。力爭建設“四個一批”:一批具有優質糧油生產潛力的糧油大縣,一批具有帶動效應的“好糧油”示範企業,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好糧油”產品,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綠色優質糧油品牌,形成收購訂單化、產品優質化、全程標準化、營銷品牌化的產業格局。

緊盯效果出臺文件。為規範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實施,凝聚共識、統一行動,提高行動計劃示範效果,江蘇在認真學習領會國家有關“優質糧食工程”文件精神基礎上,注重結合江蘇實際,圍繞突出針對性、指導性、操作性等要求,制定出臺江蘇“優質糧食工程”實施系列文件,確保了國家部署的工作重點、明確的目標任務、下達的指標要求落到實處、發揮應有效益,各示範縣、示範企業能明意圖、懂操作、善落實,科學有序推進各項示範任務完成。三年來,制定上報了《江蘇省“優質糧食工程”三年實施方案》和三個子項目實施方案,印發了《關於深入實施江蘇省“優質糧食工程”的意見》《關於開展“優質糧食工程”實施情況績效評價的通知》《關於江蘇省“優質糧食工程”項目驗收辦法》等。

“好鋼用在刀刃上。”按照國家要求,積極爭取省級財政配套資金,三年計劃安排省級財政資金2.17億元支持江蘇省“好糧油”項目建設。獎補範圍突出三個方面內容:一是對示範企業開展的優質優價收購按實際收購量和市場價差給予獎補,每斤不超過0.2元,且每縣不超過500萬元;二是對科技支撐、銷售渠道、宣傳推介,以及受縣級政府委託開展的優質糧油調查統計、品質測評等工作給予獎補,其中硬件投資獎補總額每縣不超過200萬元,國家明確的駐蘇央企建設項目,視情給予適當補助;三是對品牌創建給予獎勵,其中,對新增的“中國好糧油”產品和國家級糧油品牌,每個獎勵50萬元,對新增的省級糧油品牌,每個獎勵20萬元。

聚心合力高效推進。“優質糧食工程”是一項全新的系統工程,涉及單位多、政策多、資金多,面臨許多新矛盾、新問題,沒有可供借鑑的經驗模式,需要部門之間、上下之間、政企之間密切協作、形成合力,創新探索方式方法,共同解決制約行動示範效果的重難點問題。

江蘇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張生彬告訴記者,省局專門成立了江蘇省“優質糧食工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動全面工作,並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協調推進各子項實施。同時,聘請行業管理、工程審計、項目管理等方面專家成立諮詢委員會提供智力支持。有關市、縣(市、區)成立相應領導機構,統籌推進各項工作。

記者獲悉,江蘇圍繞提升行動效果,加強服務保障。省局注重信息共享,在“江蘇糧網”開闢“優質糧食工程”專欄,充分發揮業務工作QQ群、微信群等作用,及時發佈國家、省、市各級最新政策意見,交流共享各地“好糧油”行動示範經驗做法,在線研討解決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聚力提升行動示範效果。

江苏:精准推进 鱼米之乡高奏“中国好粮油”进行曲

圍繞示範目標規範管理程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江蘇省明確縣級人民政府是“中國好糧油”行動示範建設的責任主體,縣(市)糧食部門是推進主體、監管主體,示範企業、建設單位是實施主體,統籌組織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確保工作開展有序,項目建設合規達效。

嚴把申報關,不搞“強迫命令”。堅持自願申報,要求以縣為單位自願申報開展“中國好糧油”行動示範項目。縣域內具有示範帶動效應的糧油加工企業,按照有關規定自願申報參與建設,並由縣級相關部門組織遴選,不強行攤派。堅持初審選報,由設區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組織現場核查,審核申報項目真實、合規、可行性,並擇優上報。堅持編制報告,以申報縣為單位自行委託第三方機構編制《資金申請報告》,準備相關資料,強化項目、管理、資金等事前控制。

嚴把評審關,堅持“公平公正”。堅持專家抽選,在省局“糧食智庫”中抽取專家成立評審組,確保項目評審公平、公正。堅持評審決議,申報項目建設單位、縣、市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相關人員必須參加評審會議,由專家組現場審核《項目資金申請報告》,質詢提出問題,確定評審結果,並報局黨組決議。堅持網上公示,經黨組決議後,進行網上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公示無異議後再下達批覆文件。

嚴把監管關,推行“陽光作業”。嚴格建設目標,項目單位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和批覆下達內容推進項目建設,未經批准嚴禁變更建設內容。嚴格項目管理,項目單位全面落實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政府採購)、質量監理制、決算審計制和竣工驗收制等,嚴格按計劃推進項目建設。主動接受全過程監管,定期通過國家和省級“優質糧食工程”項目信息填報系統更新進度信息。在線發現問題嚴重項目,及時開展現場督查,限期整改。嚴格項目驗收,結合江蘇實際,制定該省“中國好糧油”行動示範項目驗收管理辦法,明確驗收條件、驗收程序、驗收內容、備案資料等。嚴格目標考核,年度建設任務完成後,根據國家和省要求開展績效考評,並將結果納入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和財政配套激勵範圍。

塑造名特品牌強化創新創優

圍繞塑造江蘇品牌,強化創新創優,多管齊下抓落實,務求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江蘇省委省政府2018年、2019年一號文件均明確提出培育蘇米品牌,並作為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實施“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的首要任務。

強化品牌培育。編制國內首個省域全產業鏈性質的“蘇米”團體標準,制定《蘇米集體商標使用管理規則》和“江蘇好糧油”大米、小麥等必檢指標,規範稻米種植、收儲、加工、流通各環節的重量要求,強化生產品質、安全指數、營養成分全過程控制。建成30家“蘇米”核心企業和一批“好稻種+好生態”的“蘇米”示範基地。多形式、多渠道集中推介“江蘇好糧油”。全力打造省域公用品牌,“水韻蘇米”成功註冊,2019年先後榮獲第三屆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暨首屆國際稻米博覽會金獎、中國(合肥)國際糧油展金獎、中國影響力糧油品牌。

實施品牌獎勵。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加快建設糧食產業強省的實施意見》,商省財政廳實施品牌創建獎補政策。對全省符合規定的新獲得“中國好糧油”產品和國家級糧油品牌的企業,每個品牌獎補50萬元;對全省新獲得省級糧油品牌的企業,每個品牌獎補20萬元,進一步提升江蘇糧油產品市場競爭力。2018~2019年累計下達品牌創建獎補資金510萬元,獎補國家級品牌7個、省級品牌8個。目前全省擁有“中國好糧油”產品4個。

打造特色產品。在“中國好糧油”行動示範推動過程中,堅持不搞大而全,力求小而精,著力打造江蘇“優質糧食工程”的靚麗名片。“射陽大米”榮獲2018年中國首屆國際大米節中國“十大區域公用品牌”,品牌價值達185億元。寶應縣與江蘇農科院共建“江蘇寶糧大米研究院”,打造“寶糧1號”稻米產品,並向農業部申報“寶糧1號”品種專項權。興化市建立全國最大的水上糧食交易市場——戴窯市場,省糧食集團和農墾集團分別建立了優質紅小麥和稻米全程質量可追溯系統。

夯實優質基礎。樹牢“‘好糧油’是生產出來的”這一基本理念,注重從源頭夯實優質糧油基礎。通過編制“蘇米”團體標準,實施優質優價收購,有力促進優質糧食種植基地建設,帶動農民豐產增收。2017~2018年度,省級以上財政補助4152萬元,支持示範單位開展優質優價收購、優質糧油基地和品牌建設,帶動全省優質優價收購120多億斤,帶動地方農民增收2.3億元。2018年、2019年全省優良食味水稻品種種植面積分別達1050萬畝、1150萬畝以上,同比增長10%左右。2018年秋糧收購優質品種稻穀達65.7億斤,比2017年增加18.7億斤。

突出科技支撐。多層次深化開展糧食產業發展核心技術攻關,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創建了“江蘇省優質稻米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5家省級以上聯盟單位,涵蓋大米、小麥粉、油脂、飼料、糧機等五大產業,成立全國首個“國家優質糧食工程(南京)技術創新中心。“中國好糧油”行動示範企業相繼與部分科研院所建立了創新聯盟,聚力解決制約糧食產業發展關鍵問題,有力提升糧油品質,滿足老百姓高品質消費需求。

創建“江蘇好糧油樣板店”。聯合江蘇省糧食行業協會制定《江蘇好糧油樣板店建設行動計劃》和《江蘇好糧油樣板店認定辦法》,公開徵集設計“江蘇好糧油樣板店”標識,2019年組織申報、評審公示、認定授牌首批50家“江蘇好糧油樣板店”,進一步拓展江蘇好糧油銷售渠道,增強影響力,提升宣傳效應。

記者親臨其境聆聽感人故事

糧油市場報記者在採訪中,耳聞目睹了江蘇糧食人踐行“中國好糧油”的精彩故事,這裡在百花叢中隨便擷取幾朵。

“酒好也怕巷子深。”如東縣糧食行業協會秘書長李瑜告訴記者,如東大米也曾有過輝煌的歷史,但因為多種原因,落伍於海安大米,每市斤相差1毛錢。這兩年加大宣傳力度,可以說“陸海空”齊上陣,如東大米得以東山再起,與海安大米的價差逐步縮小,如今每市斤只差幾分錢。

李瑜饒有興趣地講了一個小故事,有一次在火車上,碰到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人家無意間還誇讚如東大米宣傳推廣的好。

要說射陽大米集團可謂亮點頻閃,到處是“景”。前一天記者參觀了正在建設中的射陽港35萬噸糧食物流園和射陽大米產業園,江蘇射陽大米產業研究院的大牌在冬日陽光下熠熠生輝,第二天徐蘇陽總經理又領著看了1萬多畝的土地流轉區,一眼望去沒有村莊院落,只有一覽無餘的綠地;緊接著,又趕到足有幾千畝大的稻漁複合種養基地,射陽大米集團的大手筆之作,令記者不由嘖嘖讚歎。

作為“中國好糧油”示範企業,位於徐州市銅山區的維維六朝松麵粉產業有限公司在宣傳推介方面別出心裁,敞開大門,邀請徐州市民和學生“逛工廠”。據公司董事長趙惠卿介紹,去年以來共邀請市民參觀30餘次,通過參觀車間生產流程,現場製作和品嚐饅頭、餃子、包子等環節,許多市民感嘆道:“我們想象的麵粉廠是小麥清理塵土飛揚,粉塵佈滿車間,現在有了顛覆性的認識,現在看到的是原料車間封閉卸車清理,加工車間窗明機淨,整個工廠像花園,整個車間像學校。”

徵鼓聲聲催人進,風好揚帆正當時。“江蘇將嚴格按照國家要求,切實加強示範項目管理,確保‘中國好糧油’行動目標全面實現。”夏春勝表示,結合江蘇實際,儘快出臺“江蘇好糧油”標準,組織遴選“江蘇好糧油”產品,並按程序規定推薦“中國好糧油”產品;加強績效評價,督促行動計劃項目抓緊組織竣工驗收,梳理總結示範建設經驗做法,優選典型成功模式複製推廣。

來源:糧油市場報;作者:XXX;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