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革命还是惊天骗局?为什么比特币的泡沫永远吹不破?


货币革命还是惊天骗局?为什么比特币的泡沫永远吹不破?

郁金香泡沫,密西西比泡沫,南海泡沫…..每当看到关于比特币和区块链的话题,这些词语总是会频繁的出现。“泡沫”仿佛就是比特币和区块链“最亲切的朋友”,自始至终一直伴随他们的“成长”。

可是,当你真正的去回顾那些“陈年往事”,你会发现,它们和现在并没有太多的可比性,充其量只是说明了一下泡沫的产生、发展和破灭的过程而已。我们已经看到过太多这样的场景,无论是哪个记者提到区块链和比特币,报道出来的文章总是“大事不好了”的惶恐以及最后“实际上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免责声明。

比特币诞生至今已经十年,区块链到现在也已经不再是新鲜的概念。关于它们的探索、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甚至不乏一些学者已经展开了很深层次的宏大论述,比如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之类。不过,这听起来应该是一个非常长远的话题。

但是大多数人认识到比特币和区块链,很大程度上还是源自于它们的“财富效应’,一个又一个”一夜暴富“的故事,一遍又一遍的刺激着人们的神经。甚至就连一些媒体也在渲染“这个圈子的财富外人无法想象”。

可是,当你打开coinmarketcap网站,你能清清楚楚的看到,目前所有与区块链相关的数字资产的总市值是2220亿美元,最高的时候在去年,曾达到8000亿美元。这些数字看起来好像也蛮多的。但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时候是多少呢?互联网泡沫从最高峰跌下来的10个月里,账面上损失的总市值是五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在2000年的一次经济泡沫破裂,光因为其泡沫破灭而消失的部分就已经比现在整个加密货币市场总市值的20倍还多,这样一比较,你还觉得多吗?


货币革命还是惊天骗局?为什么比特币的泡沫永远吹不破?



而且目前,所有和区块链相关的数字资产,他们是有很大水分的:

  1. 很多币的持有者已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无法动用自己的币了,所以这部分的市值就像是沉在大海里的黄金,我们只知道它们的存在,但是无法提供任何流动性;
  2. 很多小的币种流动性堪忧,市值虚高;
  3. USDT之于其他加密货币,ETH之于其他所有的Torken,类似于广义货币的增发和信用衍生,是小圈子里面空转,法定货币对加密货币的敞口依然不大。


这个世界上的财富本来就是多的让人难以想象,金融让人类拥有了靠信念来创造财富的能力。加密货币虽然增长迅速,但是现在仍然只是很小很小的一块。别说和主流国家的体量相比,就是

所有的加密货币的市值加起来连苹果公司总市值的四分之一都不到,所以别说泡沫破裂如何如何,就算是整体全部归零了,对现在的金融体系又能产生多大的影响?更何况,数字货币的体系和其他金融资产之间还相对独立,传染性更加有限。之所以从13年开始就有很多人认为这个“泡沫”该破灭了,只是因为它们的出现,把支持这个世界运作的背后金融体制用一种野蛮的、粗糙的方式展现给了普罗大众而已。

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体量够大了,但是其实基本上也就是创业者、专业投资人和各种金融机构之间的游戏。互联网创业怎么说也还是有门槛的——也就是说不是普通人想做就能做的;而各轮投资到IPO上市包括之后的各种股权操作,更是投资机构、大投资人以及律师的盛宴,和普通人也无关。而从普通人的角度看,互联网泡沫破裂和自己最相关的也就是股票跌了这个渠道而已。


货币革命还是惊天骗局?为什么比特币的泡沫永远吹不破?



所有那些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中,掩盖在精致的模型和体面的白手套后面的操作,突然之间都在加密货币的市场里面以一种野蛮的方式赤裸裸的展现给了从来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操作的各种人。让人惊呼,原来还有这样的事情!其实这样的事情一直都有,也还会继续存在。

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时代也曾有过这样的好事,投资人也是用一种现在看起来很疯狂、很轻率的姿态去追逐着各种靠谱和不靠谱的.com项目,但是这种资本运作的机会,仍然是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面,“想浪也要有资格浪”,普通人想参加,一是没有足够的资本,二也缺乏相应的信息渠道。

但是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你会发现资本和渠道的限制似乎都没有了。直接上网站就能看项目,点击注册就可以当投资人。一个手里攥着1000块钱的高中生,都可以成为某个项目的“天使投资人”,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们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直能够听说着数字货币圈子里面的造富神话——并不是因为这个圈子的财富真的多的无以伦比,只是

区块链的某些特质把当代的金融体系上敲开了一个小缝,让一些幸运的普通人能够一窥金融的巨大力量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