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描科創板:170家企業“報名”46家已上市

■本報記者 包興安

11月5日,在科創板宣佈啟動至今一週年之際,5家企業今日登陸科創板。截至11月5日,上交所已受理科創板申報企業170家,上市企業數量已增至46家。而這些企業都是手握高新技術、成長性富足、掛帥各自行業的“高富帥”。

74家公司

擬融資額在5-10億元

上交所數據顯示,截至11月1日,上交所累計受理科創板申報企業增至170家。其中,已問詢51家,已受理8家,提交註冊的有15家,暫緩審議1家,通過8家,中止10家,終止14家。

從融資金額來看,上述170家公司中,融資金額在5億元至10億元的公司數量最多,共有74家,融資金額在5億元以下的公司有56家,融資額在10億元至25億元的的公司有31家,融資額在25億元至50億元的公司有8家,融資額在50億元以上的公司僅1家。

從行業分佈看,上述170家公司分佈在20個行業中。其中,屬於專用設備製造業的公司最多,為33家;其次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共計32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9家;醫藥製造業24家;互聯網和相關服務8家;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7家;通用設備製造業5家;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5家;非金屬礦物製品業4家;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4家。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這些企業的行業分佈來看,它們集中於尖端製造、高新技術、生物醫藥等面向國家戰略和市場需求領域,具有鮮明的科創屬性。總體來看,這些行業注重研發能力的積累和應用,面向戰略發展方向,符合社會發展趨勢,具有極大的成長性,並且能夠帶動整個社會要素的匯聚和發展動能的提升,帶來更大的經濟增長潛力。

從註冊地來看,北京為科創板企業聚集最多的地區,共有33家公司;其次為廣東28家,江蘇28家,上海24家,浙江14家,山東7家,湖北5家、福建4家、湖南4家。河南3家。另外,華潤微電子和九號智能兩個企業的註冊地在境外。

從保薦機構看,截至11月1日,共有41家券商參與科創板申報企業的保薦工作。從保薦數量來看,中金公司以17家的保薦數量位列第一;緊隨其後的是華泰聯合證券,保薦16家;中信建投保薦16家;中信證券保薦12家;國泰君安保薦9家;招商證券保薦9家。

從上市標準看,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有141家、6家、1家、13家、6家企業分別選擇了科創板1至5套上市標準,另有3家企業選擇差異表決權/紅籌企業適用的第2套“市值+收入”指標,包容性特徵體現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澤璟製藥不僅是首家過會的虧損企業,也是首家採用科創板上市規則第五套市值及財務指標的企業。招股說明書顯示,澤璟製藥所有產品均處於研發階段,尚未開展商業化生產銷售,產品尚未實現銷售收入,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及2019年上半年,公司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1.28億元、-1.46億元、-4.4億元、-3.4億元。未來一段時間內,公司預期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並將持續虧損。

除了澤璟製藥,還有百奧泰、天智航、前沿生物、神州細胞、君實生物5家企業選擇了第五套標準上市。

盤和林認為,科創板作為資本市場的試驗田,對原有板塊起到了明顯的補充和創新帶動作用。採用多套上市標準是其靈活性、包容性的具體表現,也是板塊定位的客觀要求。從實施結果來看,5套標準均有落實,能夠真正打破原有核準制的束縛,為具有高成長性的科創企業帶來資本利好。

另外,利元亨、二十一世紀終止註冊,復旦張江暫緩審議,恆安嘉新成為“不予註冊”的首例。

分析人士表示,科創板的推出,降低了企業上市的門檻,但並不意味著能夠容忍公司渾水摸魚、降低市場標準。

近八成科創板公司

淨利潤實現增長

11月1日,寶蘭德上市,成為科創板的第41家上市公司。截至10月31日,科創板40家上市公司三季報如期披露完畢。

從成長性來看,上交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40家公司收入利潤整體實現雙增長,共計實現營業收入691.16億元,同比增長14%,淨利潤85.81億元,同比增長40%。九成公司營業收入實現增長,近八成公司淨利潤實現增長。

以睿創微納為例,其三季報顯示,公司實現了營收和淨利翻番,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02億元,同比增長133.2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為1.01億元,同比增長143.41%。航天宏圖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78億元,同比增長224.3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0萬元,同比增長103.16%。

從行業來看,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軌道交通、新能源等重點行業業績均實現不同程度增長,成為科創板公司業績增長的中堅力量。其中,新能源行業實現淨利潤8.04億元,同比增長44%,如嘉元科技實現淨利潤2.68億元,同比增幅達152%。

盤和林表示,從科創板三季報業績表現來看,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的大幅增長,充分體現了科創企業的高成長性。三季度業績的優良表現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效果顯現,也是科創板試行成功交出的答卷。註冊制及多套上市標準為科創板注入活力,上市公司科創屬性鮮明,具有極大的成長性。

從體量上看,目前有兩家百億級營收規模公司,分別是中國通號和傳音控股,前三季度營收分別達到281.21億元、168.6億元;從市值規模上看,截至11月1日,中國通號以827億元市值居於榜首,第二名瀾起科技市值規模達到677億元。

研發投入是衡量公司“含科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從研發投入看,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前三季度,40家科創板公司總計投入研發費用41.37億元,中國通號等10家公司研發費用超過1億元。從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來看,虹軟科技、山石網科、微芯生物、航天宏圖、天準科技、賽諾醫療、晶晨股份、安集科技等8家公司佔比超過20%,虹軟科技、山石網科和微芯生物3家佔比最高,均超30%。

盤和林表示,在資本支持下,科創板上市公司的研發成果更加流暢、高效的轉化為產品,並進行規模化、產業化生產,助力企業的長遠發展。總體來看,科創板公司的業績表現將為更多擬上市企業注入一針強心劑,也是板塊成功運行的市場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