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薩達姆不打兩伊戰爭,不入侵科威特,實行親美路線,現在會怎樣?

學而樂乎


如果薩達姆不挑事,伊拉克還是強國,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霸主,自然不允許另一個霸主的出現,中東是美國的戰略核心,薩達姆偏偏要在中東挑美國霸權,結果可想而知。


中東是美國利益的核心,因為中東位於亞歐非三洲交界,誰控制了中東,誰就可以影響北非、地中海、俄羅斯和中亞。從地中海經蘇伊士運河、紅海、亞丁灣進入印度洋,這條海上交通線連接亞歐非三洲。

中東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石油產區,而石油資源是美元地位的重要保障,如果無法控制中東的石油資源,美元的地位也將不保,美國也就不再能夠依靠美元薅羊毛,美國的經濟地位難以保障。


中東的重要性是無可替代的,所以美國不遺餘力滲透中東,美國不想佔領某個國家,但是決不允許新的霸主挑戰美國,伊拉克此時站了出來。

薩達姆的雄心壯志嚴重影響了美國的對中東的控制,不僅與以色列為敵,研製核武器,而且與伊朗爆發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甚至入侵科威特,如果不遏制伊拉克,勢必嚴重影響美國的核心利益。

如果伊拉克走親美路線會怎麼樣?


伊拉克走親美路線將成為另一個沙特,沙特依靠石油出口,是出了名的富國,人均GDP2.1萬美元,沙特民眾可以享受免費的教育和醫療,甚至出國留學和就醫也能夠得到國家報銷,沙特王室更是極盡奢華。

伊拉克被美國佔領之後,雖然把政權歸還伊拉克民眾,但是由於沒有強有力的中央政權,包括庫爾德人在內的武裝不斷髮動軍事行動,甚至謀求建國,伊拉克國內局勢整體穩定,但是小亂不斷,雖然經濟總量持續攀升,但是總體情況遠不如沙特。


伊拉克親美,結果是美國軍隊進駐伊拉克,伊拉克軍事實力受到削弱,但是與以色列之間的關係會有所緩和,只要伊拉克能夠保障石油交易全部使用美元,美國就會保護伊拉克,即使達不到沙特的富裕程度,也高於現在。

美國盟友不全是發達國家,但是發達國家都是美國盟友。對於伊拉克平民來說,薩達姆的選擇是錯誤的,因為對於民眾而言,安全有保障,生活水平高才是最重要的,沙特、日本都有美國駐軍,但是並不介意,因為民眾更在乎的是生活水平。


視野新觀


薩達姆也不需要親美,只要不動輒訴諸武力,他在中東地區就能成為薩達特之後的“雄主”。

在1973年,36歲的薩達姆就已經成為阿拉伯世界的“英雄了”。

當年十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埃及和敘利亞南北夾擊,向以色列發起全面進攻,而此時已經實際控制伊拉克的實權人物薩達姆則力排眾議,作為非前線國家的伊拉克,最後也派出2萬精銳部隊,其中包含了擁有300輛坦克的主力裝甲師,並向前線投放了73架戰機,雖然伊拉克的裝甲師最後還是被以軍擊潰,戰機也損失過半,但薩達姆依然一躍成為阿拉伯民眾心目中的英雄。

並且,薩達姆借勢本次中東戰爭的有利時機,斷然收回了西方石油公司在伊拉克的全部股份,迅速完成了石油工業的國有化,這期間,美國石油公司受到的損失最大,再加上石油大幅提價,鉅額的石油財富滾滾而來,短短几年,伊拉克的經濟發展和民生生活又躍升了幾個臺階,薩達姆的民意支持率大大提升。

而與此同時,由於埃及對外政策的巨大改變,為薩達姆“問鼎”中東霸主創造了條件。

埃及,連續幾次中東戰爭的扛把子,中東阿拉伯世界的核心,大夥兒一直希望埃及能最終帶領他們打敗以色列人,恢復阿拉伯人的榮光。

但1973年的戰爭英雄薩達特,是一個務實的人,他先後參與了四次中東戰爭,見證了戰爭對埃及的巨大破壞,最終他明白以色列無法被消滅,於是,他斷然改變國策,放棄了敵視以色列的政策,在美國的斡旋下,與世仇以色列建交和解,這一系列操作簡直在中東世界投放了一顆原子彈,炸的阿拉伯人心都在滴血。

於是,薩達特成了阿拉伯人心目中的叛徒,埃及也不再是阿拉伯世界的領導國了,而薩達特也很快在1981年的閱兵時遭到刺殺身亡。

而伊拉克已然是阿拉伯國家中實力最強的一個,被埃及驅逐的蘇聯勢力,也轉而盯上了伊拉克,伊拉克和蘇聯迅速走近。蘇聯向伊拉克提供了大量軍事、經濟援助。

而伊朗方向,當時的巴列維王朝也與伊拉克關係趨緩,兩國簽署協議,停止支持對方的分離主力勢力和反對派,霍梅尼在伊拉克也遭到了冷落和不待見,後來還在1978年被時任副總統的薩達姆趕出了伊拉克。

至於其他海灣鄰國,那都是和薩達姆一樣的遜尼派當權,都是很支持薩達姆的。

至少在1979年薩達姆正式就任總統時,他已經擁有了“中東雄主”的美譽,地緣環境也比較安定,經濟、軍事在中東數一數二,在歷次中東戰爭中也積極參與,怎麼看那時候中東盟主也只有伊拉克才有資格坐上。

而1979年,伊朗的局勢在折騰了大半年之後,霍梅尼一派終於完全控制了局面,隨後開始對伊拉克發難,要搞伊斯蘭革命輸出,更要拯救伊拉克國內佔大多數的什葉派,還要爭奪兩國的爭議領土,以及薩達姆和霍梅尼之間的私人恩怨,怎麼看伊朗都迅速成為一個巨大的威脅。

而由於伊朗和美國的關係也迅速惡化,伊拉克作為伊朗的對頭,美國也不計前嫌,沒有計較之前薩達姆對美國石油資產的利益侵害,而是大力支持薩達姆政權反對伊朗。

此時的薩達姆,除了東邊邊境不安定一些,國際環境可謂得天獨厚,美蘇同時拉攏“寵愛”。

作為一個合格的政治家,薩達姆有這麼好的國際環境,經濟實力也相當於準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十幾二十萬的用現代武器裝備起來的軍隊,左右逢源,完全能吃得開。

而伊朗的威脅,其實雙方沒有鬧到非打不可的地步,完全可以用長期博弈來化解掉,實在不行就老死不相往來,但也沒輪到打仗這份上。

只要這麼搞下去,老薩安安穩穩做箇中東龍頭老大,不用依附於美蘇,左右逢源,那日子不要過得太好。

只是,薩達姆一味好勇鬥狠,把一副好牌給玩砸了,可惜,可惜。


雲中史記


如果薩達姆不打兩伊戰爭,不打科威特,老老實實經營自己一畝三分地,別說親美,就是反美,也不至於被美國公開出兵推翻。其實有幾個個最好的例子,古巴的卡斯特羅,人家就在美國的後院,公開高調反美幾十年了,也沒被怎麼樣,最多派中情局搞點小動作。其次是查韋斯,直接沒收了美國在委內瑞拉的大量美國資產,美國也就只能制裁一下,沒出兵滅了他。那麼萬里之外的薩達姆,要不是自己作死,冒天下之大不韙公開侵略佔領另一個主權國家,直接挑戰了國際秩序,被下最後通牒後還心存幻想不肯退兵,美國根本不可能跑去幹他。要說為了美國為了石油出兵,去了解下美國在伊拉克投入的軍費,可以買多少年石油?更何況伊拉克根本不是美國石油能源的主要來源,在中東美國有更牢固的石油合作伙伴,比如沙特。


人生何處不投機


歷史從來不容假設!也就是“如果”從來不可能有“如果”!!

薩達姆其實曾經很親美呀,比如說兩伊戰爭期間,美國國防部長秘密訪問巴格達,與薩達姆會晤後,確定了美國向伊拉克提供伊朗情報,戰術情報,以及其它情報支持,提供武器彈藥的援助,以及甚至提供生化武器方面的技術支持!事實上,兩伊戰爭期間,美國為了徹底打擊伊朗,一直在支持薩達姆,包括薩達姆對國內反對派下手都沒有說什麼。

直到薩達姆開始以“反美”形象自居,並且試圖成為中東地區堪比卡扎菲的“反美英雄”之後,美國才開始轉而打擊薩達姆。從那之後,入侵科威特,製造“所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都成為美國發動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的理由(最可笑的是,美國打擊伊拉克的“化學武器”後來被證明只是一袋的洗衣粉!)因此,美國在執政外交政策和國際軍事行動時,“公平與正義”往往只是掩飾美國利益的華麗外衣而已。

再以卡扎菲為例,在許多時間裡,卡扎菲這個“反美英雄”確實是美國打擊的對象,多次對其和家人實施斬首行動。然而,當卡扎菲自毀了大規模殺傷武器,並且向美國出賣了曾經幫助他發展武器的國際盟友之後,卡扎菲剎那間成了美國的座上賓。不過,這個好沒有持續多久,當阿拉伯之春開始不久,美國立即拋棄了卡扎菲,最終其實是將其親自獵殺。

因此,薩達姆做哪些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合不合美國的利益才是他生與死的關鍵。


邱永崢


這種假設是不存在的。薩達姆的性格註定了他一定會打伊朗,一定會入侵科威特,一定會跟美國對抗。如果他能理智的不幹那些事情,他就不是薩達姆了。

薩達姆一直就有一個夢想,他要成為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民族英雄,並把阿拉伯諸國統一為一個國家。為了實現他的這個夢想,他一直就有對外開戰的野心。

當然了,夢想歸夢想,夢想誰都有,並不是誰都有膽量實現自己的夢想。但薩達姆偏偏就是一個膽大的妄人。他年輕的時候就孤身對當時伊拉克強權人物卡塞姆進行過刺殺行動,卡塞姆差點被他打死。在隨後的逃亡過程中,薩達姆腿上被打中了一槍,幾乎疼的不能走路。但當時的薩達姆很猛,他用隨身的匕首挑開了腿上的肉,用手扣掉了彈頭,然後拖著一條瘸腿在寒冷刺骨的夜晚遊過了底格里斯河,最終逃到了敘利亞。

後來薩達姆掌權了,更是猛的一批。他在1979年的一次會議上,下令處決了66名對他有意見的政府高級官員。

試想一下,像薩達姆這種好鬥、頑強、充滿妄想的野心家一旦掌握了國家的大權,他真的做出了向外擴張地盤,挑釁世界霸主的狂妄行動,有什麼值得奇怪的嗎?

所以薩達姆在1980年對伊朗開戰,並不是什麼突發事故。至少在他看來,有兩點因素導致他必須要打伊朗。



首先,當時的薩達姆已經不滿足於成為伊拉克的主人,而是想要成為整個波斯灣,整個中東地區的霸主。打伊朗是他實現中東霸權的第一步。為此薩達姆就曾狂妄的說:“我根本不關心現在人們怎麼評價我,我關心的是500年後的人們怎麼評價我。”

其次,伊朗卡住了伊拉克的貿易出口,對伊拉克威脅極大。薩達姆要實現霸權,他必須要拿下伊朗。

這一點可以看一下中東地區的地圖。



從地圖中可以看到伊拉克和其他海灣國家有一點不同:伊拉克的海岸線很短,只有很小的一塊土地連接著波斯灣。把地圖放大一下可以看得更清楚。



伊拉克通往波斯灣的出海口幾乎就是一個點而已,只有48公里寬。從伊拉克內陸通往這個出海口的一條重要通路是阿拉伯河。讓薩達姆對伊朗感到非常不爽的是:阿拉伯河最後入海的一段,恰好是伊拉克與伊朗之間的分界線,雙方對於這條河的主權存在長期的爭議,這讓伊拉克的石油運輸安全非常沒有保障。

在薩達姆看來,伊朗有很多入海口,而他只有一個入海口;伊朗有很多條從內陸通往海洋的河流,而他只有一條阿拉伯河。阿拉伯河對伊朗可有可無,但對伊拉克來說卻是生命線。而現伊朗卻要跟他搶生命線,讓他無路可走。伊朗這麼可恨,這讓志在成為中東霸主的薩達姆如何能忍?

並且,伊朗還控制了波斯灣的入口霍爾木茲海峽。這個海峽最窄的地方只有54公里,如果需要的話,伊朗可以很容易地將這個海峽封鎖起來,這讓伊朗人在爭奪波斯灣霸權中佔據了天然的戰略優勢。(伊拉克完全在波斯灣內,如果霍爾木茲海峽被封鎖,伊拉克的石油就只能徹底被憋在波斯灣內)



所以,基於以上兩點,薩達姆必須要教訓教訓伊朗。這既是他的性格決定的結果,同時也是伊拉克糟糕的地理環境決定的結果。

不過大家都知道,伊拉克打伊朗的過程並不順利。薩達姆瘋,霍梅尼也一樣很瘋,這一對瘋子廝殺,最後打了八年都沒有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薩達姆為了結束戰爭,逼伊朗投降,他曾經數次對伊朗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化武攻擊,導致大量的伊朗人死在了他的化學武器上。而當時的美國政府對此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且,美國人不但假裝沒看到,甚至還偷偷地向薩達姆出售製造化學武器的原料。

後來,伊朗把薩達姆用化學武器的事情捅到了國際上,引起軒然大波,聯合國出面,表示要調查此事。而美國政府卻故意阻撓聯合國,不讓聯合國調查此事。(所以後來美國拿化學武器做文章抨擊薩達姆,導致薩達姆對美國異常惱火)



兩伊戰爭在國際調停下,最終結束。伊朗吃了大虧,伊拉克也吃了大虧。當時伊拉克的外匯儲備全部打沒了,並且還倒欠了一千多億美元的外債。如果對比一下當時我國的外匯儲備可以發現(33億美元),薩達姆當時欠下的外債簡直是天文數字。

為了還債,薩達姆決定加大石油產量,可是他運氣不好。在他迫切地需要錢的時候,國際油價卻突然一路走低了,伊拉克每年的石油收入下降到只有100億美元左右。照這個數字算,他勒緊褲腰帶還錢,也要堅持十年時間。這還沒算利息。

眼看自己還不上債,薩達姆便將目光投向了伊拉克南邊的石油大國科威特。因為他欠科威特140億美元的外債。



科威特是個跟北京差不多大的國家,只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百分之0.01,但就在這麼一丁點大的國土之下,竟然埋藏了佔世界總儲量8%的石油。(科威特比伊拉克的石油儲量還多一點)

在薩達姆看來,科威特這麼小,但他的石油儲備比自己還大,這簡直不能忍!更讓他對科威特不能忍的是,他希望石油國家能夠適量的減產,以刺激低迷的石油價格。但科威特卻無視他的建議,持續以低價大量傾銷石油,導致伊拉克的經濟進一步惡化。

於是,薩達姆便決定對科威特攤牌。把科威特給滅了。

不過攤牌之前他還要先禮後兵,最後給科威特一個機會,讓科威特免了他的債務。他賴賬的藉口是:我替阿拉伯國家擋住了伊朗的伊斯蘭革命,阿拉伯兄弟出點錢是理所當然的,不能只讓我一個人買單。

然而,科威特拒絕了薩達姆的要求。此舉正中薩達姆的下懷,促使他定下了入侵科威特的決心。

1990年7月25日,薩達姆緊急召見美國駐伊拉克大使格拉斯皮。在會談中,薩達姆向格拉斯皮大肆抱怨科威特的種種損害伊拉克利益的各行徑,言外之意,就是他想對科威特動武。

美國駐伊大使格拉斯皮大概是不太瞭解薩達姆的為人,也或許是故意要坑薩達姆,他在聽薩達姆一通埋怨後竟然說:“我們對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衝突沒有看法。”

這一句話算是坑死了薩達姆,讓他以為美國不會管科威特。



1990年7月31日,即薩達姆與格拉斯皮的談話四天後,伊拉克和科威特在沙特城市吉達進行了一輪最終談判。雙方參與談判的代表分別是伊拉克革命委員會副主席杜裡和科威特王儲薩巴赫。

杜裡告訴科威特王儲,伊拉克已經在科威特邊境上集結了大批軍隊,美國不會管。你們要想讓伊拉克撤軍,就免了我們欠你們的債務,再老老實實拿出一百億美元。面對伊拉克大軍的恫嚇,科威特王儲薩巴赫知道自己只能乖乖交錢。但是作為一國的王儲,薩巴赫又想給自己找回點面子,他就隨口向杜裡回了一句,讓他交錢可以,但要打九折,科威特只願意交90億美元。

會談結束後,杜裡將薩巴赫王子的意思告訴薩達姆,同時也給出了他的意見——90億美元也可以,給科威特留點面子。

但是,薩達姆不這麼想,因為他早就想吞併科威特了。科威特給不給錢,他都要入侵吞併科威特。並且在他眼裡,有人居然敢於跟他討價還價,這是對他權威的一種挑戰。他絕對不能忍。

因此在談判結束僅僅兩天後,薩達姆就下達了攻擊科威特的命令。10萬名伊軍和2000輛坦克在8月2日凌晨進攻對科威特。戰鬥的過程毫無懸念可言,科軍僅抵抗了半天就全面潰散,科威特王室逃亡至沙特。



薩達姆吞併科威特,美國自然是要管的。不為了別的,即便只是為了維護美國世界老大的地位,美國也要管。於是美國管了,揍了薩達姆一頓。然後美國開始制裁伊拉克,採用各種宣傳手段抨擊薩達姆,罵的薩達姆對美國咬牙切齒。

比如美國罵薩達姆出兵科威特是不義的,但薩達姆認為自己出兵之前曾經諮詢過美國大使的意見。格拉斯皮明確表示不會管。現在美國如此“出爾反爾”,他很不服氣。

還比如美國抨擊薩達姆偷偷搞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反人類行為,但薩達姆認為自己的武器就是美國賣給自己的。現在美國翻臉不認賬,讓他很不服氣。

再比如美國把他跟霍梅尼列為一檔,把伊拉克視為邪惡國家,這讓薩達姆很不滿。我有用的時候就是你的朋友,現在沒用了你就把我踢到角落了?

另外,還有更讓薩達姆不能容忍的是,美國政府多次逼迫薩達姆下臺,想要終結他在伊拉克的統治。這毫無疑問觸動了薩達姆的底線,使得他在對美國的看法方面,走向了一種極端對抗。

因此海灣戰爭之後,薩達姆就跟美國政府槓上了。薩達姆不為了別的,就為了跟美國爭一口氣。這是很不成熟的想法,一點都沒有政治家的城府。但這就是薩達姆的性格,他本來就不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所以不要總說什麼如果薩達姆不打伊朗,不入侵科威特,不跟美國對抗會如何。如果薩達姆這麼睿智,這麼有理性,這麼謙卑,伊拉克自然不會變成現在這副樣子,他的統治大概率的也不會垮臺。但問題是,薩達姆生性狂妄,他如果能做到這些,他就不是薩達姆·侯賽因了。


事實上站在今天的角度回看薩達姆,可以發現他打伊朗,吞併科威特,與美國對抗,都是必然的。


Mer86


在1980-1988年兩伊戰爭期間,薩達姆就是親美的,當時的伊拉克相當於是美國的準盟國。

美國在兩伊戰爭期間全力支持薩達姆與伊朗作戰,為了幫助伊拉克打敗伊朗,美國為薩達姆製造化學武器甚至核武器提供技術設備等,美國甚至赤膊上陣幫助薩達姆打擊伊朗,比如美國擊落伊朗客機。



可以說兩伊戰爭期間,是薩達姆與美國的蜜月期。

美國派高官與薩達姆會談,為伊拉克提供經濟援助及先進武器,幫助伊拉克在兩伊戰爭中反敗為勝。

美國總統老布什上任以後,準備進一步加強與薩達姆的關係。可以說如果此時薩達姆想成為美國正式的盟國水到渠成。

可惜薩達姆被兩伊戰爭的慘勝衝昏了頭腦,沒有抓住與美國的蜜月期鎖定與美國的盟國關係,反而發出對以色列的威脅,要知道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的頭號小弟,誰敢敵視以色列誰就是美國不共戴天的仇人,薩達姆在與美國關係最好的時刻連續犯下低級失誤。

薩達姆更致命的失誤是吞併科威特,為了免掉100多億債務的蠅頭小利,薩達姆居然吞併一個主權國家科威特,在吞併科威特之前薩達姆徵求了美國的意見,美國不置可否,讓薩達姆誤以為美國默許伊拉克吞併科威特。

在薩達姆吞併科威特以後,美國立即翻臉無情,帶領幾十個盟國對伊拉克大打出手,美國與伊拉克由準盟國的蜜月期變成你死我活的仇敵。

這不能不說是薩達姆的致命失誤,如果薩達姆在兩伊戰爭期間或者兩伊戰爭結束以後與美國的蜜月期鎖定與美國的盟國關係,即使後來吞併科威特,美國也不會對薩達姆大打出手,並拉入黑名單置於死地。

其實美國並不是主持正義的世界警察,而是拉幫結派的黑社會老大,如果薩達姆像日本韓國那樣是美國正式的軍事同盟,即使薩達姆吞併科威特,美國也不會對薩達姆大打出手。

比如印度吞併主權國家錫金,美國就睜一眼閉一眼,連言語上的譴責都沒有,其實印度也不是美國的盟國,只是印度與美國關係不錯,美國希望用印度牽制中國。

只是印度比薩達姆更善於選擇時機,印度選擇美國與蘇聯冷戰最激烈的七十年代吞併錫金,美國與蘇聯都不敢得罪印度。而薩達姆選擇蘇聯即將解體美國一家獨大的九十年代吞併科威特,美國正要找一個軟柿子發動戰爭為冷戰勝利立威,薩達姆等於送上門的活靶子,美國正中下懷,就不顧及兩伊戰爭期間與薩達姆的那一點交情了。

何況美國通過海灣戰爭打倒了薩達姆一個小弟,可以在中東獲得更多的小弟,在海灣戰爭以後,沙特科威特阿聯酋卡塔爾等都成為美國的正式盟國,美國進一步加強了對中東地區石油國家的控制,可謂一本萬利。


厚德載物49847


過去的事沒有後悔藥。

人都死了那有什麼假設。

今天親美,明日親中,後日親俄,任何發展豈能千篇一律,一成不變。

任何假設,只是愚弄人的把戲。

就象提問的樓主,過了今天,你知明天會發生什麼?

一夜成鬼魂都不稀罕的事。

說不定路上被車撞了,被高空物件從天而降砸了,得疾病不治了,一夜成亡靈了,這都正常,人尚卻如此,何況一個國家。

何況,現在的世界各國更現實,只有永久的利益,沒有永久的朋友。

所以,即是伊拉克沒有二場戰爭,誰又能說他一定是親美的呢?

說不定現在是中國的鐵粉,比巴鐵更鐵呢!誰又能是算命先生呢,還能後知後覺不成。


yangZgon



照理說事


我們可以大膽的做個假設:如果時光倒流,薩達姆沒有入侵科威特,外交上親美,現在會怎樣呢?

我們可以參考沙特,現在沙特能做的伊拉克都可以做而且可以做的更好,所以如果當年薩達姆實行親美的外交政策,現在在中東可以橫著走,也不用擔心會被美國輸出顏色革命。畢竟,一向熱衷於批判別國人權狀況的美國,卻對沙特的君主制視而不見,雙標玩的那是相當六。

其實,自薩達姆當選伊拉克總統以來,他至少有三次改善與美國的關係的機會,可惜他都放棄了。或者說,他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拉近美伊的雙邊關係。

第一次是在兩伊戰爭期間,由於當時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美國和伊朗的關係急劇惡化。至少在戰爭前期美國是偏向伊拉克的,向其提供武器,如果這時薩達姆可以表達出自己沒有稱霸中東的野心,外交上親近美國,那麼伊拉克是有可能成為美國的盟友的。



第二次是兩伊戰爭後,伊拉克國內經濟低迷,如果薩達姆表達出親近美國的想法,經濟援助就有了,這樣薩達姆也不至於為了石油利益入侵科威特,從而引發海灣戰爭,被美國一頓胖揍。



第三次是在海灣戰爭後,這時候如果薩達姆能夠服軟,和美國的關係正常化還是可以實現的。結果薩達姆就是不服輸,最後美國沒辦法了,直接說懷疑伊拉克境內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遺憾的是,這次薩達姆還真沒有,不然美國也不敢隨便動武。



我們可以看出,薩達姆有數次機會拉近和美國的關係,就算做不了盟友,實現正常化的兩國關係還是有可能的。但是薩達姆的野心太大了,中東的霸主才是他的目標追求,對於成為美國在中東的代理人,他不會感興趣的。

一家之言,歡迎評論指正。


執著不屈


其實,兩伊戰爭,入侵科威特都不重要,更何況兩伊戰爭美國一直支持伊拉克,重要的是能犯政治錯誤,不要犯路線錯誤。伊拉克是站錯了隊,薩達姆後來把美國人當成了敵人。以色列擁有核武器,美國人不管不問,朝鮮擁有核武器,美國人如坐針氈,不依不饒,幾欲置其死地。沙特人殺死卡舒吉,美國人冷處理,軟處理。如敘利亞殺死卡舒吉,美國肯定要興師動眾,踏平敘利亞,巴沙爾可能已不在世上。蘇聯解體美國失去了制約,一家獨大使其隨心所欲,想打誰就打誰,軟硬兼施迫使聯合國同意打,聯合國不同意繞開打。南聯盟,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這些年發生的戰爭基本都有美國人的影子。這就是美國所謂的民主,人權,價值觀。如果伊拉克親美至今,薩達姆還是美國的座上賓,即使伊拉克人殺死卡舒吉,美國人也會裝聾作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