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师,那些苦难的记忆

上期有一篇关于民办教师补助转社保的文章,里面很多读者看完都是感慨颇深,今天小编再就民办教师的一些历史和大家说一说,因为小编认为,他们确实付出了很多,应该值得被尊重对待,教龄补助问题应该得到解决。

民办教师,那些苦难的记忆

民办教师,苦难的记忆

和平战士

公元二十世纪60年代,年轻的中国褪去战火硝烟,正在寻找富国强民捷径,新中国的教师队伍里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民办教师。他们经历着农田、旱土劳作和粉笔加黑板教学的“两栖”岁月,他们承受了生活贫困的艰难,却坦然用坚毅的双肩扛起了新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重担。当年的这个群体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已由教育局作了妥善安排,但那个年代民办教师在农村小学的工作环境,民办教师的工资来源,留给我们的仍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民办教师的来源

60年代,民办教师,他(她)们上完课后又像农民一样从事田间生产劳动。三五个老师一校,自带米、菜,自己挑水、烧柴火做饭。住土坯房、旧祠堂、砖瓦平房等不同式样的校舍,经历过包班教学、复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而且每个自然村都办小学,教师的任用则是以下指标的方式,从每个村、队选一名文化基础好、家庭出身好的中青年担任,教各自村、队里的小学生。由于选上来做老师的人性格、志向差异极大导致教师异动频繁,一年或一学期间数易其人是常有的事。

70年代,村、队小学撤并为以大队办学,同时联办初中、高中。从村队里选上的众多民办教师通过考试、社员测评等方式实行减员,一个大队保留一至两名。

到80年代,这个队伍基本稳定,县教育局发放了民办教师任用证,成立了民办教师互助基金会,使民办教师的编制和合法权益受到保障。

在五十年间,是这群民办教师撑起了农村教育的半壁江山!

民办教师的“年薪”

关于民办教师的报酬,我了解到的早期信息是这样的:人民公社体制时期用记工分作为报酬,以生产队里第2个劳动力为标准。记下的工分与队里劳动力一样转算成稻谷,年底领取。学区每月发给3元钱补贴,后来5元、9元不等地逐年有所提高,到1979增至11元。1980年,田、土责任到户,每个民办教师都在自己的生产队里领到了一份与社员等量的责任田。记工分制度不复存在了,报酬结构也更新了。这一年,县里发补贴每月26元,公社以统筹的方式为每个民办教师每年补助800斤稻谷,在年关时兑现,这种报酬方式持续到1985年。

1986年,乡镇将年统筹谷折合人民币每人192元,把钱拨付到学区,由学区按每人每月平均代为下发。此后的十几年我们的报酬不断地有所增加,至1999年每月240元,是历史顶点。其实,民办教师报酬的领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背后掺杂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1988年,“以谷代薪”的历史剧又重演了一回。

民办教师的“两栖”人生

从民办教师的报酬上看,其生活的艰辛是显而易见的。以1989年为例,那年民办教师报酬全部是现金发放,每月92元,除去上交民办教师互助基金2元,实领90元,全年也就1080元,别无他物。改革十年了,如此低的年收入能给家庭生活带来什么呢?有人说家里的那份责任田年收稻谷千余斤呢,可就是这份责任田让当年的民办教师承受了太多的辛酸与无奈。

解放初期,人们普遍重男轻女,能读点书的多为男性,所以全乡的民办教师八成以上是男性。由于劳保性质工不工,农不农,且前途模糊渺茫,所以民办教师基本上是组成农村农民式家庭,种田仍是家庭生活的重要来源。为了让家庭不至太贫困,为了减轻妻儿的田土劳动量,民办教师们在放学后都要回家从事生产劳动。“返校急匆匆,放学打冲锋”是农忙时节民办教师小学、田间两头跑的真实写照。

只要是耕种田土需要的劳技,民办教师们都得学会,耕种田土的大小轻重活计民办教师都做过。一些居心莫测的村民因此给民办教师挂上“三员”老师、“两鞭”老师的“桂冠”,无非是讽喻这些老师在校当教员,放学回家当保育员(带孩子),饲养员(喂猪、鸡);放下教鞭扬牛鞭。后来,一大批见过世面的中、青年家长十分不满民办教师放下课本拿锄头的做法,向上级强烈反映。教育办的答复是,所有的村小学教师一律不许在本村任教,而且一周内住校不许低于4晚(那时一周五天半)。

这一方案的实施让民办教师的身心得以短暂的解脱,每天放学后老师们在小学、村头蹓跶蹓跶,晚上在村学宿舍里或聊天或备课或看书,惬意而又富有情趣。其实将心比心,如果不是报酬低廉,加之半边户的拖累,谁愿意让自己置身于失斯文、失面子的境地呢?

可是,家中的妻子、儿女更苦了,农田活基本落到她们身上。在民办教师遍布乡村的时代,流行着这么首打油诗:“有女莫嫁教书郎,有田有土就缺钱,累烂肝脏累断肠,夜里睡觉半床凉。”这首打油诗绝非是教师所创,但流传于世人口中,实则意味着世人对民办教师生活的艰辛有足够的了解和充分的认识。

支撑人生的是责任和信念,有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信念,战士不会因为流血牺牲而放弃解放人类的斗争,民办教师也没有因为报酬的低廉,生活的艰辛,世人的误解而放弃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改革为我们带来的甜美和谐已浸染了整个社会,民办教师对社会的贡献以及那段艰辛的岁月将永远被历史铭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