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路遙筆下的“土地”形象

路遙的墓碑上刻著:“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這是他一生真實的寫照。“路遙精神,就是一種土地的精神,他無私的奉獻包容,成為人們的避難所、療傷地、汲取動力的源泉。

解析路遙筆下的“土地”形象

路遙的墓

黃土高原,自古以來就是一方苦難而又充滿希望的土地,路遙出生在這裡,成長在這裡,成就在這裡,奉獻在這裡,埋葬在這裡,可以說黃土地包羅了路遙的一切。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正是這塊貧瘠的土地造就了他不斷奮鬥求索,不畏艱難險阻的性格,也正是世間的苦難使他懂得了土地的珍貴,從而對土地產生了深深的眷戀,使得他立志在40歲之前要完成一部鉅著來紀念那片貧瘠的土地。

解析路遙筆下的“土地”形象

路遙深愛的黃土高原

路遙的《人生》、《青松與小紅花》、《你怎麼也想不到》等作品中都多次出現土地的形象,其對土地的深情溢於言表。每當路遙的創作進入低谷時,他都是一個人獨自去陝北故鄉的“毛烏素沙漠”,他在那裡審視自己、關照社會、汲取前進的動力。在路遙筆下那片貧瘠的黃土地到底帶給人們什麼呢?

解析路遙筆下的“土地”形象

路遙精神就是土地精神

土地的博大寬厚

在《人生》中當高加林被學校解聘後,灰心喪氣、萬念俱灰,每天都睜著眼睛睡不著,可謂痛苦萬分。此時土地撫慰了他的心上,他在土地上忘情的勞作,忘記苦悶的憂傷,每當他躺在土地上,就感覺到自己無比的平靜安詳,在土地上勞作的這段時間,雖然身體苦,但是心裡是富足充實的,因為土地滋養了他的心靈。機緣巧合,高加林離開了這片土地,去城市裡當工人,雖然生活豐富多彩,但是內心卻很浮躁焦慮,他拋棄了愛他如命的巧珍,忘記了那段痛苦的歲月,丟失了農民子弟的憨厚淳樸,但是受命運的捉弄,失去了城裡體面的工作,失去了愛他如命的巧珍,失去了發揮才華的平臺,遭到同鄉人的奚落和嘲笑,在他身心疲憊、萬念俱灰的情況下,大地再次寬厚、仁慈的接納了他,為他提供了避難所、療傷地,大地不計前嫌的繼續滋潤著他的心靈,撫慰著他的心傷。

解析路遙筆下的“土地”形象

土地無私接納了失意的高加林

土地的包容慈愛

在《青松與小紅花》中吳月琴的父親被判定為“畏罪自殺”,母親不久過世,其他知青都回城了,只有她還待在鄉村,面對家庭的打擊、獨自留守的孤寂、無處訴說的痛苦,村民不理解的苦楚,對於一個小姑娘是難以忍受的,就在這個時候大地慈愛的包容了她,當她痛苦的難以承受的時候,就會在片土地上肆無忌憚的哭泣發洩;當她被村民非議、不被理解的時候,她就呆在這片土地上撫慰自己的心傷;當面對公社書記“黑煞神”馮國斌的責罵後,她不自覺地又跑到沒有人的這片土地上獨自訴說自己的委屈。在吳月琴的眼裡,這片土地就如母親的懷抱,能夠包容她所有的痛苦、委屈、任性,給予她無私的關愛、溫暖、慰藉,正是有了這片土地,才給了她繼續活下去的勇氣和動力,給了她高貴的品格和金子般的心靈,給了她自強奮鬥、絢麗開放的精神食糧。

解析路遙筆下的“土地”形象

土地對人的滋養

對土地的深愛與饋贈

在《你怎麼也想不到》中主人公鄭小芳深深的愛著生她,養她的黃土高原這片土地,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景色深深的吸引,她放棄了留校的機會,放棄了大城市的繁榮舒適,甚至放棄了她珍視的愛情,到“毛烏素沙漠”回饋這片土地對她的養育之恩,造福人類。有些人從這片土地出去之後,便不再想回到這片荒涼貧瘠的土地上,想盡辦法留在舒適繁華的大城市,談論起這片土地的時候充滿了鄙視和不滿之情,就如一個人談論自己父母的缺點一樣令人心生厭惡。儘管面對惡劣的生存條件,複雜的人物關係,對志不同男友的思念,但是鄭小芳依然堅守在這片土地上,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防風固沙,讓這片土地變得更加美好。這片土地深愛著她,她也深愛著這片土地,土地無私的給予我們滋養,我們也給予這片土地與奉獻。

解析路遙筆下的“土地”形象

毛烏素沙漠

當我們灰心喪氣、傷心絕望、走投無路的時候,不要忘記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去避難、去療傷,去汲取繼續前進的動力,無論你幹了什麼,土地都會寬容、慈愛的包容你,接納你,給你心靈的慰藉。同樣,當你飛黃騰達、春風得意、封妻廕子的時候不要忘記土地給與你的厚愛和饋贈,我們要學會感恩,要時候對心中的那片土地保持深情,並盡己所能讓它變得更美好,因為這裡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魂,是我們心靈的歸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