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让小作坊“破茧蝶变”

一个最初只有几间平房的村办铁门小作坊,如今的办公楼加车间愈9000平方、年产值超2000万、产品销往全国20个省市,还带动了周边20户群众、15户贫困户家门口务工,生产的拳头产品医疗门在河南省占据市场80%的大企业。就是这样的一个企业,在国家扶贫政策和市民政局驻村工作队的双重加持下,一步步发展壮大,为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扶贫让乡村小作坊走出了国门

“没有扶贫第一书记专项资金的支持,就没有德尔馨门业的今天。”这是10月17日第六个扶贫日期间,面对前来调研的市民政局局长张国强,唐河县城郊乡刘马洼村扶贫车间---河南德尔馨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应森发出的由衷感慨。

从2006年开始,历经4700多个日夜,南阳民政人先后7批、16人,带着无私和奉献,顶着误解和偏见,守着初心和执着,开始在唐河县城郊乡刘马洼村派出工作队开展疫情救助工作,这一住,就是13个春秋。

2016年扶贫攻坚开始后,民政人更是派出年富力强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当德尔馨门业急需购买设备、扩大厂房之际,工作队利用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的优势,率先向门厂注入30万资金,解决了燃眉之急。与此同时,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次到县、乡汇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得到县、乡多个部门的有力支持,财政、金融等也积极为这个自强不息的扶贫车间提供低息贷款,帮助企业走出低谷,不断发展。

到目前,德尔馨家装门已经占据南阳市场的三成,医疗门占据河南省行业的八成,产品远销全国20个省市。成都、武汉和郑州都已经建立了专业运营中心,并已走出国门,远销到外蒙古,打开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用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企业发展起来后,罗应森没有忘记生养的故土。一次次修桥修路,救急解难,回报乡邻。罗应森说:“有党的扶贫政策,有宽松的经营空间,有专项资金的注入,企业发展的发展尤为快速。也正是如此,我不能忘了乡亲。”

“我现在仅门厂打工的收入每年就有五六千元。”贫困户罗海成对目前的状况相当知足。“有了德尔馨门厂,对是贫困户来说,可以实现稳定地脱贫。”对于脱贫后的生计,罗海成也信心十足。

像罗海成这样的贫困户,厂里规定,他们可以随时到厂里务工,优先安排岗位,优先考虑薪酬。“一般职工的考勤实行严格的签到制度,迟到早退要扣发工资。但对于贫困户,则允许他们晚到、早走,不影响工资。”对于贫困户的考勤,罗应森如是说。像罗海成这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随时都可以到厂里务工,并且时间弹性大,便于照顾家庭。

“说真的,我最初的想法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干点实事。如今有了这么好的产业扶贫政策,有了驻村工作队的扶持,有了宽松的创业空间,使我能看到了奋斗的希望。”谈起未来的发展,这个年仅只有30岁、却已经在商海滚爬摸打了十多年的九零后,写满了一脸的信心和坚毅。

罗应森表示,下一步,他们将致力于净醛门业的开发研究,让他们生产的门不仅自身生态环保,还能吸收空气中的甲醛,使德尔馨门业赋予新的生命,也以此更多地造福百姓,为扶贫开发,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全媒体记者刘力果 通讯员张博 孙少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