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台州府,滿街文化人——浙江臨海

千年台州府,滿街文化人——浙江臨海

千年台州府,滿街文化人——浙江臨海

崇文門公園

一、 概況簡介:

1、 基本概況:臨海地處浙江東部沿海、長三角經濟圈南翼,是區域和人口大市。全市陸域面積220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590平方公里,三面環山、一面靠海,呈"七山一水兩分田"地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3℃,常年平均降雨量1638毫米。

臨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唐以後一直是台州府治,台州府在南宋時為畿輔,臨海作為其治所,在各方面均有較大提升。擁有著眾多的文物古蹟,素有"小鄒魯"和"文化之邦"的美譽,形成了名城、名人、名跡、名特"四名"之城。宋代時曾被文天祥贊曰:"海山仙子國,邂逅寄孤蓬,萬象圖畫裡,千巖玉界中。"臨海話是吳語台州片的代表方言,保留較多古漢語發音、文言詞語和句式。

臨海山海秀麗,生態優越。浙江省第三大水系靈江貫穿全境,浙東南第一高峰括蒼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中國大陸21世紀第一縷陽光首照地,台州府城文化旅遊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通過省級初審,桃渚風景區列入第九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靈湖景區成為國家4A級景區並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千年古城,更憶臨海"旅遊品牌深入人心。全市森林覆蓋率64.2%,城市綠地覆蓋率41%,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宜居城市。城市化進程較快,建成區面積42.75平方公里、人口35萬,是浙江城市群規劃中列入大城市規劃的3個縣級市之一,是第一批"浙江美麗縣城"試點市。城市建設從"東湖時代"邁向"靈湖時代"。

臨海經濟發達,區域綜合實力顯著提升。臨海是沿海首批開放城市,擁有浙江頭門港經濟開發區、浙江臨海經濟開發區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誕生了全國第一家股份制企業,是省振興實體經濟試點縣,2018年躍居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百強縣第45位、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第44位,首次躋身全國"兩山"發展百強縣。工業以現代醫藥、汽車機械、時尚休閒三大產業為主導,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示範基地、省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示範區、省汽車及零部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市,擁有上市企業7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4家,全國首輛民營企業生產的轎車和第一輛國產跑車均在臨海下線,產能達30萬輛的吉利汽車臨海基地裝備了世界一流的智能生產線,成為台州首家產值突破300億元的工業企業,偉星集團列2017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325位,華海藥業是國內唯一一家將醫藥製劑產品打入歐美市場的企業。農業擁有柑橘、茶葉、楊梅、西蘭花四大"國"字號品牌。

注:來至政府網站及當地縣誌;

二、 美食、美景

1、 美食

(1) 臨海特產:羊巖勾青、湧泉蜜桔、臨海楊梅、臨海潘毫、嶺溪大白桃、上盤西藍花、大石葡萄;

(2) 特色美食;蛋清羊尾、臨海麥蝦、麥油脂、薑汁調蛋、擂圓、豆麵碎、海苔餅、臨海扁食、蛋肉麥餅、臨海糟羮;

2、 美景:

千年台州府,滿街文化人——浙江臨海

臨海江南長城

臨海山海雄奇,川澤毓秀,風物鍾靈,向有"山水窟"的美譽。城中有一郡遐遊之勝、被稱為"小西湖"的古典園林東湖,有"今古詩人吟不盡"的文化名山巾子山 ;

(1) 兩千多年的建城史,造就了城依山、山抱城、城擁湖、水環城的古城格局,形成了山水相依、陰陽平衡的獨特山水景觀。

(2) 更兼千年台州府治豐厚的文化積澱,留下了眾多人文古蹟 :被譽為北方明長城"師範"和"藍本"的台州府城牆,見證了戚繼光在臺州抗倭九戰皆捷的輝煌,並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形制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3) 具有鮮明"裡坊制"特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紫陽古街,是目前國內保存較為完整的一條古街,保留了原生態的生活圖景,被授予"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4) 國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抗倭所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桃渚古城,以及卓立千年的千佛塔、佛緣廣佈的龍興寺和數不勝數的古郭璞井、梵宇仙宮、亭臺軒館、碑銘石刻等,都從不同角度展現了臨海人傑地靈的古風古韻,"東南小鄒魯"和"浙中樂郊"的文化因子至今仍然壯美濃郁。

(5) 向西有浙東南第一高峰、21 世紀曙光首照地括蒼山,有漫山紅遍、層林盡染的茶遼和黃南古道 ;向東有桃渚國家地質公園,"中國最美的田園風光"桃江十三渚、震撼人心的珊瑚巖奇觀,以及可以休閒療養的生態小芝、可以踏浪觀潮的龍灣海灘、可以避暑海釣的東磯列島等等 ;

(6) 向北有瓜果滿園的自然生態園,清新秀麗、香高味遠的羊巖山茶文化園 ;

(7) 向南有自然風光清幽、旅遊形態豐富的尤溪大峽谷,有馬頭山觀海的豪情,也有清潭頭探幽的佳境。

注:圖片均來至網絡;

千年台州府,滿街文化人——浙江臨海

三、經濟水平:

1、基本經濟概況:2018年實現生產總值670.9億元,增長7%;財政總收入114.5億元,增長17.1%,居台州市第一,五年目標兩年基本實現;地方財政收入64.1億元,增長18%,居台州市第一;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51520元、27418元,增長8.9%、9.4%;規上工業產值達962億元,市場主體突破8萬家,在全省振興實體經濟財政專項激勵考核中位居第一;

2、薪資水平情況:人均6000元/月左右;

3、房價及消費水平;房價均價15000元/㎡。消費水平較高,增速較快;

4、當前GDP億元:670.9億元

5、人口數:120萬人 ;

6、工業產品分佈:戶外傢俱、工藝燈飾、電動車、沿江化工聚集區、臨海杜橋眼鏡中國三大眼鏡生產基地之一;

注以上數據來至統計機構發佈數據;

四、企業數量

1、存續狀態企業總數:99081家;

2、批發零售企業數:43651家;

3、物流快遞企業數:1303家;

4、互聯網、電子商務企業數:990家;

5、製造業當地產品數:23710

6、其他在業企業總數據:

注以上數據來至工商局公開數據;

五、所在縣域互聯網、電子商務用戶數等數據:

1、智能手機數:118萬部

2、平均在線時長:4.1小時/天;

3、人均年線上消費金額:6000元/年;

4、各類門店數:43000多家;

5、渠道商(代理商)企業數:4000多家;

6、街道、鄉鎮數:臨海市共轄5個街道、14個鎮:古城街道、大洋街道、江南街道、大田街道、邵家渡街道;汛橋鎮、東塍鎮、小芝鎮、桃渚鎮、上盤鎮、杜橋鎮、湧泉鎮、尤溪鎮、河頭鎮、沿江鎮、括蒼鎮、永豐鎮、匯溪鎮、白水洋鎮;

注:以上數據來至國家互聯網中心2018年數;

六、縣域經濟圈發展潛力最佳結合點:去中心化電商(可理解為區域電商,不同點去中心化電商是機遇區塊鏈技術開發,服務末端供應鏈既縣域經濟圈);

1、去中心化電商的優勢:

(1) 不打破現有分銷體系——不樹立敵人;

(2) 不打破現有價格體系——充分發揮商家積極主管能動性;

(3) 不自建物流——眾包模式,輕資產運營;

(4) 成熟商業模式直接複製,無需自建技術團;

(5) 頂層設計縣域經濟圈即將迎來大爆發;

(6) 幫助家鄉經濟發展,成就人生價值成為區域商業領袖;

2、 社會價值:

(1) 節能減排,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2) 造血不抽血,讓資源、資金、人才留在本地;

(3) 縮小經濟發展不均衡現象;

(4) 優化完善商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村"城市化;

(5) 即時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6) 讓每一個居民享受到優質商品;

注:如有願意從事去中心化電商者,請私信給我具體溝通;

7、 歷史、榮譽:

1、 歷史: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沈法興陷臨海,稱海州。武德五年(622年),改稱台州。武德六年(623年),輔公祏反,遣徐紹宗攻下臨海,仍稱海州。武德七年(624年),輔公祏平,複稱台州。武德八年(625年),將始豐、樂安、章安3縣併入臨海縣。貞觀八年(634年)復分臨海縣置始豐縣。上元二年(675年)分臨海縣東北部置寧海縣。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隸江南東道。天寶元年(742年)複稱臨海郡。乾元元年(758年)複稱台州。光啟三年(887年),升置德化軍。

宋朝: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吳越國除,入宋版圖,隸兩浙路。

元朝:至元十四年(1227年),改台州為台州路總管府,仍設治於臨海,隸江浙行省浙東道。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台州路為台州府,隸浙江省。

清朝:順治三年(1646年),入清版圖,沿明制。康熙元年(1662年)隸浙江省紹臺道。七年隸寧臺溫海道。十一年隸臺海道。二十四年隸寧臺道。雍正四年(1726年)隸寧紹臺道。清宣統三年(1911年)八月,辛亥革命,九月臺州光復,成立軍政分府,隸省軍政府。

自唐至清,臨海歷來為台州的州、郡、路、府治所。

中華民國: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廢府、州、廳制。7月,撤銷台州軍政分府,直屬省政府。

1914年,省下設道,廢府存縣,屬會稽道。

1916年,道廢,直屬省政府。

1921年6月,浙江省政府在省縣之間試行縣政督察專員,臨海屬第六區。9月改設特區,屬第五特區。

1922年10月,改屬為第四特區。

1924年8月,設置臨海行政督察區,置專員公署。

1925年,據行政院新頒《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組織暫行條例》,台州稱第七行政督察區,臨海屬之。

1929年7月,以南田縣全部境域及寧海縣東南部18鄉鎮、臨海縣東北部5鄉鎮置三門縣,以地瀕三門灣而得名。

1937年4月,劃屬為第五區,未及實施,7月又重劃屬第六區。

1949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臨海,建立縣人民政府。同年10月,成立台州專區,駐臨海。

1950年5月,撤銷臨海城關直屬區,劃歸臨海縣。

2、 榮譽:

中國宜居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縣市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中國沿海首批開放城市

中國股份合作制經濟發祥地之一

國家園林城市

21世紀中國大陸第一縷曙光首照地

南魚米、橘果之鄉

中國無核蜜橘之鄉

中國楊梅之鄉

中國名茶之鄉

中國西蘭花之鄉

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

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

國家體育先進市

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注:來至政府網站及當地縣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