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可當小吃、茶點,又可當主食的美食,竟是80後重慶人兒時的最愛

對於大部分重慶人而言,一塊香甜可口、甜而不膩、酥脆化渣且具有米花清香的米花糖,曾是兒時最喜愛的零食。

重慶米花糖以江津的最有名,江津米花糖是重慶市的著名特色小吃之一,也是江津的傳統老字號產品,其製作技藝也被列入了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既可當小吃、茶點,又可當主食的美食,竟是80後重慶人兒時的最愛

江津米花糖的由來

江津米花糖原為太和齋米花糖。有資料記載:宣統元年(1909年),陳漢卿、陳麗泉兄弟倆,在江津縣城通泰門外鍾姓茶館內租了半片鋪子開設糖果店,取名“天太齋”。1910年盈餘增多,便自開了作坊,自產自銷糖果、糕點,取名“太和齋”。“太者,大也;和者,和氣能生財也;齋者,京果糖食雜鋪之統稱也”。

江津民間自古就有傳統食品“炒米糖”。當時的炒米糖色黃,口感粗糙。為預防炒制大米時焦糊,還必須加入河沙翻炒,所以炒米糖中難免夾有沙粒,影響口感。陳氏兄弟決定改進炒米糖的製作工藝,用油酥替代沙炒,改紅糖為白糖,再加冰糖、桃仁、花生、芝麻等輔料,逐漸摸索出一套獨特工藝。這種油酥米花糖一經問世,大受歡迎。

陳氏兄弟進一步精選上等糯米、雲南昭通桃仁、內江花生米、熟豬油為原料,確定15道標準工序。為增加米花糖的風味,又添加新鮮玫瑰花瓣作為配料。由此,具有酥脆香甜、形式精巧、物美價廉、攜帶方便等優點的江津米花糖逐漸風靡全國。

既可當小吃、茶點,又可當主食的美食,竟是80後重慶人兒時的最愛

聶榮臻元帥是江津吳灘鎮,對於家鄉的美食,聶帥還曾建議江津米花糖改包裝。在《我的父親聶榮臻》(聶力著),零星記述了這種懷鄉情愫:聶帥辭世是1992年5月14日。此前不久,聶力參加一個座談會,是家鄉來人,邀請在京江津籍人士。回家後父親對女兒流露出濃濃的鄉情,喘著氣說:“就是要改革,要開放,要不江津不能發展。我們老家有一種特產叫米花糖,很不錯,可是我們包裝上不去,幾十年一貫制。日本人就注意包裝。產品要打出去,就要有所改進。”

江津米花糖的發展

隨著歷史的車輪不斷的運轉,太和齋的米花糖逐漸傳承,便有了後來的“玫瑰”、“荷花”、“幾江”、“芝麻官”等品牌的米花糖,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特色,使得“江津米花糖”這一名片得以發揚光大。

對於80後一代來說,“荷花”和“玫瑰”這兩個牌子的米花糖,是記憶最深刻的。小時候,每到趕集的日子總會有小商販騎著四輪車叫賣江津米花糖。一袋米花糖要十塊錢,裡面就只有十小袋,包裝袋上或畫著玫瑰,或畫著荷花。每每看到叫賣的米花糖,都忍不住拉著媽媽買上一袋。要知道每塊米花糖都是厚薄均勻、長短一致的,酥脆化渣,不鬆散,不砂不化。入口更是香甜可口,具有米花清香。

江津米花糖好吃,更多的還是因為配方的獨特。選用全國各地優質的糯米、核桃仁、白糖、花生仁、芝麻、飴糖、植物油、玫瑰糖等原料,運用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精製而成。做出來的米花糖潔白晶瑩,香甜酥脆,爽口化渣,甜而不膩,且營養豐富,有滋陰補腎、開胃健脾等功效呢。

既可當小吃、茶點,又可當主食的美食,竟是80後重慶人兒時的最愛

米花糖種類

米花糖除了重慶江津的比較有名外,全國各地還有很多特色的米花糖。像四川成都蒲江的蒲江米花糖、 廣西桂林興安的興安米花糖、 江蘇蘇州太倉的豬油米花糖、雲南大理彌渡縣的彌渡米花糖、海南三亞的三亞米花糖、四川成都簡陽的三星米花糖、四川樂山市中區的蘇稽米花糖等等。

眾多米花糖中名氣最大的,當屬四川成都蒲江的蒲江米花糖。蒲江被人們譽為“中國米花糖之鄉”。在蒲江,米花糖又叫“谷花”。相傳蒲江米花糖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在清代咸豐年間已有製作。《蒲江縣誌》記載:建國前,各糖果糕點作坊在生產米花糖時,為競相博名各有創新。其中尤以城關的“聚香村”、“榮吉祥”、“永和號”和壽安鎮的“同鑫號”產品為佳。民國10年(1921)年,蒲江米花糖即已馳名。

蒲江米花糖採取豬油和菜油混合炸米花泡子。使得米花糖同時具有豬油和菜油的香氣。蒲江米花糖,具有“潔白、味美、香脆、化渣”的獨特品質,深受人民大眾喜愛。

既可當小吃、茶點,又可當主食的美食,竟是80後重慶人兒時的最愛

眾多米花糖中唯一有季節性製作的,當屬蘇州太倉的豬油米花糖。豬油米花糖其實是出自太倉的沙溪鎮。據記載:光緒年間(1900年)沈緩之在沙溪開設了“鼎盛祥”糕餅店。產品以桃片、麻糕、酒釀餅、肉餃為主。第二年(1901年)在爆米花的啟發下,獨創了豬油米花糖,並且成為太倉一絕。

豬油米花糖僅出產於蘇州的太倉地區,也只在太倉出售。且太倉的豬油米花糖製作是有季節性,一般在每年的十月開始,到第二年春節就結束了。炸米花的油用的是豬油和菜油混合,炸出來的米花糖具有豬油的香氣,也有菜油的清香,米花糖還呈發亮的嫩白色,使得豬油米花糖色、香、味俱佳。

既可當小吃、茶點,又可當主食的美食,竟是80後重慶人兒時的最愛

眾多米花糖中造型最特別的,當屬雲南大理彌渡縣的彌渡米花糖。要知道在彌渡縣,米花糖不叫米花糖,而叫圓糖。它是把米花和糖做成圓形,其特點是形體各異、色彩鮮豔、如花似珠、故名圓糖。

在彌渡,製作圓糖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製作圓糖的材料和工藝都十分講究,只有純手工做的,才最正宗。圓糖所用到的糖都是老工藝熬製的飴糖,米花要選用上等的好米生蒸,且炒制的時候手法要快。彌渡的圓糖一般會在米花上染上食色,再做點簡單的圖案,或幾個祝福的字,這樣的圓糖最受歡迎了。

既可當小吃、茶點,又可當主食的美食,竟是80後重慶人兒時的最愛

眾多米花糖中唯一用紅糖製作的,當屬海南三亞的三亞米花糖。對於三亞米花糖很多人都不是很瞭解,它其實是三亞當地的風味小吃之一。其米花是用糯米和粳米參半而做的,所用到的糖不是白糖,而是很濃郁的紅糖水。做好的米花糖可直接食用,也可用開水沖泡,食用起來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既可當小吃、茶點,又可當主食的美食,竟是80後重慶人兒時的最愛

各地的米花糖,雖然在製作的工藝上有些許不同,但各種口味都是被大眾認可的。像米花糖這種美食,既可以當作茶點、小吃,又可泡水作為主食食用,如果用它來饋贈親朋好友也是不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