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融合”治理模式的济南探索

  本刊记者 梁平妮 通讯员 王力 孙延和

  三涧溪村,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现有1160户、3384人,142名党员。近年来,三涧溪村积极探索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治理模式,实现了从“神仙也治不了的三涧溪”到乡村振兴样板村的华丽转变。

  政治引领

  凝聚基层党组织向心力

  1998年至2004年,三涧溪村在六年间换了6任村党支部书记,群众对谁任村支书都不支持、对村里做什么都不满意,三涧溪村成为领导头疼、村民心忧的老大难村。

  “乱与穷的根子就在于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谋发展就要从树立党组织的威信和战斗力开始。”从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第一天起,高淑贞就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工作重点。

  2004年,高淑贞带领村党支部新班子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入手,创新开展一面旗帜带动群众、一线通连接群众、一张卡便利群众、一支队伍服务群众、一个职介所致富群众等“五个一”为民服务体系,开展“四邻联动”活动,对党员进行“家庭捆绑式”考核,通过15年持续不断抓班子带队伍,村党支部战斗堡垒更加稳固,党组织成为村民的主心骨。

  “四邻联动”就是以党员为圆心、四邻为半径,每名党员联系所在街巷或楼宇5—10户群众,每月定期入户走访1—2次,落实送政策、听民声、解民忧三项职责。制定“捆绑式、积分制”考评办法,把每个党员家属的表现也列入党员个人积分,每半年组织街坊四邻对“党员家庭”进行民主评议,让党员家属参加党员点评活动。通过党支部和群众共同监督评议党员,起到了“一人带全家、全家带四邻”的效果。

  记者了解到,三涧溪村还推行“民主评议法”,“干好干孬”让群众评判。每年年初,村党支部向群众公开承诺重点落实的实事项目,年底在党员和村民代表会上进行述职,让群众进行评议和打分,评议结果与村干部工资直接挂钩。15年来,村党组织的承诺没有一件不按时完成,干部干了事,群众得实惠。

  2015年5月,三涧溪村成立了党总支,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更强了。村党总支依托工业园区,与园区70多家企业建立劳务中介、施工建设、园区绿化、环卫保洁等合作,基本形成了以租赁承包、提供服务、物业经营为主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00余万元,全村80%以上的劳动力在工业园区安置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6万元。

  民主治村

  激发村民群众自治力

  “在俺们村,老百姓手里的权大得很,不光评议党员,还管着村里大小事务哩!”村民赵胜利说。

  村务管理上,三涧溪村注重用制度保障村民自治,研究制定了易懂易记的简明流程,既便于执行、落实,也便于群众理解、监督。

  村务决策“五步议事法”,让村民当决策者。凡村级重大事项,严格按照“党员群众建议——支部提议——两委商议——上级党委政府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五个步骤操作,必须经90%以上的村民通过才能实施,彻底改变了“干部说了算、群众靠边站”的陋习。

  村务公开“三事三日公开”,让村民当参与者。推行常规事务定时公开、专项事务随时公开、群众点题事务及时公开,特别是对村民关心关注的干部工资、涉农补助等热点问题的公开。明确每月15日、18日和20日作为固定的公开日、质询日和解答日,及时公开村务财务、听取意见、作出答复,把公开变成了“我贴你看、你问我答”的双向交流,从制度上消除群众疑惑,赢得群众信任。

  财务开支“两审三会签”,让村民当监督者。村里的支出预算由村民代表会定期审查,所有花销开支须经办人签字、监委会签字盖章、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共同签字、记账中心审查,才能报销。村里的重大建设工程,由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把关负责,监督委员会负责全程监督工程建设,工程完成后立即报审计部门进行专项审计。

  2010年,村里决定投资100万元建设老年健身广场,工程进料由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把关负责,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工程建设,不但使工程提前竣工,还节省开支13万元。

  三涧溪村还坚持“先协商后决策、先协商后实施”,探索形成了串门协商、听证协商、专业协商、网络协商等协商形式,做到“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情由大家商量”,寻求维护群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法德共治

  既有保障又有约束

  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清街修路、惠民补贴、土地征收、环境治理等牵扯到各家各户的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矛盾纠纷。

  三涧溪村坚持依法管理村级事务,将法治宣传教育、治安隐患排查、矛盾纠纷调处等纳入法治轨道,“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更加规范牢固。

  三涧溪村成立平安建设领导小组,由村两委领导“平安村居”创建活动,村调解委员会、综治办、治保会、妇代会、民兵连、团支部组成平安建设骨干队伍,形成“伞”字型治安防控体系,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将每月12日固定作为社会矛盾集中排查分析日,及时沟通、分析研判村里矛盾纠纷。

  坚持法律服务到家门,充分发挥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的主力军作用,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为村重大项目、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将专业化的法律服务零距离免费送到村民手中,解决好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村里还建立“和为贵”调解室,成立“五老”调解会,制定“看水浇地式”矛盾排查法,形成了“家”字型矛盾排查调处责任体系。

  在发挥德治方面,该村以“家文化”为载体,通过“平安家庭”创建、“五好家庭”评选等活动,让村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打造了“全国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村”。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执行移风易俗有关规定,以党风正家风树村风。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定期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出彩人家”评选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家”为支点,带动群众共同抵制陈规陋习、向上向善向好。

  “现在,我们村不见薄养厚葬、不见大操大办、不见奢侈浪费、不见互相攀比、不见赌毒黑恶。”三涧溪村的村民自豪地给自己“点赞”。

  智治支撑

  提升基层治理创新力

  三涧溪村注重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水平,切实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根基。

  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根据村整体布局确定了各监控点位及线路走向,在全村各路口、各楼房单元门口、各大小企业全部安装监控探头,现有普通监控探头50个,高清监控探头8个,并为全村所有电动自行车安装车牌,装配GPS定位器,实现了用探头站岗,用鼠标巡逻,让全村群众放心安心。

  “雪亮道路”“雪亮园区”“雪亮景区”已经成为三涧溪村震慑犯罪和精确打击的新手段,便民利民和服务群众的新方式。

  坚持整体性及适度调整的原则,按照居住地和企业,三涧溪村划分了22个网格,实现了管理服务全覆盖、各类信息快捷上传下达。选聘22名责任心强、热心公益的党员担任网格员,同时每栋居民楼中有多名党员亮明身份、协助管理,实行“群众事、党员办”,“神经末梢”作用进一步发挥。

  网格员每日在各自网格内巡查,承担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法律政策宣传、安全隐患排查、环境巡查等任务,实现了社会治理“全方位、无缝隙、精细化”,村容村貌更加整洁有序、平安和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