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幸福上高,上高县践行“枫桥经验”探索出一批独具特色的好经验好做法

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幸福上高,上高县践行“枫桥经验”探索出一批独具特色的好经验好做法

近年来,上高县深刻领会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拥抱发展新机遇,统筹协调经济与社会、法治与平安建设,在践行“枫桥经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道上阔步前行,着力在“防、打、治、化”上下功夫,全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探索出了一批独具特色、务实管用的“上高经验”,为百姓托起稳稳的幸福。

上高县在2017年9月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荣获2013~2016年度“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连续六年荣获“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中央综治动态》和《长安》杂志多次介绍上高社会治理的经验做法,吸引了省内外同行前来学习参观。

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幸福上高,上高县践行“枫桥经验”探索出一批独具特色的好经验好做法

▲美丽的上高新城区

今日上高,社会大局稳定,治安环境安定。这让身处这座城市的人们,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和自信,更让准备踏入这个城市的人们心驰神往。

“创熟”活动打造城区网格化管理“升级版”

李桂华是敖阳街道镜山社区第9网格的专职网格员,数年如一日走街串巷、上门入户,见到居民就递上一张服务联系卡,“您有啥事,遇到啥困难,随时给我打电话”。她的民情日记已经写了厚厚的两本,每一次网格巡访、每一起纠纷化解、每一件事项办理、每一处隐患排查,她都详细记录在案,辖区居民亲切地称之为“桂姐”。“五一”前夕,她和社区干部组织107户居民,“一家出两菜”,摆起“百家宴”。居民李志红称:原来彼此陌生的街坊邻居现在都像兄弟姊妹一样亲。

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幸福上高,上高县践行“枫桥经验”探索出一批独具特色的好经验好做法

▲上门了解情况

融入于群众中,奔波在社区内,时刻掌握着社情民意,和李桂华一样的城乡网格员,在上高有784人。他们上门入户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填写网格日志,及时收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排查网格内人、事、物的变化,采集、比对、更新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数据,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用忠诚和责任织成了一张大网,夯实了平安建设的基础,以基础稳支撑全局安。

为提升社会治理实效,上高县不断夯实管理基础,持续完善网格管理工作。在城区持续推行“干部下网格、服务进楼宇”活动的基础上,创新开展“社区创熟”活动。各社区成立了小区共建微信群,居民在微信群里说说小区建设,谈谈邻里关系。社区干部和网格员组织辖区居民举办“社区百家宴”、“百姓大舞台”、“居民运动会”、“端午节包粽子”等系列“创熟”活动,引导居民走出家门、走下楼栋、融进小区,汇集在一起,展示才艺,开启胸怀,由“生”变“熟”,由“身近”到“心近”,有效促进邻里和谐,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明显增强,党群干群关系越来越融治,确保了管理服务措施及时跟进,网格化覆盖无盲区。

目前,在城区、16个乡镇场(街道)和189个村居全部实现“一格一员”;在广大农村,构筑了城乡一体的县、乡、村、组四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城乡光纤和网络连通,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全面延伸,老百姓不用进城就能办完能办的事,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专群结合“五管一”扎牢特殊人群帮扶管教新篱笆

墨山乡罗某因滥伐林木被判缓刑3年,无所事事又无生活来源的他成为乡里寻衅滋事的高危人员。墨山乡社区矫正小组得知情况后,对其确立了“乡镇分管领导+网格员+司法专干+社区民警+社区矫正人员家属”的“五管一”矫正方案进行帮教,由乡镇分管领导负责产业精准帮扶,网格员近距离掌握情况,司法专干提供法律援助,社区民警时刻警示提醒,家属加强生活关爱关照……在社区矫正小组精准帮教下,罗某承包了乡里二十亩闲置土地进行规模种养,年收入达6万余元。现在,罗某逢人便说,“如果没有社区矫正小组的帮助,我哪有现在这么好的日子。”

特殊人群管理是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上高县主动应对、创新性地让社群力量直接参与社区矫正,研究制定“五管一”帮教制度,对矫正对象全部实行GPS手机定位,社区矫正对象无一例漏管、脱管,重新犯罪率连续保持零记录,这一模式得到了省司法厅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五管一”模式的成功实践,也为该县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帮扶管控和吸毒人员社区戒毒康复找到了新路径,全县对排查出的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和社区戒毒人员,建立民警、医生、乡村干部、网格员和家属“五帮一”的管控机制,实施“分色预警”动态管理,并将原老中医院大楼改造成精神病医院,对患者进行免费治疗救助,每年安排50万元资金对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监护人建立“有奖监护”机制,有效减少了社会危害性。

多元化“调处平台”构建社会矛盾化解新机制

“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组织”,“什么矛盾突出,就精准打造对应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平台”。近4年来,上高县97%以上的矛盾纠纷在基层一线得到解决,无民转刑案件、无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针对突出问题,上高县从被动维稳转为主动介入服务,高标准打造医疗纠纷调处中心、交通事故调处中心、环境污染调处中心和山林水利纠纷调处办公室等10个专业性调解平台,诉调对接、行司衔接、法情融合、三调联动,通过多元化调处机制,一大批“急大难”矛盾纠纷得到快速、妥善处置。

上高县率先规范建立“五统一”(设计、规划、标识、管理、职能)的乡镇综治中心,统一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及时掌握社情民意,标配了法律顾问参与的“精英调解室”、“两委员一代表调解室”,老百姓有急事、有疑事、有难事,有处说、有人听、有人管。

全县还向基层延伸,在村综治中心设立和谐平安理事会、“五老调解室”,组织调动当地“五老人员”参与调解。按照“1+N”(1名网格员+多名平安志愿者)模式配备网格力量,网格员和平安志愿者定期排查化解小纠纷、小隐患、小案件、小问题和小需求,一大批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得到了预警,在萌芽状态得到了化解。

上高县巧妙发挥农村祠堂这个特殊的“载体”作用,把传统美德与现代法治相结合,将农村“旧祠堂”变身政法“新阵地”,通过开展“法律”进祠堂宣讲活动,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在祠堂调解纠纷,组织农村留守儿童在祠堂开展防溺水、交通安全等宣讲活动,发动亲属、家长一起参与旁听,延伸法治课堂,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衔接,让农村祠堂成为一个法律政策的“讲堂”、说事评理的“公堂”、学生假期的“课堂”,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利支撑。

据了解,开展“法律进祠堂”后,全县共培养发展法律明白人骨干1900余人,农村矛盾纠纷同比下降了30%。

多维度“立体防控”擦亮上高治安环境第一品牌

上高县是一个区位优势并不明显的小县,但近年来,平安的治安环境成为了全县招商引资的第一品牌,宝成裕盛鞋业、旺旺食品等一批知名的台商企业纷纷落户,上高工业园入园企业、工业总产值一直排在全省县级工业园前列。上高县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同时,凝心聚力狠抓平安建设各项措施落实,多维度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今年9月18日8时许,上高县新城区居民黄某放在小区门口的电动车被人偷走。上高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盗抢骗”打击组接警后,通过小区探头、交通探头等视频监控网络顺线追踪,第二天就在商城南路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找到被盗车辆。这一侵财小案的即时侦破,正是对上高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创新实践的最真实的检验。

上高县在2019年投入5000万元加快“雪亮工程”建设、建设点位1000个覆盖重点地段、路口部位的同时,将视频监控延伸到乡镇及村组,规范二、三类点位建设标准,由乡镇自筹资金300多万元,安装1100多个点位,极大满足基层群众需求,实现“雪亮工程”城乡全覆盖,构建了追寻犯罪轨迹的“天网”。

整合警力资源,落实“有警处警、无警巡逻”的工作模式,组织120名特巡警在大街小巷、重点单位、重要部门和案件多发区、人员密集点、重点要害部位、治安复杂区域、案件高发时段巡逻执勤,最大限度地把警力部署在街面上,有效地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推动治安岗亭标准化建设,10个治安岗亭成为市民家门口的派出所;县直内保单位加密安装视频监控,建立“一室两队”(即值班室、义务巡逻队、看楼护院队);乡镇组织170名专职治安巡防员在集镇开展治安巡逻,189个村居组织平安志愿者佩戴红袖章在重点时段巡逻看护,形成了全方位、全时空、全掌握的立体化防控体系,为公共安全筑起了铜墙铁壁。

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幸福上高,上高县践行“枫桥经验”探索出一批独具特色的好经验好做法

▲指挥中心

平安和谐幸福来。宜居上高,来之不易。其背后,离不开全县自下而上、齐抓共管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与实践。展望未来,始终坚持民意导向、时刻以百姓期盼为念、以群众利益为重的上高政法人一定会立足平凡、胸怀伟业,把奉献与忠诚融进平安法治上高建设的进程中,让每一个上高人都能感受到平安所带来的欢乐祥和、温暖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