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隆和施瓦辛格都回來,《終結者:黑暗命運》為啥還是失敗的?

卡梅隆和施瓦辛格都回來,《終結者:黑暗命運》為啥還是失敗的?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我還是個在鄉村讀書的中學生,平時學業繁忙,很少有機會能看到什麼好電影。那個時代,去影院看電影是很奢侈的行為,再說國內院線也沒啥好電影,基本都是國內的主旋律電影。能看到的好電影基本來源於兩個渠道:一個是地方電視臺播放,一個是家庭錄像帶,或者後來逐漸去愛錄像機的DVD播放器。要知道,像我們那種縣級市的電視臺,平時也沒什麼大新聞,除了轉播央視新聞,廣告,在每天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經常會播放一些香港電影或者好萊塢電影,我大部分的電影啟蒙都是通過家裡的一臺黑白電視收看的。現在想想,現在電視臺的審查制度根本不允許播放尺度這麼大的電影,香港的很多恐怖片動作片,甚至有點情色暗示的愛情片都可以看到。

我小時候印象深刻的就是在電視上看到的樊少皇年輕時候的B級片《力王》,各種血淋淋的鏡頭,把電視機前的我嚇壞了,做了一夜的噩夢,從此對香港恐怖片有了陰影。在電視上也能看到很多好萊塢電影,我看到的印象最深刻的好萊塢大片就是詹姆斯·卡梅隆的《終結者2:審判日》,那還是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電影還可以這樣牛逼,尤其是其中的那個液態機器人T-1000,打不死,殺不死,隨時可以還原戰鬥,比阿諾·施瓦辛格的T-800高級很多,最後的大戰扣人心絃,看得我目瞪口呆。第一次被好萊塢科幻大片折服。

卡梅隆和施瓦辛格都回來,《終結者:黑暗命運》為啥還是失敗的?


值得提及的是,後來家裡有了DVD播放器,週末從學校回來總會去租各種碟片,那時候對什麼是好萊塢大片也不瞭解,對什麼導演和明星根本就一無所知,選片基本就是看介紹和封面,偶爾看到阿諾的照片,就租了一盤叫《真實的謊言》的電影,在家裡偷偷看。看到阿諾在酒店追逐恐怖分子,從樓頂騎馬想要飛躍而下,被馬差點甩下去的場景,嚇出一身冷汗。沒辦法,鄉下孩子,沒見過什麼大世面,第一次看到好萊塢的經典動作片,同樣被折服。後來觀影歷史多了,對導演和演員開始有所瞭解,才知道這是詹姆斯·卡梅隆的導演作品,把卡神所有的作品找來看,新上映的電影一定去捧場。當然,後來的《泰坦尼克號》也好,《阿凡達》也好,依然是好的作品,但是讓我回想起來的話,還是年少時,第一次看《終結者》系列的時候最好。

這個系列前兩部作品看過很多遍。可能跟我第一次的觀影經歷有關,我更偏愛第二部,第一部雖然開創了科幻穿越片的先河,其中的T-800機器人橫空出世,尤其是第一部結尾,當阿諾完全變成金屬機器人的形態,那個根本殺不死的形象,真的讓人喘不過氣。但是相對而言,《終結者2》的T-1000更進了一布,那個液態機器人的形象讓人感覺到恐怖的同時,也讓人感嘆,這個創意的牛逼。其實從這個系列的逐漸演進,我們也可以看出卡神對自我是如何的嚴苛,如果真的沒有絕對更牛逼的創意,可以超越第一部的話,他是絕不會拍攝續集的,《終結者2》是如此,《異形2》同樣如此,更別說一拖再拖的《阿凡達》系列,已經讓人望眼欲穿了。

卡梅隆和施瓦辛格都回來,《終結者:黑暗命運》為啥還是失敗的?


這是卡神的自覺,但是對好萊塢來說,一個電影系列的成功,如果沒有續集是基本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就眼睜睜地看著終結者拍攝了一部又一部,變得越來越爛,從一部影視經典系列,變成了現在口碑惡劣,票房縮水,面目全非的爛片。這個真不能怪卡神,熟悉這個系列的人都知道,當年卡神在好萊塢還是一個無名之輩的時候,帶著終結者的劇本去找投資人,根本沒人搭理他,後來還是一個小公司答應給他投資。但是在好萊塢投資可不是說說這麼簡單的事情,一般來說,好萊塢都是製片人中心制,投資人說了算,導演想要的權力,尤其最終剪輯權太難了,所以很多好萊塢大佬起步時,都想要完全掌控自己作品實在太難了,製片人動不動都會橫叉一槓子。年輕的卡梅隆吃過虧,所以早尋找投資時,跟製片人談判,最終達成了一項協議,他擁有這部電影的導演權和最終剪輯權,但是製片人可以永遠這部電影的永久版權,卡梅隆用一美元的象徵性的價格把《終結者1》的版權賣給了製片人,這位製片人後來也成為了他的第一任妻子,他們的婚姻維持了四年之久,但是從此之後,《終結者》系列的版權,在外遊蕩了35年之久。

據說當初卡神是沒有打算拍攝《終結者2》的,他對成功的續集電影沒多大興趣,大概沒啥挑戰性的意思。對卡神來說,每一部電影都是全新的,如果只是原地踏步,還不如不拍。但是因為他沒有版權,別人說了算,他想著與其讓別人接收拍爛了,倒不如自己接手,畢竟是自己的孩子。1991年《終結者2》橫空出世,成為了當年的美國票房冠軍,直接締造了影史經典。但是接下來的幾部就沒法再幹下去了。

卡梅隆和施瓦辛格都回來,《終結者:黑暗命運》為啥還是失敗的?


從此,這個系列個卡神基本沒啥關係了,當然了,我們可以看到從《終結者3》到《終結者2018》,《終結者:創世紀》,雖然跟卡神沒啥關係,但是每次新電影上映的時候,卡神接受採訪的時候都使勁誇,說新電影有很多優點,值得去電影院觀看等等。這些電影越來越爛,卡神當然知道,但是畢竟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雖然已經離家出走了,也不能不管,所以一向給人印象眼裡不揉沙子的暴君卡神,談到終結者系列的時候,無論多爛,他都沒有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詞。這種複雜的心理估計外人很難理解。正在上映的《終結者:黑暗命運》其實是這個系列版權到期,重新回到卡神懷抱的首部作品,所以這部影片開始,卡神擔任了製片,提供了原創的故事大綱和劇本,全面參與了創作過程。把整個電影的故事線拉回到了最經典的《終結者2》的結尾處,從這地方重啟,這才是最讓影迷心動之處吧。

對我這樣的八零後影迷來說,《終結者》系列已經是我們的少年時的青春,再加上卡神的全面參與,我們才買賬。所以影院上線後,更是第一時間去捧場。但是,說心裡話,雖然是續接了《終結者2》,具有新的故事線,還是老卡司,琳達·漢密爾頓和阿諾·施瓦辛格都回歸了,機器人也升級了,但是味道總覺得哪裡不對。因為這個穿越的套路已經前幾部完全透支了,尤其是那個電網爆炸裸體降臨的場景,甚至臺詞都已經說濫了,當阿諾說出,“我不會再回來了”,我心裡想,希望你下次真的不要再回來了。《終結者:黑暗命運》當然不是爛電影,但是也絕不會成為好電影,它就是好萊塢流水生產線上的中規中矩的產品,打著情懷的名義,熟悉的臺詞和動作,爆炸場景都異常熟悉,所有的一切都沒有太大的驚喜,都是預料之中的存在。所以,這只是一個及格的科幻動作片,但距離一部優秀的電影,尤其是還是卡神參與的電影,還是有很大的距離。

卡梅隆和施瓦辛格都回來,《終結者:黑暗命運》為啥還是失敗的?


其實,我仔細想過這部終結者第六部電影到底為什麼不再吸引我們了。最大的問題,我們對這個系列好感已經被前幾部透支完畢了,所有的套路都玩過了,當年卡神一手打造的機器人穿越梗,現在更是遍地都是,而且關於機器人的電影在八九十年代是新潮,現在已經是屢見不鮮了。當年的技術手段是天才,現在看稀鬆平常,再加上故事線的平庸,導致了這個系列,就算卡神參與其中也無法挽回。

其實,這部電影的失敗跟我們的大環境也有所關聯。現在是大數據的時代,我們的大眾文化要求的是藝術快餐,對任何不能在三秒鐘抓住人眼球的電影,都不會有興趣關注。《紐約時報》的影評人斯科特在一篇文章中宣稱,在現代文化中“成年已死”,因為在過去的十五年裡,我們看著電影公司將大量的財力和想象力投入到系列電影的製作中,這些電影提倡一種本質上的青少年化的、不成熟的世界觀,適合全家觀看的卡通冒險片、青少年的英雄故事,不會變老的英雄主義的喜劇故事,這些不僅構成了21世界好萊塢的商業中心,還變成了它的藝術心臟。今天的這些商業大片不僅故事膚淺,在視覺還受“衝擊美學”的支配,影片通過絲毫不停歇地衝擊觀眾的感官,使得觀眾在震驚和敬畏的作用下全神貫注。但是,無論這種衝擊波有多麼強烈,都無法在你的記憶中留下任何痕跡,它們就像爆米花一樣,瞬間爆炸,幾乎在你離開電影院的同時就被忘得一乾二淨。《終結者》系列,拍了六部,一部比一部爛的原因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主動放棄了深度,把這個系列最精華的部分棄置殆盡,重複其中爆炸性的橋段,而那種對未來科技的恐懼感再也看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