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究竟是不是迷信?

《史記·周本紀》中記載:“西伯蓋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史記·日者列傳》中記載:“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由此可知,正史認為伏羲首創八卦,周文王將八卦發展為六十四卦,並演化出三百八十四爻。由此可知,八卦和六十四卦是伏羲和周文王時代總結提煉的中華民族的祖先們求生存、謀發展的智慧結晶。

《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由此可知,中國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孔子是喜愛周易的,並且對周易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周易自古以來就是儒家文化的經典,被譽為“大道之源”、“百經之首”。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丞相李斯曰:‘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制曰:‘可。’”由此可知,秦始皇焚書坑儒的過程中,周易作為“卜筮”之書沒有遭到焚燬,也就是說,秦始皇認為周易對秦的統治是有益無害的。

清朝康熙皇帝親筆題寫的《御製周易折中序》中說:“易學之廣大悉備,秦漢而後無復得其精微矣!至有宋以來,周、邵、程、張闡發其奧,唯朱子兼象數天理,違眾而定之,五百餘年無復同異。宋元明至於我朝,因先儒已開之微旨,或有議論已見,漸至啟後人之疑。朕自弱齡留心經義,五十餘年未嘗少輟,但知諸書大全之駁雜,奈非專經之純熟。”由此可知,康熙皇帝自幼酷愛周易,並且對周易的愛好保持終生。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張瑞敏說:“中國的周易當中有一句:‘見群龍無首,吉。’易經六十四卦,第一卦是乾卦,最高境界就是群龍無首。‘群龍無首,天下治也。’這句話不是現在‘沒有人管,亂成一團’的貶義,而是指每一個人都是龍,每一個人都會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從而各司其職,發揮自己的能力。”

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說:“我發自肺腑地講,我不認為美的是一個成功的企業。我跟管理層也一直是這樣講的。周易裡面有一句話:‘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意思就是你每天要保持謙虛謹慎,要謹小慎微,要保持高度的危機感,就不會有麻煩和災難。我告訴我們的團隊一直要保持這樣,再偉大的企業也肯定有困境。我們從來不認為美的是成功的企業。”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總結出三條要點:

其一,顯而易見,伏羲與周文王創作周易的目的不是為了愚弄和欺騙子孫後代,而是為了給子孫後代留下治國理政、安邦定國、富家強國可以參照的經典,是為了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其內容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祖先們求生存、謀發展的智慧。

其二,假設周易是迷信糟粕、弊大於利,那麼周文王之後的歷代領導人不可能全部都被愚弄、被欺騙。周易之所以能夠位列四書五經,被譽為百經之首、大道之源,並從隋唐時期開始就被列為科舉考試、選拔人才的科目之一,根本原因在於周易確實有利於治國安邦和民族發展。

其三,假設周易是虛假的、愚民的,那麼它不可能受到孔子以及後世無數儒家學者的喜愛和推崇。迷信有可能騙過一時一世個別讀書人,但絕對不可能騙過世世代代所有讀書人。張瑞敏和方洪波可謂當代著名企業家中“儒商”的代表人物,他們運用周易的智慧把企業管理得非常成功,足以證明周易不是侷限於書齋裡的學問,而是能夠經世致用、管理企業、造福社會。

毫無疑問,《周易》是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中最古老、最重要的典籍,是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中前兩千年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後三千年民族智慧的根基,是中華民族血脈中永遠汩汩流淌的文化基因。

毋庸諱言,從古至今確實有許多名利之徒故意把周易神秘化、玄幻化,借周易之名通過風水、算命等形式騙財騙色,那些人確實是在搞迷信,而且類似的迷信活動在當今社會仍舊大量存在,但是,各種各樣圍繞著周易而存在的迷信活動並不能否定周易本身存在的科學價值。

總之一句話:易經是正經,雖然有不少唸經、講經、傳經的人心懷鬼胎、很不正經,但是幾塊陰雲遮擋不住周易智慧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