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足足火了四十年的相声!文字辈门长唯一存世的创编段子

  相声段子能称之为经典的,必然是历经岁月洗礼,接受过万千观众检验的。《买猴》《夜行记》《不正之风》......这些解放后创作表演的新相声足以堪配经典二字。不仅在当时那个年代能引起观众强烈共鸣,即便现如今再听,其中的包袱儿依旧可乐。这也恰好应了马三爷那句老话,“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

一段足足火了四十年的相声!文字辈门长唯一存世的创编段子

  一段相声历经数十年依旧火爆如初算不算经典?当然算!但能有如此强大生命力的作品的确凤毛麟角。今天要聊的这段“新相声”就诞生于四十年前,它的两位表演者都早已作古,然而留下的录音资料却一直被相声爱好者视为不可多得的好段子。“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错误不在我身上”这句经典台词也被观众时常挂在嘴边。没错,这就是赵心敏、班德贵两位老先生在1980年表演的《错误不在我身上》。

一段足足火了四十年的相声!文字辈门长唯一存世的创编段子

  众所周知,赵心敏先生身为文字辈相声艺人的门长,说学逗唱极为全面,但很可惜存世的录音资料却少之又少。目前可查证的相声录音仅有《学评戏》《拔牙》《打灯谜》《错误不在我身上》,这其中创编的新段子也只有《错误不在我身上》这一段作品。可就是这唯一的一段让几代相声观众念念不忘。

一段足足火了四十年的相声!文字辈门长唯一存世的创编段子

  这块“新活”,老听户们早就烂熟于心。段子究竟好在呢?其实可以拆成两部分来看:其一,题材立意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段子中工作不负责的会计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只不过通过艺术加工将其放大。从错扣医药费,到给王德彪的工资单多写了丧假三天,再到给徐大爷的产假津贴,层层推进一番比一番情节荒诞。最后引出在检讨书上签名孙悟空的底包袱,完全符合三番四抖的相声规律。同时,西游记也成了贯穿整块活的重要引子。会计之所以在工作上频频出现纰漏,主要也是因为上班时间看西游记导致的。有意思的是段子中提到的多个人物都借用了梨园界和曲艺界同行的名字,比如王德彪、高德明、吴西彪、王玉兰都是确有其人。

一段足足火了四十年的相声!文字辈门长唯一存世的创编段子

  其二,不得不佩服赵心敏、班德贵二位的精妙配合。这块活节奏较快,逗哏演员需要频繁在各种角色中跳入跳出,这就要求捧哏搭档全神贯注,该刨该翻的地方要跟得上节奏。而班德贵先生在这段里捧的可谓滴水不漏。比如逗哏说到多写了四个字“丧假三天”时,班先生问:“他们家死人了?”赵心敏轻描淡写的回答:“没有”,此时班先生马上用略带夸张的语气翻了句“没有?” 包袱一下就响了。再来看逗哏的赵心敏先生,对于这块活的处理延续了其外松内紧的表演风格。从叙述的口风上就贴近生活,摒弃说教意味更容易将观众带入到段子情节中。为了避免千人一面,赵心敏在刻画各种人物角色时通过语气、表达习惯以及口音进行合理区分。在这段里出现过的人名足有七八个之多,但让观众听上去没有千篇一律的乏味感。赵心敏使活路数确实有马氏相声铺纲细致的特点,比如“我把脸扭过去不理他”、“点上颗烟,从抽屉拿出西游记”等等看似无关紧要的台词,实际上是从多个角度塑造人物。

一段足足火了四十年的相声!文字辈门长唯一存世的创编段子

  如此经久不衰的相声佳作,为何在后辈相声艺人中再没有人重新演绎?主要还是拿不动!如果把相声演员的表演水平分为“会、通、精、化”四个境界的话,赵心敏、班德贵二位的艺术造诣已经达到界于精和化之间的高度。尤其是赵心敏使活的状态完全是自然带出来,并非刻意为之。即便后辈有人刻意模仿也很难达到令自己满意的效果,更别说重新搬到舞台上展现给观众了。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