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龙劲舞,昼夜狂欢——宾阳炮龙节小记】

【群龙劲舞,昼夜狂欢——宾阳炮龙节小记】

舞炮龙的勇士

每年正月十一是广西宾阳县一年当中最隆重的节日——炮龙节。这一天,当地人家家户户都会摆上酒席,广邀各地宾客来欢聚。每条街道都会各扎上一条龙,酒足饭饱之后就舞将起来,居民燃起鞭炮往龙身上抛。从街头舞到街尾,龙只剩了一具骨架,便被投入火中焚烧,从此这年便无灾无难平安吉祥,整个活动通宵达旦,热闹非凡。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就有幸亲历了一次炮龙节活动。

【群龙劲舞,昼夜狂欢——宾阳炮龙节小记】

劲龙飞舞

宾阳舞炮龙这一古老、吉祥、喜庆的地方传统民间习俗,相传始于宋朝,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由于其场面热闹、欢乐,举城欢腾,又被誉为“东方狂欢节”。

宾阳炮龙节包括有游彩架、吃灯酒、舞炮龙、钻龙肚、抢龙珠等内容,其中舞炮龙是整个炮龙节的高潮所在,舞炮龙主要包括开光、舞龙、舞炮龙、送龙等活动。

【群龙劲舞,昼夜狂欢——宾阳炮龙节小记】

非遗文化:游彩架

【群龙劲舞,昼夜狂欢——宾阳炮龙节小记】

民族特色服饰:壮锦

宾阳炮龙比一般常见的彩龙要大,每条炮龙长达三四十米,被视为新年神物。龙头龙尾用竹篾扎制,用沙纸装裱,龙身用色布装配。举舞之前,由组织机构向全城各单位各户发出邀请喜贴,敬请当日炮竹增光。

节日当天白天是极富当地民族特色的游彩架及吃灯酒活动,到了傍晚时分,位于宾阳老街的炮龙老庙开光点开始热闹起来,许许多多的市民与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一睹炮龙舞风采,宏伟的庙内人山人海,大家都在兴奋地等待着开光一刻。

【群龙劲舞,昼夜狂欢——宾阳炮龙节小记】

龙腾虎跃

【群龙劲舞,昼夜狂欢——宾阳炮龙节小记】

龙珠吐火

只见一条条白须巨龙被盖住双眼,在炮龙老庙的门前,一位祭师拿着一只鸡,等待开光。时间到了晚上7时整,时辰已到,开光祭师大声说了一声“开光!”人群马上像炸开了锅,纷纷涌向开光点。

两名男青年舞着子珠和财珠,带领龙头靠近窗口开光。拿鸡的祭师用嘴咬破鸡的羽冠后,用鸡血对准龙嘴内含的龙珠涂血,炮龙老庙另一位主持撕开遮盖鸡眼睛的布。当龙头向上仰,祭师拿鸡准备涂龙眼时,站在窗口下面的人群冲到龙头下面,伸手去抓龙须。白须巨龙的双眼涂鸡血后,高仰着头转身离开。就在此时,“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从四面八方响起,巨龙王狂舞,欢声雷动,鞭炮声响彻云霄,整个县城倾刻间就变成了一座炮龙之城,辉煌之城。

【群龙劲舞,昼夜狂欢——宾阳炮龙节小记】

祭师给炮龙开光

开光仪式结束后,由龙牌、锣鼓、八音(即唢呐、京胡、二胡、大胡、秦琴等管弦乐器以大小锣鼓、钹、木鱼)等打击乐器开路,高举火蓝、火把相随,按事先安排的路线循序渐进。

炮助龙兴,龙凭炮威,那一条条穿着金色龙袍的巨龙,时而高昂起头,向天空喷射出一团团吉祥的火焰,时而摇着奔腾,和光彩夺目的太金珠相戏相乐,一串串的电光炮竹,惊天动地煨响着,为巨龙助威助兴。凡炮龙到之处,鞭炮齐鸣,焰火缤纷,万头攒动,鼓乐助兴,一片热闹欢腾景象。

【群龙劲舞,昼夜狂欢——宾阳炮龙节小记】

炮龙所到之处万人空巷

舞龙的汉子在众人众炮的围攻下并不躲闪,他们赤膊上阵,在炮堆里穿行跳跃,即使鞭炮在身上爆炸也无所畏惧(作者注:炮龙节当晚所燃放的是特制鞭炮,称为“龙炮”,为当地炮龙节特产,每响“龙炮”装药不超过0.02克,因此威力有限,即使在皮肤上炸开,也只能形成皮外伤痕,不会引起大的伤害)。才过了不多久,只见整条街、整个县城都笼罩在烟雾里,空气里硝烟弥漫,房前屋后人前人后到处都是呛鼻的浓烟、到处都是震耳的炮声,还有没有被炮声掩盖的锣鼓声。这个时候,大家带来的帽子、口罩、耳塞、衣服等就发挥作用了。

【群龙劲舞,昼夜狂欢——宾阳炮龙节小记】

在身上燃放鞭炮的勇敢壮汉

【群龙劲舞,昼夜狂欢——宾阳炮龙节小记】

宾阳炮龙节吸引了大量各地游客

在响彻全城的鞭炮声中,龙已经看不见行踪,偶尔从烟雾里钻出来,也是被炮炸回去。围观的人群越来越密集,越来越兴奋,所有的人都忘记了烦恼、忘记了身份,整个宾阳城沉浸在轰轰烈烈的炮声之中,尽情的投入这狂欢的海洋。

炮龙所到之处,各家各户都夹道相迎,将事先准备好的鞭炮拿出来燃放。有的家庭一买就是几十万头的鞭炮,从自家楼下悬挂而下,要燃放完这些鞭炮,起码需要20分钟。炮龙在铺天盖地的爆竹中左右翻腾起舞,给每一户人家叩头送福。据说在当地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当这一家的爆竹未放完时,炮龙是不能到另一家去舞的,因此,往往是一个通宵,炮龙才舞过一条小街。这就是“炮声不停,龙舞不止”之说,故称炮龙。

【群龙劲舞,昼夜狂欢——宾阳炮龙节小记】

鞭炮烟雾弥漫全城

当龙在炮光中游舞时,人们纷纷挤到回廊下,伺机“钻龙肚”,即从龙的肚皮下穿行。传说钻了龙肚能带来一年的吉祥如意:大人事业有成,家寇美满;若是年轻的情侣携手钻龙,今生定能喜结良缘,白头偕老。钻龙肚不仅给人一种在炮声火光中穿行的刺激感,更因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了钻龙肚,还要抢龙珠。因为龙身的每一件东西都代表着吉祥如意:捋下几丝龙须,系在家畜栏上,能求得家畜无病无瘟;扯一小块龙皮,会保得五谷丰登;最吉祥的是取得龙含于口中的财珠,商人获得此珠就能生意兴旺、财源广进。所以,引来人们不遗余力地“抢龙珠”,以博得一年的好兆头。

【群龙劲舞,昼夜狂欢——宾阳炮龙节小记】

舞炮龙现场热闹非凡

【群龙劲舞,昼夜狂欢——宾阳炮龙节小记】

舞龙勇士的接班人

据当地人介绍,随后当炮龙行至街尾时,整条龙仅剩下骨架和筋。这时由族中长者指挥人们燃起火堆,奏响八音,把龙投进火中,让它随着熊熊的烈火升天,这叫做“送龙归天”、至此,舞龙就算结束了。人们就着那堆熊熊烈火,架起一口大锅下了水;用米、碎肉、佐料等熬一大锅“龙粥”以慰劳舞龙的勇士,各家各户的人们也纷纷来分享“龙粥”。据说喝了“龙粥”能消痛去病。这个时候,天也大亮了。

【群龙劲舞,昼夜狂欢——宾阳炮龙节小记】

炮龙所到之处受到群众夹道欢迎

【群龙劲舞,昼夜狂欢——宾阳炮龙节小记】

燃烧后的鞭炮纸屑堆满地面

宾阳炮龙节是广西宾阳县独有的一种传统节日,是汉族、壮族文化融合共生的综合性民间节庆,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色彩。炮龙节历史悠久,起源说法不一,但最具有喜庆色彩的说法是起源于宋朝狄青与侬智高昆仑关大战。宋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宋朝名将狄青为了麻痹“据关造 反”的壮族首领侬智高,时值元宵前夕,狄青下令大办酒席宴客三天,并令士兵扎龙起舞,号召百姓家家户户鞭炮齐鸣、助庆狂欢,宾州城内一派欢腾景象。当夜二鼓,狄青率领精兵突袭昆仑关,三鼓时分夺下昆仑关。宾州城居民从此认为舞炮龙吉祥,每年此时必舞炮龙以求喜庆,狂欢不断,流传至今。

【群龙劲舞,昼夜狂欢——宾阳炮龙节小记】

炮龙节不夜天

【群龙劲舞,昼夜狂欢——宾阳炮龙节小记】

炮龙给人们带来平安和幸福

近年来,“百龙舞宾州”等特色品牌吸引国内外众多游客参与,被称为“东方狂欢节”。由于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宾阳炮龙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果您到广西宾阳来,不妨亲身来体验一下这个极富地方民族特色的节日。(完)

【群龙劲舞,昼夜狂欢——宾阳炮龙节小记】

地方特色舞蹈

【群龙劲舞,昼夜狂欢——宾阳炮龙节小记】

炮龙劲舞

【群龙劲舞,昼夜狂欢——宾阳炮龙节小记】

非遗文化:宾阳游彩架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