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说话,就知道你没见过世面

王家卫在电影《一代宗师》里说:

“人这一生,要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

见了众生,明白了众生相,所以宽容;见了天地,体会了伟大与渺小,所以谦卑;见了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达。”

诚然,生而为人,我们都被困在各自的深井中,所见所闻不过都是世界的冰山一角。

看你说话,就知道你没见过世面

01

世界那么大,我们都是井底之蛙

在历史上,有个非常有名的故事。

晋惠帝执政时期,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食不果腹,饿死很多人。

大臣将灾情上报后,晋惠帝却问道:

“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百姓无米饭充饥,为什么不去吃肉粥)”

或许你会觉得晋惠帝真是愚蠢无知。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我皆是晋惠帝,生活在井底却不自知。

前段时间,家境优渥的女演员韩雪,去偏远的山区里录节目。

着急上厕所时才发现,农村原来根本没有卫生间,只有茅厕。

看你说话,就知道你没见过世面

《庄子·逍遥游》有言:

“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

意思是说:

眼盲的人没法领略文章的精彩,耳聋的人无法欣赏音乐的精美。但是,难道只有形骸上有聋与瞎吗?人的思想上也有聋与瞎啊!

富足的生活在无形中打造了一口深井,让我们只看见了眼前的繁华。

却看不见,在光照不到的黑暗角落里,有多少人正在拼命挣扎。

更悲哀的是,时间久了,我们也慢慢失去了感知力,浑然不知自己已然变成一个麻木冰冷的生物……

以前,在知乎上看过一个真实故事。

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太太因腿疼得厉害,恳求医生给她看病。

可是,她的膝盖已经严重扭曲,连站立都成问题,医生很无奈的说:

“你这个除了手术,没什么好说的了。回家准备十万块钱,把两个膝盖都换了就好了。”

听完,老太太在原地呆了很久,慢慢转身走了。

老太太走后,旁边一位病人说道:“唉,早干嘛去了,腿都弯成这样了。”

无独有偶。

前年台风来临时,一个妄图扶车的男人。结果狂风直接把货车掀翻,而他也被压在车下,当场身亡。

看你说话,就知道你没见过世面

有人嘲笑他自不量力,活该作死。

但他们却不知道,这个男人是特困户,家里的屋顶都是用树皮搭的。

他花费全部积蓄才买了这辆小货车,买回来还不到半个月。

看你说话,就知道你没见过世面

有人住高楼,有人藏深沟,有人光芒万丈,有人一身锈。

我们所看到的天空,从来都不是整个世界。

唯有放下偏见,去体验真正的生活,才能见识到真实的星辰和大海。

02

比未知更可怕的,是已知

曾经,在贴吧上看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在北京打拼的博主,接到了家乡爷爷的电话。

在电话中,爷爷特别激动的说家乡有大事发生了,叫他赶紧回家乡吧,别在北京混了。

后来博主才得知,爷爷所说的“好事”,是环卫局在招正式的环卫工人,上保险,底薪才2000元。

对于爷爷的“无知”,博主感到既心酸又悲哀。

毕竟在爷爷的认知里,这真的是天大的好事。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未知的恐惧要远远超过已知。但实际上,困在自己的已知里,才是最可怕。

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一只跳蚤关在一个没有盖子的玻璃容器里,跳蚤可以轻易地跳出容器。

后来,生物学家把跳蚤放进一个有盖子的玻璃容器,跳蚤每次往上跳,都会撞到玻璃盖。

经过反复失败,跳蚤就对玻璃盖有了一个认知。

即使生物学家把玻璃盖拿掉,跳蚤也不会再尝试往出跳了。

很多时候,我们所熟知的一切并非是保护伞,它也有可能在无形中抹杀掉我们的感知力与创造力。

去年,河北唐山周边所有的路桥收费站被撤销,遭到了工作人员的集体抗议。

其中一位大姐说道:

“我今年36了,没人愿意用我这么大岁数的,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站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这位大姐说得振振有词,我却听得不寒而栗。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

“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以自己为圆心,以认知为半径开始画圆,这便是在为自己打造一口无法跳出的深井。

时代所淘汰的,从来不是人和工作,而是那些陈旧的观念。

世界之广阔,宇宙之浩渺。

人生的意义在于探索,唯有努力摆脱思想的枷锁,才能获得生命的内延和外伸。

03

认识世界,更要尊重世界

之前,看过一个单口喜剧专场。

喜剧演员路易C.K在表演中说道:

“我觉得一位拥有三个博士学位的年轻人,他的聪明程度远远不及一个70岁的老人。”

对此,路易C.K的解释是:

因为70岁的老人活了将近一个世纪。他看过世界的起起落落,经历过人生的跌跌撞撞;他曾参加过二战,见识过死神是如何大肆掠夺人类的生命;他也曾亲眼看着国家总统尼克松辞去自己的职位,乘飞机而走;他用自己的双眼见证了太多的历史。而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只知道一头埋在学术研究中,却不曾见过世界。

这个世界很小,小到你可以一览无余;这个世界很大,大到有很多壮丽奇观,是你这辈子都无法理解。

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个热门提问:去过100个以上的国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懂得了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绝对正确,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和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

世界之美,美在多元。

每个人生来不同,我们不必去深究,只需要互相尊重。

作家星河Shinho在《被尊重的榴莲》一文中,写过一段自己在法国的经历。

在法国的大街上,会有同性恋手拉着手漫步;也会有七十多岁的老奶奶涂着大红唇,穿着粉红色套装,踩着亮闪闪的鞋子行走;你也可以穿得特别邋遢,把耳洞用专门的环子弄的跟瓶盖一般大;你甚至可以把冰激凌跟狗分着吃,没有人会特别看你。

在这个国度里,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无需害怕跟别人不同。

就像余华在《活着》所说的:

“生命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生而为人,即便我们无法见识全部的世界,但是至少应该学着去尊重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事物。

04

德国古典哲人康德曾经说过:

“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的去理解。”

存在即合理。

永远不要固执的以己度人,更不要急于否定所有与你三观不同的事物。

或许你既定的三观也会慢慢改变。

惟愿你我都可以感知世界的美好,尊重众生的不同,去拥抱多姿多彩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