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與慈禧的身上有著3個共同點:專制、腐敗、惡化近代中國前途

提示:若要總結乾隆與慈禧的特點恐怕要算封閉了,是封閉才讓他們有了那麼多負面評價的,這也是史實。只是,這麼多年過去,人們在這方面說得彷彿很少,也便讓孫殿英行為乘虛而入了——一些人覺得他幹得好、很痛快——他們缺少表達或者發洩自我情緒的渠道啊。歷史是用來總結與借鑑的,人們應當儘量它客觀和公正,包括對歷史人物與歷史事情觀點的表達手段以及宣傳,否則,一定還會有盜墓行徑會被看成英雄行為的。

乾隆與慈禧的身上有著3個共同點:專制、腐敗、惡化近代中國前途

1928年7月,孫殿英擔任盜陵主角的一支部隊奔向了慈禧定東陵,而另一支部隊則奔向了乾隆裕陵。隨後,清東陵被盜了,孫殿英將難以數計的寶貝用車拉走,拉了數十車,這便是歷史有名的清東陵盜寶案。

孫殿英(1889年—1947年),乳名金貴,字魁元,歸德府永城(今河南永城馬牧鎮丁辛莊)人。這個反動的軍閥因為此次盜墓一舉成名,被後世熟知。

今天,人們依然將這次盜墓事件稱為盜寶案,但案子一直被記錄在案,沒有人去破獲它,孫殿英並沒有因此受到損失,是個沒事兒人。

乾隆與慈禧的身上有著3個共同點:專制、腐敗、惡化近代中國前途

盜墓事件發生後,清廷的遺臣很震驚、很憤怒,他們上告,但沒起什麼作用。按理說,中國的帝王陵,歷來都是要受到保護的,後朝的皇帝保護前朝的、前前朝的,是一致的做法。不管好壞,大家都是皇帝嘛,有著同樣的身份,算是一夥人,這麼做算是有個“照應”,也多少能給後世留下一點可以遵循的範例。清廷的遺臣很不幸,他們的主張沒人理,這中間有一個原因可能是自清之後,中國已經沒皇帝了,失去了“同類”,也就沒人管了。

孫殿英完事兒後給了自己的行為一個說法,即是自己祖宗三代被清廷給殺了,他這麼做是為了“報仇”。今天,一些學者說,孫殿英這種說法是胡扯的,他祖上三代都是農民,清廷沒必要殺他們的。但客觀地講,孫殿英的說法還有那麼一點影子,他父親曾為鄉里出頭與旗人爭執而入獄,被打死在獄中。

乾隆與慈禧的身上有著3個共同點:專制、腐敗、惡化近代中國前途

我們沒有為孫殿英辯護的意思,只是覺得這事兒有些怪——根據當時的資料分析,孫殿英盜墓事件發生後,有一些人並不認為這是可恥的事情,比如,馮玉祥就說:“殿英老弟,你的革命精神我很佩服!咱們是好朋友,好同志!在反對清廷這一點,我乾的是活的(指驅逐溥儀),你乾的是死的(指盜陵)。”而清東陵在孫殿英之後,二次被盜打出的旗號也是接近於“報仇”的,原因是盜者覺得乾隆和慈禧甚至清廷的所有皇帝是有罪的,坑苦了中國和中國的老百姓。

當下,一些人將這歸結為民族主義情緒,更多地傾向於清朝滅亡之後,滿漢之間關係的歷史因素,我們要說的是,這種說法多少有些拉大旗作虎皮了,清帝退位之後,也沒有看到滿漢的關係有多麼緊張,愛新覺羅·溥儀照樣受到優待,雖然最後被趕出了宮,但終是活了下來,這在歷史的末代皇帝中是很少見的。那些清廷的舊臣也並沒有像以往一樣,受到誅殺,甚至滿門抄斬。這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事情了,人們不過是將清朝推翻了,把皇帝從帝位上拉了下來,與民族的敵對應該沒有半毛錢的關係。所以,幹啥事別一口一個民族的,拿這東西出來嚇唬人。

乾隆與慈禧的身上有著3個共同點:專制、腐敗、惡化近代中國前途

我們覺得“怪”的原因更在於,甚至到了今天,提到孫殿英盜墓,有人為什麼還會像馮玉祥一樣說好呢?分析原因,我們認為,人或者民眾的情緒是需要發洩渠道的,歷史地來看,乾隆和慈禧的確很一般,尤其是慈禧幾乎是令人生厭,而當時的社會並沒有做到對他們的“追責”,所以,一些人不滿的情緒得不到發洩,孫殿英的行為也便成了“英雄”的。

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它必然的原由,但就民眾的情緒而言,這個必然的原由往往多出的是感性的直覺,而缺少理性的分析與判斷。乾隆和慈禧是不是真的讓一些人有仇可報呢?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60年,但作為一個皇帝,今天人們知道更多的是,他編著《四庫全書》,有很高的書法和詩文造詣,這個應該不是一個皇帝的主業體現。至於慈禧則是不慈也不喜,沒有太多的正面評價。

乾隆與慈禧的身上有著3個共同點:專制、腐敗、惡化近代中國前途

有歷史學家給乾隆這樣的負面評價: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專制者。篡改歷史,大興“文字獄”,加強文化專制統治。到處巡遊揮霍無度,導致吏治腐敗,埋下了讓清朝一蹶不振走向滅亡的種子。嚴重壓抑了民眾甚至官僚階層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了同時也僵化了專制體制,給以後的發展製造了巨大障礙。

也有歷史學家給乾隆這樣的負面評價:慈禧從宮廷鬥爭中奪得政權的手法殘忍,極力維護滿清對中國的統治。奢靡之風使晚清已捉襟見肘的財政問題更加惡化,民生凋敝。多次簽訂條約喪權辱國,也多次惡化了近代中國的前途。(王道成《慈禧其人》)

乾隆與慈禧的身上有著3個共同點:專制、腐敗、惡化近代中國前途

在這些負面評價裡,不難發現乾隆與慈禧三個方面的一樣:專制、腐敗、埋下或帶來禍國殃民的種子,惡化近代中國前途。所幸的是,在這些個相同負面的評價背後,我們發現,這兩個人在對待新疆的問題上,多少有些類似:1755年,乾隆大帝出兵西域,消滅準格爾汗國,收復新疆,1759年,又平定南疆大小和卓的叛亂,完全統一新疆。至於慈禧和新疆,人們今天將其“左宗棠收復新疆”,但平心而論,沒有慈禧的支持,左宗棠恐怕收不回。

所以,我們覺得再負面的人也是可以幹一點好事的,而若要總結乾隆與慈禧的特點恐怕要算封閉了,是封閉才讓他們有了那麼多負面評價的,這也是史實。只是,這麼多年過去,人們在這方面說得彷彿很少,也便讓孫殿英行為乘虛而入了——一些人覺得他幹得好、很痛快——他們缺少表達或者發洩自我情緒的渠道啊。歷史是用來總結與借鑑的,人們應當儘量它客觀和公正,包括對歷史人物與歷史事情觀點的表達手段以及宣傳,否則,一定還會有盜墓行徑會被看成英雄行為的。(文|路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