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纳雍文昌阁,俯视纳雍小城

纳雍文昌阁,俯视纳雍小城

以且河


纳雍文昌阁,俯视纳雍小城

文昌公园效果图


文昌阁,距县城 2 公里。自 19 世纪 60 年代至今都是人们登高望远的好去处。电视转播台设在这里,那插入云霄的铁塔,更引人翘首仰望。每逢节假日,人们总是喜欢到那儿游玩。

文昌阁以雄伟著称。分山门、大殿、文阁三部分,建于清光绪初年,建造者穿青十八寨头领郭书奎。游览大殿、文阁,必先经过山门。山门之地,早在嘉庆年间就有庠生郭朝臣、龙大训在此立小庙一座。宣统元年,太学生郭益之在此拆庙立山门。因居于山的中段,故称“中山寺”。四列排柱,两楼。高二丈余,瓦面。一楼的两头为临时客房,可以在这儿停歇、饮茶。中间为过道。两端有梯,楼上有园廊、木栏、戏台,供游人观览。下边过道,有神像三座,脸谱各异。上为圆宝顶。走廊后设有桌椅,可以下棋、打牌,饮酒谈天,富有情趣。

门前缓坡,一片绿荫。倘是 8 月,桂花飘香。挺立在石梯两旁的青松,像迎客僧。前侧右面,竖着三座高 5 尺、宽 2 尺许的石碑,字迹新颖、柔和。屋正面檐前挂着郭益之书写的“中山寺”大匾。楹联为:“山静无声,毓秀钟灵,几叠云峰奔寺院;门高数仞,朝迎爽气,万缘香火布恩波”。此系民国初年张致和撰书。

走过山门,平整的石级路,平滑如镜。登上二十余级,便是大殿,高约 3 丈,四列。木刻楹联为郭益之所撰书:“剑舞七星,三界魔王,无从称能讲武;火烧三昧,十方外道,敢不伏法皈依”。

大殿正中三座塑像,各高 8 尺,相貌威严。神像前又各有五六个小神像,姿态裕如。神龛上各有小磬。左边,挂有千斤大铁钟;右边,设有牛皮大鼓,击之,钟鼓齐鸣,声震远近。

游人步人殿内,神像栩栩如生。香烟缭绕,灯火明灭。前厅石坝,四面花园,两树红白牡丹在群芳中耀眼夺目,散发清香。文昌阁的阁楼,高耸入云。一块“粒食万方”的金匾挂在它的正中。阁高约 5 丈,共计两楼一底,上小下大,主干为一抱来粗的四根“通天大柱”支撑着周围的瓦檐小屋。一楼,八方有室,前堂中置文昌帝君,其左为龙王,右为神农。后为观音殿,龛上坐着莲花的观音,慈眉善目。花下龙女,雕刻细腻。二楼,左为孔子,右为苍颉,游人至此,寂静肃穆。三楼,魁神塑像:手执朱笔,独站鳌头。

登楼眺望,远近群山,溪流村寨,绿洲通路,尽收眼底。低头俯视,四面筒瓦飞檐挡着视线,身若腾空,飘然自在。窗似琴形,顶似宝塔。中有铁戟一把,直刺云天。

难怪有人赞日:“文昌高阁耸云天。宙宇巍峨夜不眠。林木竹楼呈碧翠,田园阡陌撤金环。凭窗远眺星辰现,信步仰观日月悬。长岭来龙生秀寺,烟中古佛笑眉间。”

文昌阁怀古

杨德俊

重峦叠翠隐荒祠,对峙绿荫费巧思。

乱石徒增兴废感,颓墙难写悼亡诗。

开场名兔焉无故,争利弃猫因济时。

往昔风光难再现,谁为古迹肯操持。

注:图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