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十一”来的,还有这些骗局

“双十一”临近,各大购物平台“预售”热潮已经拉开帷幕,购物狂欢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要掉进骗子的圈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编辑整理了网购时常见的六大类骗局,提醒广大网友谨防上当受骗。

预售骗局

“预售”是近两年“双十一”被普遍采用的营销方式,很多商家通过短信将新品预售信息发给老顾客,这给骗子提供了方便。不法分子以“预购”“限时购”“预先降价”等为诱饵,通过即时通讯软件或手机短信发送包含木马的链接。如果点开了,木马病毒就会植入手机窃取用户信息。此外,不法分子也会在预购活动上动歪脑筋,骗取消费者的定金。

●提醒:

“双十一”期间,优惠短信定会如雨后春笋般蜂拥而至,大家需要警惕的是:凡是短信中有优惠券或者红包链接的都不要点!因为链接中很可能含有木马病毒,能“秒”盗客户信息和账户资金。

伪“红包”骗局

有很多人在微信朋友圈中分享红包,但并不能直接领取,而是要先关注并分享,或转发一定数额的好友或群,这种红包可能涉嫌诱导关注、增加粉丝。还有不少与好友“合体”才能抢的红包,必须达到一定金额才能提现。有些红包点击领取时需要填写个人信息,或者跳转到不明网站,此类红包一定要谨慎对待,其目的很可能是获取个人信息,或通过钓鱼网站窃取银行系统随机发送的验证码。

●提醒:

慎点此类红包领取链接,接到此类信息如有疑问,可拨打电商或第三方支付网站官方客服咨询确认。若不慎点击,应第一时间关闭手机网络,修改网银、支付宝等重要账户密码,并通过安全软件查杀木马病毒。

假“客服”骗局

“双十一”期间抢购高峰网速较慢,网银交易很可能出现迟缓的情况。一些不法分子便冒充客服,假借“所购商品出现了卡单、调单或交易失败等情况,若逾期处理,账户资金将被冻结”等理由,要求到银行ATM机前操作退款。事实上,这是诱骗网友将钱汇到骗子的账户中。也有部分不法商家会借此机会,以此欺诈客户。

●提醒:

“双十一”期间网购订单太多,此类信息容易使人信以为真,但诸如“卡单”“调单”“激活订单”等多为诈骗术语,网友们见此类词语基本可断定是骗局。如果实在不放心,一定要通过电商平台官方热线或客服咨询,多方核实后再行处理,切勿轻信不明短信或电话。

“信用提额”骗局

“双十一”期间,因现阶段资金无法支撑其暴增的购买力,不少人想方设法提升花呗或信用卡额度,而这正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不法分子通常会冒充花呗或银行客服,谎称可以提升信用额度,继而以支付“服务费”为由,诱导网友扫其二维码支付,从而实施诈骗。

●提醒:

切勿轻信网络上关于提高花呗、信用卡等透支额度的信息。提高透支额度要经过严格审核、提供相关证明,并且不会额外收取费用。

“刷单返利”骗局

不法分子冒充电商,以在“双十一”前提高店铺销量、信誉度、好评度为由,称需要雇人兼职刷单刷信誉。骗子为了骗取信任,开始会在约定时间连本带利返还,待网友刷的金额越来越大,骗子将以各种借口拒绝返款,甚至诱导网友继续刷单。

●提醒:

这是典型的“刷单返现”骗局,广大网友一定不要轻易尝试,寻找兼职要通过正规渠道进行,需要交纳定金或先行支付的工作,务必要谨慎对待。

“中奖免单”骗局

虽说“中奖”骗术已经老套过时,但每当它重出江湖时,总有人上当受骗。不法分子正利用网友的这一心理,在“双十一”期间冒充网店,声称回馈客户搞“中奖免单”,把老骗局翻翻新,继续诈骗。

●提醒:

“双十一”期间,各种抽奖、免单活动较多,消费者收到这类信息后一定要仔细甄别,详细了解活动规则,跟正规客服求证,不轻易汇款、转账。遇到“账户异常”“缴纳保证金”等情况要谨慎,小心上当。

【延伸阅读】“低价风暴”有猫腻 这些套路要小心

四川消费者杨女士在某购物平台网店“原创设计服装店”关注了一件标价为559元的连衣裙多日,准备网店搞优惠活动时再买。“双十一”之前,网店宣传全场包邮、满500减20元,杨女士当机立断下单付款539元购买了心仪的连衣裙。

三天后,杨女士又上该网店选购外套,却发现之前下单购买的连衣裙标价只要335元,居然又大幅度降了204元!杨女士要求网店退还差价,网店却拒绝退钱……

“双十一”前夕,类似虚构原价现象屡见不鲜,捆绑销售也是常见套路。

最近,市民胡女士在某网络平台购买了一张火车票,票价为65元。但要额外收取两张优惠券费用共30元,网站显示,优惠券可享受7*24小时预订服务、客服服务、快速退改签服务、短信提醒服务等,并且不能取消,胡女士支付了30元优惠券费用,但事后发现,这些优惠服务根本是“纸上谈兵”,没有一项能实现,但钱又退不了。

“不仅没买到便宜,反而还白交了钱。”胡女士后悔地说。

微信集赞低价购物骗局也是“双十一”来临前朋友圈的刷屏套路。

“只要将活动内容朋友圈,并累计点赞28个,就可以低价领取生蚝”——家住四川泸州的易女士被这句广告词吸引,急忙在朋友圈吆喝求点赞,在活动期间完成集赞数量后,支付了49.6元购买了10斤生蚝。但在约定提货时间去领取生蚝时,商家却说活动太火爆,生蚝已领完了……

“觉得太坑了,这不是骗人吗!”易女士说,打开朋友圈,现在还有好多不明真相的朋友在集赞低价买东西……

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高涛说,“双十一”来临,网络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建议广大消费者尽量选择正规大型的网购平台,下单前仔细阅读相关条款,了解所购商品或服务的使用规则和限制性条款。注意保留证据,如下单付款凭证、商品宣传信息及聊天截图等,以便发生纠纷及时有效维权。(据科技日报、新华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