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能用養意蜂的方式養中蜂?

“為什麼我的中蜂群群勢那麼弱”,“為什麼我的中蜂群蜂蜜產量那麼低”,“是不是中蜂種不好,我要不要改養意蜂”相信這些問題都曾深深困擾過養過中蜂的人。

美國人朗什特羅斯(Langstroth)在發現蜂路之後,於公元1851年秋髮明瞭有活動巢框的蜂箱並取名朗式蜂箱。該蜂箱符合西方蜜蜂的生物學特性,隨後與之配套的飼養技術也逐漸成熟,使得西方蜜蜂的飼養效率與效益大幅度提高。

為什麼不能用養意蜂的方式養中蜂?

圖1 朗氏蜂箱

但是適合西方蜜蜂的活框蜂箱與飼養技術,卻並不照樣適合東方蜜蜂,當我們照搬於東方蜜蜂時,要麼離預期效果甚遠,要麼頻遭失敗。因此想要養好中蜂需要了解東、西方蜜蜂之間的差異,切不可生搬硬套。那麼中、意蜂的生物學差異主要表現在什麼方面呢?

為什麼不能用養意蜂的方式養中蜂?

圖2 中蜂蜂群

一、形態生物學差異

中蜂蜂王卵巢管數大約為226條,比意蜂少(每隻意蜂王的卵巢管數目為350~400條),這意味著在適宜且同等的產卵條件下,意蜂的產卵量要明顯高於中蜂,且中蜂喜歡分蜂,所以中蜂強群少,也就導致意蜂群勢普遍大於中蜂群勢。同時,中蜂的體型沒意蜂大,每次攜蜜回巢的量比意蜂少三分之一左右,這也導致了中蜂產蜜量不如意蜂。

為什麼不能用養意蜂的方式養中蜂?

圖3 中意蜂工蜂

二、行為生物學差異

(一)結團性

結團生活是中蜂常態 中蜂喜好結團,僅在高溫期才散團。中蜂團一般外緊內松,並能隨溫度變化而收縮擴張,從而使蜂團密度能隨溫度、溼度發生改變,能應對各種複雜、突然的情況,這也就是中蜂抗逆性顯著高於意蜂,弱小群也能較快復壯的原因。蜂團有利於保溫不利於散熱,這就要求在中蜂飼養管理中,既要努力創造條件使之結團,又要注意防止過熱。同時結團後的中蜂,箱底歇息蜂少,容易造成蠟屑、巢脾碎片等垃圾的殘留積累,這也是中蜂容易招蠟螟,要經常人為清理巢底的原因。

不結團生活是意蜂常態 意蜂一般不好結團,通常僅在越冬時結成蜂團,結團是為了抵禦低溫,這樣的意蜂冬團內外密度都大。且意蜂喜好在箱底歇息,因此,箱底比較乾淨,不需要經常人為清理箱底。

為什麼不能用養意蜂的方式養中蜂?

圖4 西方蜜蜂結團

為什麼不能用養意蜂的方式養中蜂?

圖5 東方蜜蜂結團

(二)泌蠟築巢

中蜂、意蜂泌蠟築巢能力都很強。但是有所不同的是,中蜂具有造脾技術,它們會造工蜂巢房,也會造雄蜂巢房,所以中蜂遇到巢礎壞的部位,往往能夠做出它們想要的巢脾出來;而意蜂卻不行,意蜂沒有做工蜂脾的能力,只會造雄蜂房眼的巢脾,一旦巢礎有壞的部位,它們就會造出雄蜂脾,蜂王就會在裡面產雄蜂卵,影響蜂群發展。所以在實際養蜂生活中,意蜂脾損壞後要及時更換,中蜂脾則不必。

同時,中蜂好咬舊巢脾,喜新脾。所以中蜂每年需要更換新巢脾,而意蜂是使用了一年的巢礎最受其喜愛。

為什麼不能用養意蜂的方式養中蜂?

圖6 意蜂巢礎片

為什麼不能用養意蜂的方式養中蜂?

圖7 中蜂巢礎片

總結:中蜂具有對環境變化反應敏捷、應變能力強,能及時優化生存狀態等生物學特性,都表明其本質上具有生產能力強,消耗少的特點。在已被人類馴養的動物中,中蜂堪稱優秀自然種,只有正確把握中蜜蜂的習性並靈活應變,而不是照搬意蜂的飼養方式才能養好中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