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富光:乡村医生的赤子情怀

自2005年通过乡村医生培训后,三级残疾的他成为一名乡村医生。为让基层群众小病不出村,10余年来,他戴着假肢出诊,开展诊疗和咨询约25000例,跑遍了周边的村庄,行程达2万多公里,骑坏了3辆摩托车,“跑断”2双假肢,他的摩托车被群众称为“救护车”,他就是峨山县大龙潭乡迭所村乡村医生方富光。

立志当一名医生

方富光出生于峨山县大龙潭乡一个普通农家。出生后没多久,他就被诊断为先天性脊柱裂,伴有下身轻度萎缩。7岁那年,因一次意外,方富光脚掌被刺伤后引发感染,又患上创伤性骨髓炎,从此,伤痛就伴随着他,病情严重时几乎不能行走。

17岁那年,由于病情恶化,方富光的左脚足跟部的骨头陆续开始脱落,伤口久治不愈,加之家庭贫困,他的病迟迟无法得到有效医治。尽管峨山县中小学为他捐款治病,但遗憾的是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方富光说:“虽然我从此留下终身残疾,但挽回了一条命。在感激众人帮助的同时,我为自己定下人生的目标,长大后一定要回报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体会到疾病带来的不便和痛苦,于是立志长大后一定要当医生,为人们解除病痛的折磨……”

19岁时,方富光跟随着当时的村医学习医疗技术,他还买来医学书籍进行自学。只要坚持,梦想的种子终会落地生根。2005年,方富光参加乡村医生培训后,33岁那年,成了迭所村的一名乡村医生,并兼任迭所完小校医。

以病人为中心

方富光所在的迭所村距峨山县城80多公里,各方面条件还比较滞后,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儿童,保障他们的健康、为他们解除病痛,便成为方富光肩上的一份责任。

“喂,是方医生吗?麻烦你跑一趟吧!”“哦,别着急,我这就过来。”挂了电话,方富光麻利地准备好听诊器、体温计和药箱,骑上三轮摩托车就朝患者家里赶。每当村民生病了,只要一个电话,方富光随叫随到,并坚持到病人家中出急诊。

作为一名医者,一个遭受过病痛折磨的人,方富光比谁都懂得时间就是生命的含义。所以,每遇急诊,方富光总是与时间赛跑。有时,为了给病人看病,他连饭都顾不上吃,忙起来一天吃一顿饭也是常有的事。为方便病人夜间就诊,方富光晚上就睡在距离他家200米的诊所里,并且从不锁门。

2012年8月,由于病情恶化,方富光做了双小腿截肢手术。在困难和伤痛面前,方富光从不屈服,因为服务群众让他感到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他坐在轮椅上,坚持为前来看病的患者看病。他安上义肢,每天坚持做康复锻炼,从能独立站5分钟、10分钟到半小时,再到依靠拐杖能够站立行走,他每天进步一点点,最后依靠顽强的意志,逐步丢掉了拐杖,最终独立站了起来。他还学会骑摩托车,这样他可以为急诊患者“走”更远的路。村民们把他的三轮摩托车叫作“救护车”。每次出急诊,除了药箱,他还会多带一把锄头,如果路面不平,车子过不去,还下车用锄头把路挖平。正是靠着这辆“救护车”,方富光走村串巷,为急诊患者出诊,为管理对象体检、做随访。

由于行动不方便,方富光要克服的困难远比常人多得多。有一次,方富光在出诊的过程中把三轮摩托车开进了路边的沟里。那次,给患者看完病回到家,已是凌晨1点多。

从医10余年来,方富光拖着重度残疾的双腿,以极大的热情、耐心和责任心奋力做好基层群众的预防保健、治病疗伤等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2014年以来,方富光先后被玉溪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评为“玉溪好人”,被省文明办、省广播电视台评为“云南好人”,被授予“第四届玉溪市道德模范提名奖”,被评为玉溪市第五届劳动模范和云南省第二十二届劳动模范。(玉溪日报记者 白诚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