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大博弈”下數字經濟之戰

Facebook 創始人扎克伯格大概不會想到,自己在國會聽證會上將中國金融系統定位為潛在競爭對手的言論,將會在太平洋彼岸引發這麼劇烈的反應。3 天之後,中國的數字貨幣(DCEP)計劃就被高調提及。

中美新“大博弈”下數字經濟之戰

Facebook 創始人扎克伯格

至此,不管之前的發展思路如何,就現在而言,中國 DCEP 與Facebook 將要推出的 Libra 的對峙之勢已經非常明顯。

首先我們來說說為什麼現在Facebook 牽頭的這個 Libra 會引發全球金融機構的重視甚至是恐慌。不是因為外界多麼畏懼 Facebook 的技術力量,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支撐著 Libra 價值的那個經濟體系,實在是太龐大了。

中美新“大博弈”下數字經濟之戰

支撐 Libra 的這個經濟體系,有全球最大的買手店平臺 Farfetch、最大的流媒體音樂平臺 Spotify、最大的去中心化交通網絡 Uber、全球第一個在線小額信貸平臺 Kiva。而 Libra 協會的牽頭人 Facebook,其產品更是覆蓋了 26 億用戶,足足是全球 76 億人口的 1/3 之多,完全足以成為世界最大的流量入口。

於是,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面對壓力,美國國會開始對 Libra 猛烈開炮,而中國央行更是高調開始為自家的數字貨幣宣傳造勢,並允許部分商業銀行開始試用數字貨幣錢包,DCEP 的發行與使用可以說已經是箭在弦上。

中美新“大博弈”下數字經濟之戰

那麼在 DCEP 與 Libra 這兩大數字貨幣碰撞當中,誰具備較大的優勢?

在 DCEP 的相關信息發佈之後,業內的很多聲音都將關注點集中在 DCEP 所採取的雙層運營體系之上。但其實DCEP 與 Libra 最值得關注的目標是其貨幣的購買力和共識度。

首先來看中國的 DCEP,它擁有中國自上而下的支持,如果官方願意的話,不僅是中國內部龐大的經濟系統(B 端用戶與 C 端用戶),甚至中外之間一帶一路的商品與服務貿易(主要為 B 端用戶)都可能是 DCEP 的流通場景。

反觀美國方面的 Libra,它是由企業方面所發起的項目,雖然目前擁有不少美國知名公司的支持,不過考慮到在政策重壓之下,之前已經有多家重磅企業宣佈退群。所以,靠 Libra 協會所支撐的 Libra 的經濟生態,未來會是擴張還是縮小,可以說前途未卜。

但是,DCEP 很難有切入空間。這樣下來國際用戶彼此之間在各種場景下進行轉賬時,還是會延續原有的支付方式,或是使用本國企業提供的新型支付方式,而不是採用中國的 DCEP,就好像兩個中國人之間轉賬基本不會去刷 PayPal 一樣。

所以,DCEP目前主要的問題是:要通過怎樣的方式,在國際用戶中培養起 DCEP 的使用與支付習慣。

目前來看,如果能夠在這些手機自帶的錢包應用內嵌入 DCEP,並想辦法在中國品牌手機的國際用戶群體中培養起 DCEP 的支付習慣,完成支付習慣培養,那麼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之上,中國的 DCEP 很有可能不輸美國的 Libra。

21 世紀的新大博弈已經到來,我們都將被捲入其中,鮮有人能置身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