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龍:巡湖20多萬公里做候鳥的“守護神”

記者 談思宏

編者按

鄱陽湖被譽為“中國的第二長城”,“鄱湖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鄱陽湖裡珍禽候鳥所展現的景象讓人嚮往不已。隨著天氣漸漸變冷,大批來自內蒙古大草原、東北沼澤和西伯利亞荒野的白鶴、小天鵝、大雁等冬候鳥開始陸續飛抵鄱陽湖越冬。在鄱陽湖畔,只見湖面鶴鳥展翅起舞,天鵝引頸高鳴,雁鴨踏波擊浪,一片意趣盎然的壯麗奇觀展現在人們面前。而這一美好生態和諧景象年年能夠重現,離不開許多生態保護工作者的默默付出,在永修、在都昌,有一群以王小龍、李躍、李春如、葉久怡為代表的候鳥“守護神”,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守護在鄱陽湖畔,用血和汗築起一座“生態長城”,贏得了一片生機。本報陸續推出三篇候鳥“守護神”個人專訪,敬請關注。

當記者見到鄱陽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吳城保護站常務副站長王小龍時,他的左手吊著繃帶,原來,今年9月20日早上7時半,王小龍在鄱陽湖湖泊巡湖時,不慎摔傷,致左肩上段部腫痛,當時送往南昌醫院治療,經醫院診斷為左肩粉碎性肱骨骨折,目前仍在康復之中。

王小龙:巡湖20多万公里做候鸟的“守护神”

圖為王小龍在用望遠鏡監測候鳥。

王小龍1965年6月出生在鄱陽湖畔,喝著鄱陽湖的水長大,王小龍的青春和熱血,多半獻給了鄱陽湖。1987年從部隊退伍分配到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至今。在堅守湖區一線的33年時間裡,王小龍不畏艱苦、以站為家,在敬業奉獻中鑄就了“紮根鄱湖、舍家為湖、不辱使命、恪盡職守、建功立業”的精神和不忘初心的執著,守護著鄱陽湖的良好溼地生態,成為遠近聞名的候鳥“守護神”。

為了保護候鳥,他經常是兩三個月不進家門。30餘年如一日守護鄱陽湖,徒步巡湖20多萬公里追隨候鳥保護候鳥。他被省裡評為“鄱陽湖十大環保衛士”和“2019江西最美環保人”。

鄱陽湖是讓世界鳥類專家和中外遊客心馳神往的“人間仙境”。每年到了冬季,往往是保護區工作最為繁重的時候。每天早上5點左右,王小龍就要從溫暖的被窩裡爬起來,攀上吳城保護站20多米高的瞭望塔,用望遠鏡往候鳥聚集方位觀察。然後,照例是風雨無阻,每天冒著刺骨寒風出去巡湖,呵護珍禽候鳥。當走進鄱陽湖,彷彿走進一個鶴的王國、候鳥的樂園,舉目四望可以看到數以萬計的候鳥和平共處的風采豔姿,享受著大自然的賜予和人類的保護。王小龍心裡就感到非常高興,這也是王小龍最快樂的時候。

在三十多年的巡湖查處打擊偷捕盜獵犯罪活動中,王小龍沒少遭人罵,罵他不顧鄉親情面,可是他想,“只要是為了保護鄱陽湖生態環境我就沒錯,即便捅了馬蜂窩,我也仍然要幹到底,而且要越幹越有勁。”他查獲多起亂捕濫獵鳥類案件,先後救護放飛了300多隻鳥類。

王小龍知道,保護候鳥,光靠現場堵是難以從源頭上阻止犯罪行動的。為宣傳保護生態理念,他經常帶著自然保護區的相關法律法規,深入湖區的村莊、社區和學校,挨家挨戶、上船登艇,耐心細緻向群眾宣講保護區政策法規,呼籲大家共同營造愛鳥護鳥生態文明的觀念。

很多時候,為了掌握鄱陽湖區域水鳥的種類、數量及分佈情況,王小龍還要日復一日地記錄候鳥日誌,跟蹤記錄一些候鳥的生活規律。有時候天沒亮就要下到湖區巡湖,越洲涉水,艱難地行走在湖灘草地上,來記錄候鳥們的來來往往,保護珍禽候鳥在鄱陽湖安全越冬。巡湖中,口渴了,喝口涼開水;餓了,啃上幾個饅頭;累了,就在草地上躺一會兒。在一次巡湖途中,他孤身一人不慎滑進齊腰深的沼澤中,當時情況十分危險,幸好放牧的村民發現他遇險了,及時趕來把他救了起來。30多年來,每年逢年過節,王小龍都是與候鳥共度,每天早出晚歸,在湖灘艱難跋涉,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只為給候鳥一個安全的家。

今年1月8日,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阿基博一行來到鄱陽湖自然保護區,考察鄱陽湖鳥類。他們僅在一個湖泊一次就看到白鶴近2000只,十分激動。阿基博緊緊握住王小龍雙手說:“謝謝你為鄱陽湖候鳥保護做了大量工作,這是江西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