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总溪河边万寿桥

纳雍总溪河边万寿桥

万寿桥(又名总溪河大桥)位于维新区维新镇东北6公里的总溪河上,是纳雍与毕节的交通要隘。这里是贵州省十大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的总溪河至九洞天风景区的起点,又是传统节日集会场所。

万寿桥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九月,落成于道光十八的八年(1838)四月。桥系单孔石拱桥,长56米,宽8.5米,高25米,孔跨21米,桥面厚3米。桥南端两各砌有一段护桥石堤,高均15米,长25米。

桥北端依山建筑在岩壁上,南端建筑在河床岩石上,现整个桥身仍能看到明显的石灰粘合痕迹。原桥面两侧各有一排栏马石,石与石之间除用石灰全砌外,还有以石凿成的石楔,石楔呈“凹”形,平楔锁于栏石面上的两石之间,使其更加紧锁牢固。建桥后因屡经洪水冲击淹没,现仅存北端两段。

原桥头两端均有石梯,北端上至小山顶,南端下至马路,后在修建公路时将北端石梯拆除开山修建公路,在南端石梯上全砌加高与桥面同平,并在这段建有长8.5米,宽0.8米,高0.9米的方形排水孔9个,一改原古桥之风貌为现在的公路桥。

纳雍总溪河边万寿桥

在桥南端公路旁岩下,立有四楞碑两方,碑立于道光十九年(1839),高均224米,宽0.35米面楷体阴刻,横书:“万寿桥”3字等,碑文直书:

常读《丹桂集》有言日:“修干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往来之桥,总已河原有渡船每遇水泛之期,无不阻隔,上下往来行人,对河两岸苦守水退,方能开渡等因此举念倍兴工,十八年四月告峻。

四楞碑曾有碑,“文革”时期被推倒损段,碑亦断成两截。1984年县文化馆文物组将其修复重立,并树立石质保护标志于两方四楞碑之间。保护标志长1.45米,宽0.98米,正面隶书阴刻,横书:

贵州省纳雍县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桥

纳雍县人民政府立

背面楷书阴刻,直书:

保护标志说明:万寿桥建于清道光十七年九月至十八年四月(公元ー八三七至ー八三八年),系毕节信士糜肇瑞继果伟桥后之又ー善举。桥长五十六米,宽八点五米,高二十五米,单孔石拱,南端列方形排水孔九个,是毕纳交通要隘,桥曾屡经洪水冲刷滝没,尤以ー九七三年七月十三日为甚,此次水位高于桥面六点六米,时达六十二小时,而桥身仅变形二十厘米。桥碑为四楞双碑,立于道光十九年,序文简练,文史价值较高。原桥北端有观音阁、土地庙各一,已圮,桥碑被毁,经修复重立。

此桥横跨总已河,两岸奇峰突兀,水秀山青,百舸争流,猿啼凫戏,风光旖旄,钟灵毓秀。一九八四年春,省委徐建生同志亲临视察,并将此地辟为旅游区,堪称壮举。纳雍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之规定,于ー九八一年将此桥及碑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望全体人民珍惜保护,特铭文以志。

纳雍县文化局监修。

公元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撰文:王念、袁化鹏、李勇跃,书法:袁家烈,石工:陈孝慈、袁远明、朱绍宣、张庭举等

注:文字来自《纳雍文物》,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