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周時期的上烝下報制度說起,為詩經裡的宣姜正名

前言:“五世不寧,亂由姜起。”說的是《詩經》裡的第一女主角衛宣姜。自古至今,我們都說女人是紅顏禍水,把惑亂亡國的屎盆子扣到到女性身上,例如妲己亡商,褒姒亡周,楊貴妃亡唐。生活在《詩經》時代的衛宣姜也不例外。今天,詩經女孩選擇為衛宣姜正名,帶你看看衛宣姜在她生活的時代,是多麼的身不由己!

從東周時期的上烝下報制度說起,為詩經裡的宣姜正名

一、詩經裡的第一女主角——衛宣姜

為什麼說宣姜是詩經裡第一女主角呢?因為詩經裡和她有關的詩有很多。詩經女孩讀完詩經算了算,詩經裡與她沾邊的有二十九首之多,其中直接相關的也有十一首,像《邶風》中的《新臺》、《柏舟》、《日月》、《匏有苦葉》和《鄘風》中的《君子偕老》、《牆有茨》、《桑中》、《鶉之奔奔》等等。可以這麼說,在整個衛國地區的風歌中,差不多有將近三分之一的篇幅都在議論著她的故事。

那麼,衛宣姜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詩經女孩畫了關係圖,我們一起來看:

從東周時期的上烝下報制度說起,為詩經裡的宣姜正名

衛宣姜關係圖

1、她是齊國的公主。

她家世顯赫,老爸是齊僖公,她的大哥是與妹妹亂倫的齊襄公諸兒,另一位哥哥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小白,還有一個與小白爭位未遂而身死他鄉的哥哥公子糾,再有一個很有名氣的妹妹,就是嫁給了魯桓公後卻還同自己的親生哥哥有染的文姜。還有一個姑姑,是詩經裡著名美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莊姜。總之,宣姜的家族成員事蹟可以寫本書了,詩經女孩不多贅述了。

2、她是衛宣公的夫人。

詩經《新臺》背景詩經女孩介紹過了,衛宣公自為公子時,與其父莊公之妾名夷姜者私通,生下急子。宣公即位之日,就立急子為太子。當急子成人時,為之聘齊僖公長女——宣姜。使者回來後,宣公聽說宣姜有絕世美貌,就想據為己有。所以在淇河之上修築新臺,迎娶宣姜。按照春秋禮法, 女子稱姓在後, 她被稱為宣姜。

按照這層關係,她的公公是衛莊公,那麼她的婆婆就應該是莊姜。所以莊姜既是姑姑,也是婆婆。不要驚奇,後面還有更驚訝的。

從東周時期的上烝下報制度說起,為詩經裡的宣姜正名

3、她一生嫁父子兩人。

宣姜本來是要嫁給衛宣公的兒子急子的,無奈老子衛宣公看上了宣姜的美貌,有詩《君子偕老》為證。然後衛宣公設《新臺》截留,就這樣公公衛宣公成了老公,宣姜給他生了兩個兒子:公子壽和公子朔。

待到衛宣公死了以後,她的兒子公子朔即位。眾人不服,把公子朔攆出了衛國。宣姜的哥哥齊襄公為了齊、衛兩國的共同利益,強迫她下嫁給衛宣公的庶子昭伯。《左傳》記載:“齊人使昭伯烝於宣姜,不可,強之。”昭伯就是公子頑,這樣宣姜和公子頑共同生活,又生育了五個孩子。

4、她的子女都非等閒之輩。

衛宣姜一生生育7個兒女,都非常爭氣。給衛宣公生了兩個兒子:公子壽和公子朔。公子壽為救急子犧牲了,公子朔即位成為了衛惠公。後來與公子頑生的五個孩子, 除去夭折的齊子, 其他四個分別是: 衛戴公申, 衛文公毀,前兩個都是衛國國君。女兒為宋桓公夫人、許穆夫人。宋桓公夫人在衛國危亡之際借住宋國力量解圍;許穆夫人則是歷史上第一位女詩人,她的《載馳》非常有名。

從東周時期的上烝下報制度說起,為詩經裡的宣姜正名

二、東周時期的上烝下報制度

我們後人把宣姜看作是“上烝下報”的淫亂典型。那麼,什麼是烝呢?烝指的父親死後,兒子把父親的妻妾收作自己的妻子。《左傳》裡有兩處與宣姜有關,第一處是“桓公十六年,衛宣公烝於夷姜,生急子,屬諸公子。”第二處是“齊人使昭伯烝於宣姜,不可,強之。”什麼是報呢?報指的是長兄、叔叔等長輩死後,弟弟或者侄子可以娶寡嫂或者嬸母。《左傳·宣公三年》:“文公報鄭子之妃,曰陳媯,生子華、子臧。”

烝是自上往下,報是自下往上,這麼看來,宣姜這兩樣全佔了。所以後人無論對詩經見解有多麼不同,對於宣姜的觀點卻出奇的一致,認為她就是大逆不道的淫亂,是亡國的罪魁禍首,所以有“五世不寧,亂由姜起”之說。那麼,宣姜真如詩經裡說的那麼不堪嗎?如果你瞭解當時那個年代背景,瞭解了烝報制度,你不就這麼認為了。

1、“烝報”與時代背景有關

東周時期,諸侯割據,戰爭頻繁,我們說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一般而言,“禮崩樂壞”大多指春秋時期對禮的“僭越”, 這些嚴重違反了周人賴以維護宗法的基礎,動搖了西周的婚姻制度,從而為混亂的兩性關係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2、“烝報”不是淫亂

我們現代人認為公公娶了兒媳,或者母親下嫁庶子,是十足的亂倫。但是,在當時那個年代,“烝報”不是淫亂。因為在《左傳》中,淫亂的行為稱之為“通”或者“傍淫”。北京大學陰法魯教授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化史》中指出了兩者的區別:

第一,“烝報”呢,指的是特定對象之間的婚配,而淫亂指的是混亂的男女關係。

第二,“烝報”呢,生育的子女享有合法的社會地位,可以做諸侯的世子或嫡夫人,而淫亂無。

第三,“烝報”呢,在當時是合法的婚配,而淫亂非法。

從東周時期的上烝下報制度說起,為詩經裡的宣姜正名

3、“烝報”是一種事實婚姻

“烝報”在當時,是一種被普遍承認的事實婚姻。我們從《左傳》中可以看出,“烝”不僅僅存在於衛國,其他國家也出現如此的情況。例如“僖公十五年,鄭候烝於賈君”,賈君是晉惠公父親晉獻公之次妃,說的是晉惠公回國繼承君位的時候,秦穆姬把賈君囑託給他,而且讓他“把公子們都接回國內。”

正因為“烝報”婚在春秋時代是“ 合法婚配” , 是被人公認的一種家庭制度, 不受輿論的責備,所以齊僖公為了兩國結盟,默允了衛宣公強“烝”於宣姜。而當宣姜再次守寡時,她的哥哥齊襄公也為了兩國的世代交好,強迫公子頑“報”了宣姜。宣姜的兒子衛惠公也不以為恥呀,雖然咱們現在看起來這輩分的確有點亂,但是這種婚姻各國也都是普遍承認的。

當時人們把這種行為叫作“肥水不流外人田”,現在很多少數民族依然保留著這種婚俗,《史記· 匈奴列傳》就曾記錄“ 父死, 妻其後母。兄弟死, 皆取其妻妻之。”王昭君就是典型案例,昭君出塞故事我們耳熟能詳,昭君先嫁給了呼韓邪單于,為他生育一子。單于死後,又嫁給了他的兒子-復株累若鞮單于,又生了兩個女兒。你能說昭君是淫亂嗎?

從東周時期的上烝下報制度說起,為詩經裡的宣姜正名

4、“烝報”有一定的政治意義

“烝報” 在春秋出現的次數不少,當時人們也默認了這種婚姻形態,那麼,為什麼詩經女孩說烝報有一定的政治意義呢?因為在當時社會,通過與異姓諸侯國聯姻,一方面既籠絡了諸侯各國,讓各諸侯國履行蕃衛之責;同時也達成了政治和軍事目的,通過政治聯姻來實現對對方的控制。

我們從《詩經》中可以看到,基本上齊國的美女莊姜、宣姜、文姜都是通過聯姻的方式嫁給了各個諸侯國,以齊國衛國為例,就是世代聯姻的典範。齊國的姑娘們都嫁給了各國君主,先有莊姜嫁給衛莊公,再有宣姜嫁給衛宣公,後面文姜嫁給了魯桓公,就連宣姜的姑娘也都是繼續嫁給宋桓公等,這裡所有女性婚姻的目的都是政治需要。老公死了,不怕,還有兒子可嫁;叔叔死了,不怕,還有侄子可嫁。只要是這個姓的,這個家族的,後代都可以延續。

詩經女孩寫到這裡,突然覺得有一絲悲涼的味道蔓延開來。縱觀宣姜的一生,是非常非常可悲的,她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是政治聯姻的工具。她的愛情沒人在乎,她的婚姻她做不了主,她的情感無處傾訴。她的子宮才是最重要的,她這一生為了整個衛國家族生育了七個兒女,個個成才。

所以不管是誰,都沒有資格說她是妖言惑眾的,她是淫亂不堪的,她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人,也是一個偉大的母親。你們說呢?

歡迎 說說你對宣姜的評價和印象,我在這裡等你。

——————

《左傳》中烝報現象再辨析 劉冰

一位冤屈了二千年的女性 龔興根

《中國古代文化史》 陰法魯

《詩經析讀 》 李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