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第一山

遊靈通巖

[明] 林釺

層峰迭迭石千尋, 老樹寒藤隔翠岑。

煙霧中分天上下, 洞門斜映日浮沉。

直從鳥道聞清梵, 可憶蟬聲似古琴。

寄語空山舊猿鶴, 何年相共守空林。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靈通山史稱大峰山, 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西南部的大溪和安厚鎮境內,距漳州市110公里, 景區方圓37平方公里, 最高海拔1281米, 是一億三千萬年前火山多次爆發沉積形成的曲型火山峰叢地貌。明大學士黃道周為大峰山題下“靈應感通”四字後, 人們開始稱大峰山為靈通山。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靈通巖景區以自然景觀中的險峰、奇石、飄雲、清泉為四大特色,險奇稱絕,揚名天下,素有“小黃山”美譽。靈通巖由七個主要山峰連成,千姿百態。崖壁峭立,峰巒疊翠,洞壑綿亙,鉤梯懸絕,雄偉壯麗,形成了七峰、十寺(巖)、十八景諸景觀。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七峰並峙為:獅子峰、紫雲峰、石屏峰、樓雲峰、擎天峰、大帽峰、小帽峰。十寺(即巖)為:白花寺、朝天寺、碧樺寺、青雲寺、修輿寺、獅子寺、獅子巖、靈通巖、旭日巖、天中巖、紫雲巖。十八景為:菊花引路、三蟲遊鬥、仙人聚會、三童戲獅、畫眉跳架、巨石擎天、七星排井、珠簾化雨、玉洞迴風、雲梯取月、石蟬飲露、猛虎守峽、九牛拉車、和尚背妮、五鯉朝天、神碑庇航、擊鼓驚天、靈峰海。此外尚有許多巧石奇洞點綴其間,如仙盆、仙池、仙蹄、龍泉、風洞、雲洞、雨洞、猿洞、猴洞、蛇洞、蟑螂洞、蝴蝶洞、蝙蝠洞等,奇幻莫測。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靈通山有著悠久的文化,唐代,開漳聖王陳元光就在靈通巖的獅子峰上設置過巡邏臺,後來,陳元光也把其父陳政的墓冢從雲霄的將軍山,遷葬在獅子峰巔;明朝著名的歷史人物大學士黃道周,大理寺正卿陳揚美、太常寺少卿陳天定等人未仕時,都曾在靈通巖中讀書過,留下了大量的石刻和勝跡。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其中黃道周在二十歲時,就在靈巖的山崖之間,隱居讀了二年的書,後來,還寫下了著名的《梁峰二山賦》,在描述到靈通巖時,他寫道,靈通巖的的奇秀,"一一與黃山相似,當無不及,或有過之。" 三年後,黃道周還邀請了著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同遊靈通山,成了一段旅遊史上的佳話。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登陟靈通山徑, 路旁野菊怒放, 長約數里, 幽香沁人, 秀色可餐。過去詩人墨客曾留下“詩欲留題吟向佛, 菊能引路景如仙”的佳句。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遊覽靈通山, 必謁靈通寺。上靈通寺, 從前攀石依壁而登, 膽戰心驚; 如今鋼梯扶持, 上下安然無恙。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站在“雲梯取月”的觀賞臺上, 淋浴著從天而降迷人的“珠簾化雨”,彷彿在感受著觀音大士的祝福,飄灑柔親著你的肌膚,癢癢的、酥酥的、麻麻的,似有勝無,似無又有,此感覺如入仙境,飄然如醉,欲罷不能。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靈通佛寺建在最大石峰半腰的狹長石廊上, 極為簡樸, 但香火很盛。寺前築有石欄, 下臨深谷。揹負摩天石壁, 覆蓋如瓦。明朝黃道周曾題有七律一首雲:

行行衫袖白雲卷, 一入靈通氣不炎。

萬仞摩天開石壁, 半空噴雪掛珠簾。

層梯雨過苔痕滑, 幽谷煙深鳥語潛。

惆悵崖邊遺舊址, 尚存古佛獨莊嚴。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靈通巖位於大峰山“大帽峰”之半山腰,寺院“座東朝西”,緊依山洞重建的“大雄寶殿”面積約有一百多平方米。大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左右站立迦葉、阿難尊者;“三寶”像前供奉觀音、彌勒及善財、龍女;南北兩側供奉十八羅漢。靈通寺自建成後,香火日益鼎盛。大殿前南北兩側分別有林少丹手書“東山”、許沙絡手書“靈通聖境”(庚午冬月書)。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石峰之間, 有一巨洞, 深邃陰暗, 疾風迴旋, 呼呼作響, 天陰則聞。這是八景之一的“玉洞旋風”。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靈通巖左側石壁上有一石穴, 清泉汩汩, 時有云霧蒸騰, 被稱為八景之一的“龍涎吐霧”。靈通巖右邊石峰, 有一巨石酷肖張口向天的蟾蜍, 這是八景的“石蟾飲露”。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靈通寺上是凸出的摩天石壁, 傾斜覆蓋, 不受雨淋,顏色斑斕, 燕子築巢其間, 燕窩累累, 燕語呢喃, 穿雲掠霧, 來來去去, 滿天飛剪, 為古老安靜的石巖增添了不少生趣。這是八景之一的“秋燕棲煙”。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靈通寺巖頂, 有股清泉,穿流於崎嶇突兀的石崖間, 幾經激濺,散作無數水珠, 從空灑下, 如珠簾垂掛。這是八景之一的“珠簾化雨”。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從靈通寺往東走數十公尺, 有七口天然古井, 排列有序, 如七星映照山寺, 稱之“七井排星”。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泉水從海拔一千二百多公尺的大帽峰巖石隙縫中洩出, 是靈通山最純的礦泉水, 民間稱之“仙水”。有題詩日:“ 仙家賜來玉泉凡間求, 神水驅邪福壽世人願。”以前寺僧和遊人都靠這泉水食用, 據說再多的遊人都可保證供用無虞。黃道周在此讀書, 就飲用這清泉, 也被冠以八景之一的“七井排星”的美譽。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沿石級西行, 經“畫眉跳架”, 擎天峰映人眼簾, 位於靈通至青雲巖中間崖壁上有鄉賢張理吾題刻“擎天”二字, 字體長達七尺, 筆力蒼勁, 氣勢不凡。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往前走即可見到十分醒目的“靈”字,此字落款為:“大豐曾濟美題”。此石刻“靈”字,高2.5米,寬1.3米,深3公分,並在繁體的“靈”字上半部“雨”字正中嵌上“巨”字,其整體字的結構蘊含著“巨靈”之意,二字合一的書法藝術,令人拍手叫絕!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曾濟美,名秀榮,號濟美。生於清.文宗咸豐八年(即公元1858戊午年)。出生地在平和縣九峰鎮大豐(霞北村)之下壩。據考,曾濟美一生無嗣。他乃當時頗有名氣的地理風水先生, 精通天文地理知識,其門下有眾多的徒弟。曾濟美先生遍遊了祖國江南十幾個省的名山大川,但唯對靈通的山山水水情有獨鍾,併為自己死後在靈通山尋找了“歸宿”之地。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這“通”字為近代題刻。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站在巖頂, 極目遠眺, 雲飛霧繞, 海天一色,恍若置身仙境。 腳下, 山嵐重重, 田園村落, 歷歷在目。清代平和知縣王相有詩道:

“奇峰十七接青霄, 海湧明霞入望遙,

旭目巖邊花帶露, 珍珠簾下水生潮”。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閩南第一山 _仙境靈通巖

聲明:圖本人拍攝,文中部分資料搜自網上,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