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古國——井國,婦妌的母國,其族人開啟井業,改變人類生存

井國出現於一期、四期卜辭,為殷邦之國,國君稱井伯,完全臣服於商。武丁有個王后叫婦妌,與婦好齊名,就是“後母戊大方鼎”的主人,即出自井國。井國與商王朝不但有姻盟,也有很深的歷史淵源,地位非常顯赫。商代井方的地理位置也有不同說法,一般認為甲骨文中的“井”即為古籍中記載的祖乙遷邢之“邢”,也就是說商代井方是後來的西周邢國,在今河北邢臺。但也有學者認為井方跟邢國無關,邢國在今河北邢臺,而井方卻另有其地,但對於確切地望又顯得模糊不清。西周初期銅器“尹光方鼎”銘文記載:“

唯王正井方。丙。”西周初,井方反叛,周王派“丙”族前往鎮壓,丙,即商代 ,在今山西靈石縣境內。通常情況下,丙國離井方不會太遠,否則千里遠征不划算。所以有學者認為井國當在丙國附近,應該也在山西境內。

殷商古國——井國,婦妌的母國,其族人開啟井業,改變人類生存

尹光方鼎銘文拓片

另根據卜辭“有囗來自東肅,乎囗告井方……”東肅,應該就是來自東方的肅族,據說商代肅族就是後來在東北一帶活動的肅慎族,上次講到的 可能跟他有關係。這裡的意思是東方的肅族來侵犯殷王畿,商王立即乎告井方,令井方前來解圍。由此推測,井方離“東肅”較近,應該也在殷商東北一帶。西北說和東北說,兩種說法較為懸殊,不過取其折中,倒也正好說得過去,邢臺正好位於兩者之間,筆者較為認同。另從學界公認的“井”字演變來看,井、邢為同一地的可能性很大,且邢臺境內有大量早商文化遺址,“祖乙遷邢”之“邢”為井地較為可靠。邢地作為商都歷經四代王,大約一百年不到。殷商曾在井地設都,說明商王族與井族之間的關係非同尋常。卜辭:“癸卯卜,賓,貞井方於唐宗,彘。”唐宗,即成湯的宗廟,彘(zhì),豬,這裡是用來祭祀成湯的犧牲品。卜辭記錄了井國在商朝開國宗祖成湯的宗廟進獻祭祀品,井國能有如此殊榮,足見其在商王族中的威信和份量。

殷商古國——井國,婦妌的母國,其族人開啟井業,改變人類生存

井的甲骨文

“井”的來歷據說源於一種地表取水的裝置,甲骨文象形就是用木和石柱架構而成的一個井欄。相傳早期井地,百泉競流,古井地應該是最早創造這種水井裝置的部族,這種裝置既可方便汲水,也可預防汲水者不慎落井,當然也可更好的解決無水區域農業的灌溉問題,大大方便了族人生存及農事開發,在當時算是一種極為先進的技術,其國名也是由此而來。水井的出現是人類進程的一大變革,它幾乎改變了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人要生存離不開水,所以早期部族的族人必須依水而居,不能離河流太遠。不過這樣一來的負效就是族人的生存空間受到限制,遇到雨季時節,洪水氾濫,疾病等災害嚴重危脅著族人的生存。而水井的發明使得人類可以離開河流也能繁衍生息,而如何更為方便有效的引水則是發明水井之後的又一大進程。

殷商古國——井國,婦妌的母國,其族人開啟井業,改變人類生存

井國當然也有一定的軍事能力,從以上商王呼井國抗擊東肅族入侵就可見一斑。卜辭:“勿呼井伯。”這是商王正在佔問要不要呼令井伯一起參與征伐事宜。“鳴不獲,井一獲。”鳴,商地,或在井國附近,這應該是商王或商王的人在井地狩獵,鳴地一無所獲,井地倒捕獲一隻。雖然井方在卜辭中提到相關軍事、農事、田獵的信息較少,但商王對井方的安危關懷備至。“戊辰卜,方至井方。”方即商代 ,活動範圍較廣,山西、河北、山東等地均有它的蹤跡。卜辭記錄方人入侵井方,商王為此貞問吉凶。還有“乙巳,貞執井方。”聯繫上辭,多數學者都認為辭中“執井方”的不是商王,而是井國附近的一些敵對國家,這是商王在貞問敵國針對井國的情況。此外卜辭中還有商王派人到井地征討羌方的入侵,可見羌方也曾入侵過井地。

殷商古國——井國,婦妌的母國,其族人開啟井業,改變人類生存

司母戊鼎

婦妌對古代農業的貢獻被甲骨卜辭記載了下來,從婦妌的大量事蹟來看,井方應該是個擅長農事的國家,當地農業自然較為發達。卜辭中記錄婦妌嫁到王室後,其主要成就是帶領殷商族人開發農業,種植黍稷,把井國的先進技術帶到各地,極大推動了商代的農業發展。因此,它被後世貫以有史記載的第一位女性農業專家,婦妌對農業技術的精幹嫻熟自然得益於母國族人的智慧勤勞和創造力。

商末大板蕩,可能井國地處北部,並未受到波及,西周時還延續了一段時日。西周初期青銅器“夬(guai)方鼎”和“尹光方鼎”銘文都提到了西周初井方趁三監之亂反叛的事蹟,並被丙國剿滅。井國亡後,周成王為了表彰周公旦的功績,將這塊故地封給了周公旦的兒子,建立邢(井阝)國。井國亡後,有後裔形成一支井姓,較為少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