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鮮食玉米畝賺3000元!老農算了明細賬,賺的不如養頭豬

鮮食玉米的味道可口(甜、糯)、營養極高、與普通玉米相比,由於整穗進行對外銷售,完整度要求較高,品質較好。根據鮮食玉米的風味不同,將鮮食玉米的品種分為了三種,第一種為甜玉米;第二種為糯玉米;第三種為甜加糯玉米。此外,鮮食玉米的顏色多樣,目前市場上的鮮食玉米的主流顏色有白色、黃色和黑色,但隨著育種技術的不斷提高,市場上也出現了紫色玉米,逐漸豐富起來。

專家:鮮食玉米畝賺3000元!老農算了明細賬,賺的不如養頭豬

國家的大力倡導,農戶種植鮮食玉米麵積的逐步擴大。對鮮食玉米、籽粒玉米和青貯玉米的播種面積進行分析,目前市面60%的玉米是籽粒玉米,鮮食玉米在總面積中所佔的比重不到30%,當然各個地區有不同。鮮食玉米的推廣普及度範圍不夠廣,種植農戶對鮮食玉米的營養價值、市場前景、銷售渠道、價格信息等缺乏瞭解,對鮮食玉米的盈利情況持懷疑態度。另一方面,鮮食玉米由於以整穗進行出售,所以對果穗完整度的要求較高,而已目前的技術手段,機械化會造成更多損耗,因此在收穫時只能採取人工收割,成本高。

專家:鮮食玉米畝賺3000元!老農算了明細賬,賺的不如養頭豬

所以鮮食玉米的種植,絕大多數的種植戶也在觀望。植鮮食玉米種植品種主要有萬甜2000、超甜1825、萬糯2000、萬糯6號和萬糯8號等,不同的種植品種其種植密度、出芽率、產量和品質有很大差異,一般畝產量在1500斤-2000斤。種植鮮食玉米的基本流程依次為整地起壟、播種、施肥(底肥、追肥兩次)、噴灑農藥、採收果穗。

專家:鮮食玉米畝賺3000元!老農算了明細賬,賺的不如養頭豬

種植鮮食玉米的成本在每畝1200元左右,其中土地成本在350元左右,其他綜合性成本,包括種子費、肥料費、農藥費、機械作業費、人工費等在1000元左右,此外還由於種植面積、銷售渠道、氣候因素(乾旱、洪澇等)、市場價格等因素,不可避免的增加額外成本。

專家:鮮食玉米畝賺3000元!老農算了明細賬,賺的不如養頭豬

與籽粒玉米對比,鮮食玉米的每畝生產成本較高,綜合算下來,鮮食玉米每畝生產成本平均高於籽粒玉米250元/畝左右,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方面是鮮食玉米的種子費高於籽粒玉米,鮮食玉米平均每畝地種植3000-3300穗,需要種子1.5kg左右,由於鮮食玉米的品種不同,價格也有差異,最高可達到112元/kg,而籽粒玉米最高價格一般為70元/kg左右,兩者種子價格差異較大;另一方面是鮮食玉米收割以人工為主,因此用工人數和用工天數會比籽粒玉米多,因此,兩者間的人工成本存在一定的差異。

專家:鮮食玉米畝賺3000元!老農算了明細賬,賺的不如養頭豬

利潤角度,鮮食玉米一年可以種3、4茬甜玉米,畝產1500斤。近兩年,甜玉米的市場行情比較好,一般賣價一斤都在1-2元之間,以1.5元/斤價格算,每畝利潤1000元,除去浪費、受災、價格波動風險,每畝利潤根本不到10·00元。籽粒玉米,每畝成本800元,平均畝產1200斤,一般收購價格1元以下,今年價格較高,在1元/斤徘徊,每畝利潤400元,如果是自己的土地每畝利潤700元。

專家:鮮食玉米畝賺3000元!老農算了明細賬,賺的不如養頭豬

市面上很多專家和機構鼓吹,鮮食玉米能夠達到畝產3000斤,畝賺3000元,誤導了很多種植戶,以上的分析,鮮食玉米,並沒有達到應有的收益水平。當然,專家一定是通過數據和試驗驗證,我們先不否定,要不然國家也不會大力支持。筆者分析收益沒達到原因,主要有三種:

第一,鮮食玉米沒有達到普通玉米種植規模,農戶種植年限少,對新品種的技術瞭解一般,以普通玉米的種植手段應對鮮食玉米,導致了產量上不去。

第二,玉米的種植主要以人工為主,鮮食玉米要求較高,並且農機的普及較差、適用性較差,造成了很多額外的成本。

第三是銷售渠道,鮮食玉米的銷售渠道主要有網上銷售、商販上門收購、到當地市場銷售和合作社訂單收購四種,農戶最主要的銷售渠道為到當地市場上銷售和商販上門收購,商販上門收購的價格相對較低,但脫銷風險較小,且能夠節省一定的運輸成本,這也導致了銷售價格上不去,利潤差的原因。

專家:鮮食玉米畝賺3000元!老農算了明細賬,賺的不如養頭豬

相比之下,如果農戶走合作社訂單收購,對農戶來說是一個良好的選擇。一方面,合作社會提前與農戶簽訂訂單,在鮮食玉米採收季節直接進行收購和運輸,這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農戶的倉儲費和運輸費;另一方面,預先簽訂訂單的方式,除非農戶一方進行了違約,否則一般不會出現脫銷風險。

專家:鮮食玉米畝賺3000元!老農算了明細賬,賺的不如養頭豬

通常來說,鮮食玉米的種植年限越長,農戶的種植經驗越豐富,對各項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和時間節點把握的更加準確,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生產要素的損耗,保證鮮食玉米的品質,從而提高利潤,降低賠錢風險。農業種植風險很大,不要盲目種植自己不瞭解的品種,鮮食玉米市場潛力很大,但是要產生規模化的收益,一定是種植技術匹配,品種匹配,產量匹配,銷售渠道匹配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