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貨量第一的小米電視,讓哪些供應商受益了?

出貨量第一的小米電視,讓哪些供應商受益了?

李星

2019年11月5日下午兩點,小米將在京舉辦新品發佈會,首先介紹的新品是小米電視,官方首先公佈了小米電視的成績:2019年Q1-Q3連續3個季度,小米電視出貨量中國第一!每個季度出貨量在230萬臺左右,累計出貨接近700萬臺。

據奧維睿沃《全球TV品牌出貨月度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球電視品牌出貨1.57億臺,同比增長0.3%,小米電視的增速明顯高過全球市場增速。小米電視部總經理李肖爽還在發佈會現場表示,力爭2019年中國市場出貨量全年中國第一。

而2018年中國市場上出貨量第一的TCL全年累計LCD電視機總銷量為1039.2萬臺,如果TCL今年沒有退步的話,小米今年要衝到第一,還要銷出300多萬臺才行。

小米2018年的年報顯示,小米電視2018年全球出貨量達到840萬臺,同比增幅高達225%。

有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全球電視的總出貨量達到了2.4億臺。其中中國品牌表現出人意料的好,2018年TCL出貨量2860萬臺,海信出貨量1680萬臺。TCL實現了大幅增長。

另外,創維出貨量1490萬臺。小米由則以840臺名列全球第8名。

如果僅算智能電視的話,2018年智能電視的全球銷量達到1.57億臺,佔全年電視總銷量的67%。而小米電視佔了5%的市場份額。

目前中國國內是除韓國之外的最大電視整機生產基地,而小米電視的代工廠,就是中國出貨量第一的TCL集團下TCL電子(HK.01070)。

在核心的芯片上,此次小米電視5系列全線旗艦配置,搭載與晶晨股份(SH:688099) Amlogic聯合研發的T972芯片,採用迄今為止電視上最先進的12nm製程工藝,主頻高達1.9GHz,性能相比前代提升63%,並支持解碼8K內容。

Amlogic:晶晨股份,創立於美國加利福利亞州。主要為TV、電視盒子等智能家居提供芯片解決方案。作為芯片領域的後起之秀,Amlogic擁有高度優化的高清多媒體處理引擎,而且能提供Android與Linux鑰匙交互方案,旗下芯片被廣泛應用於智能電視、電視盒子之中,公司於今年七月份登陸中國科創板。

晶晨股份進入小米電視供應鏈之前,小米電視一直採用技術底蘊深厚Mstar芯片,後來Amlogic以售價更加低廉的優勢成功替代了Mstar,當然其中後面最關鍵的原因,是為小米代工的TCL和小米自己,都先後投資了晶晨股份。

晶晨股份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32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27.4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1.2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9.55%;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9.72%,同比減少10.17個百分點;基本每股收益為0.3216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4.70%。

2019年第三季度,該公司的營收為5.78億元,低於去年同期的6.16億元;淨利潤為2558.89萬元,低於去年同期的5470.02萬元。

另外,小米還戰略入股TCL。2019年1月6日,T 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接到小米集團通知,基於對公司價值的判斷及對公司經營策略、核心競爭力、行業地位及文化價值觀的高度認同,截至2019年1月4日小米集團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在二級市場購入本公司股份,購入股數為65,168,803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48%。

而TCL集團在重組後的主要業務,就是華星光電的面板業務。而小米電視的主要面板供應商,也就是華星光電。為了更好的利用TCL的資源,華星光電近日更名為了TCL華星。

TCL華星最早由TCL、深圳政府、深超光電和三星一起建成,大部分的面板量產技術基本上源於三星,繼承了三星HVA廣視角面板設計,並且從一開始就生產市場上的標準品,由三星包銷產能銷往全球市場打開銷路並獲得口碑。

HVA廣視角面板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可以提供與IPS相近的視覺觀感同時,製造成本要比IPS低,一直是三星顯示和TCL華星在面板領域佔據成本優勢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三星電視和TCL電視在整機領域佔據成本優勢的重要原因。

而小米電視雖然由TCL電子代工,採用了TCL電視一樣的供應鏈,只是在後期軟件上做了些優化,並加入了自己的AIOT生態連接部分,但是小米電視的性價比依然十分殘暴。

在繼承了小米手機高配低價策略的基礎上,小米電視對外公佈的數字顯示,2018年小米電視的純利僅在1%左右,可見小米電視幾乎是以通路商的身份在銷售TCL電視,而且價格方面可能還要比線下的TCL電視更優惠。

也難怪小米電視說要拿下今年出貨量第一,對於小米電視和TCL電視來說,不管誰在市場上出貨增長,都是讓TCL電子和剛剛改名的TCL華星受益。

而且,TCL華星還在印度也建了後段模組廠和整機廠,小米電視目前在印度市場上的線上出貨量也表現驚人,雙方很有可能在印度市場上開始慢慢複製在中國國內市場上的打法,進一步提升雙方的出貨量與市場佔有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