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嘴红鮊苗种培育技术

翘嘴红鮊对饵料的选择性较强,专门吞食中上层鱼类的梅鲚红鳍鲐、银鱼等小型鱼类。野生的 翘嘴红鮊持续摄食能力很强,就太湖而言,其年平均摄食频率高达81%,即使在太湖最冷的季节12月、1月、2月,其摄食百分比分别是100%、77.2%和92.3%。甚至在生殖季节摄食率也不降低,6、7月分别达到71.4%和100%。 翘嘴红鮊仔稚鱼期主要摄食浮游生物,体长达到24厘米以上时,主要摄食小型鱼类和虾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经驯化的 翘嘴红鮊可以摄食人工饵料、豆浆、鱼糜和冰鲜鱼虾等。

一、 翘嘴红鮊的人工繁殖

于每年11月中旬至12月底的大湖开湖季节,收集 翘嘴红鮊亲鱼,在面积4亩左右的长方形池塘中养殖。水深常年保持1.8~2.0米,水质清新,池底平坦。在放养亲鱼之前,池塘内投入适量活饵料鱼。亲鱼培育期间,一般每20天冲注新水1次;产卵前的一个半月,每周冲水1~2次,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并以流水刺激促进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当亲鱼达到性成熟时进行人工催产,采用的催产剂有LRH-A2、DOM和HCG。可采用一次注射或二次注射。采用二次注射,第一次注射20%,第二次注射80%针距8小时。人工授精方法均为干法授精。

二、翘嘴红鉑苗种培育

培育池塘要求 翘嘴红鮊夏花鱼培育池,面积1-4亩,水深0.6-1.8米。靠近水源,池形整齐,池底平坦,管理方便。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修整苗池。清塘前将池水排干,并修整池埂,清除过多的淤泥。清塘消毒。在放养 翘嘴红鮊鱼苗前,按常规方法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以杀死野杂鱼、敌害生物和各种病原体。培肥水质。在鱼苗下塘前4~7天注入新水。水源为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无污染的新鲜河水,进水口用80目的筛绢网袋过滤处理。在池四角堆放适量腐熟的猪粪培肥水质,保证使鱼苗一下塘即可获得足够的天然饵料。鱼苗放养时间。放养孵化出膜后4日龄的 翘嘴红鮊。此时鱼苗游泳能力强、能主动摄食。

放养密度。鱼苗放养密度10万尾亩~30万尾/亩。放养时的操作。鱼苗出环时应考虑 翘嘴红鮊鱼苗异常娇弱的特点。操作动作尽量轻柔,集苗箱不能离水,并严格控制出苗水流速度,减缓冲力,以防鱼苗贴壁贴网死亡,提高岀苗率。同一培育池放养同一批孵化的鱼苗下塘时,注意调节盛苗工具内的水温,使之逐步接近池温后再放苗。鱼苗投放前,在鱼池上风处设置的网箱内暂养,并投喂少量煮熟的蛋黄,待鱼苗摄食后,“饱食下塘”。培育 翘嘴红鮊夏花鱼种的饲料有黄豆浆及麦麸、鱼粉等粉状饲料。

投饲管理。采用基肥一豆浆一粉状饲料的培育方式。鱼苗下塘后2~3天依靠摄食浮游生物生长。之后应全池均匀泼洒豆浆,以补充食物的不足。豆浆泼洒量每天每亩2~3千克,分两次泼洒,上午9-10时,下午3-4时。泼洒豆浆时,应根据水色、天气、鱼苗的摄食情况而增减。如天气闷热、鱼苗浮头时应减少投喂量甚至停喂。在鱼苗下塘20天左右,停止豆浆培育,改为投喂粉状饲料,每日投喂2次,直至夏花鱼种出塘。

水质管理。鱼苗下塘后3~5天施用追肥。每亩堆放100千克有机肥料,使池水始终得以保持嫩绿色,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同时采取分期添注新水,避免水质老化,增加含氧量,促进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长,满足鱼体增大的需要。

日常管理。培育期内采取常规家鱼夏花鱼种的培育管理方法,每日巡塘,观察和记录天气、水质、鱼的吃食活动及生长情况等。

拉网锻炼。鱼苗下塘15天以后,当鱼体长到2厘米以上的规格时,应选择晴好天气,对夏花鱼种进行拉网锻炼和上箱锻炼。一般情况下拉网锻炼2~3次,使鱼体逐步适应密集和含氧量较低的水域环境,增强体质和活力,便于计数、分塘和运输的操作,提高成活率。

翘嘴红鮊苗种培育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