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孩子吃飯完全不用家長操心?小孩的“食育”課要補上啦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時常可見這麼一幕:家長都快把嗓子扯破了,孩子終於坐到了餐桌前,卻一會兒玩玩筷子,一會兒望望窗外。至於碗裡的食物,已經有半天沒動一口了。

為了讓孩子好好吃飯,家長們使出渾身解數:"寶貝,米飯的味道好極了~","如果你再不吃這頓飯,我就把它餵給鳥吃咯!","如果你現在不吃,晚上就等著餓肚子!"等等。

終於,百般折磨後好不容易孩子吃完了飯,孩子就蹦蹦跳跳地去玩了,要麼就抱著電視機去了。收拾餐桌就是不存在的。只剩下老母一人坐在桌旁,留下千行淚痕。

每次吐槽孩子吃飯,都能得到不少媽媽的共鳴,可能你還會獲得一點心理安慰:每個孩子都是這樣的。

但是,吃飯困難證真的發生在所有孩子的身上嗎?在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博士後石嫣的眼裡,答案是否定的:"我之前在日本考察的時候,發現日本孩子吃飯完全不需要大人操心。"

為什麼日本孩子吃飯完全不用家長操心?小孩的“食育”課要補上啦

來自日本的"食育"秘訣

可能許多母親對"食育"的概念還不瞭解。所謂"食育",就是飲食教育,指從小就對飲食及與飲食有關的知識進行教育, "食育"的概念是由日本著名保健專家石塚左玄於1986年提出的,他認為"體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

換言之,飲食教育是身體發育、智慧發展和道德發展的基礎。通過幼兒時期的飲食教育和與飲食相關的知識教育,可以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並將這種飲食教育延伸到藝術想象力和個性的培養上

日本的"食育"教育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早在20世紀50年代,日本就在小學開展了大規模的食品和教育工作。2005年,日本頒佈了以家庭、學校、託兒所等為單位的國民運動《食品與教育基本法》,並在全國進行推廣。

每個月,日本幼兒園都會分發一份關於"食品和教育"的備忘錄。一方面是本月食譜,它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許多項目,當月某一天吃什麼要詳細說明:第一欄是菜名,第二欄是當日熱量食譜中的營養成分,例如鹽、蛋白質、脂肪、卡路里等,第三欄是材料名稱。

在這裡,它分為三個項目,包括什麼是熱飯和熱菜,用什麼材料;什麼肉類食品,每種食品對兒童的身體發育產生什麼影響,非常詳細。最後一欄是下午小吃的細節。

為什麼日本孩子吃飯完全不用家長操心?小孩的“食育”課要補上啦

孩子不好好吃飯的原因在哪裡?

食育並不是簡單地告訴孩子們"你必須好好吃飯"。它要求家長們有意識地告訴孩子食物的來源、生產和營養價值,如何選擇食物,如何製作食物,應該吃多少不同的食物,讓孩子通過實踐提高選擇合適食物的能力,從而形成愛護食物、平衡食物的生活習慣。

為什麼孩子不能好好吃飯?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吃不好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不餓;二是對食物沒有認知。

不餓很容易理解。不管食物多麼美味,如果孩子不餓的話,無論怎樣都是吃不下的。如果孩子們沒有足夠的活動,每天在家看電視,玩iPad,玩手機,哪裡有時間瘋狂奔跑,消耗身體多餘的能量呢?上一餐還沒消化,下一餐就擺上桌了。孩子怎麼能吃得下!

另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孩子們沒有仔細的瞭解過面前的食物,孩子們只會根據自己的本能選擇吃什麼,長得不好看的,味淡的,全被孩子拒之門外。

當孩子第一次看到煮熟的螃蟹放在桌上時,捂著嘴不肯吃:"那是個怪物不能吃!" 但是當媽媽剝去螃蟹皮,給他看黃白相間的蟹肉時,媽媽津津有味地吃在面前,孩子動搖了。下次媽媽把蟹肉端到嘴裡時,他猶豫了一下,便張開了嘴。

相反,面對香甜可口的"垃圾食品",由於不知道其對身體的危害,孩子如果不注意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如果孩子們瞭解垃圾食品的生產和成分以及不同成分對他們身體的影響,即使他們知道垃圾食品會更香更好吃,他們還是會合理的控制自己。

石嫣說過,她有幸聽了一個日本幼兒園的食品教育課,告訴孩子們如何製作可樂,以及可樂的成分對他們的身體有什麼影響。教育工作者還將把可樂和其他飲料中的糖含量與立方體數量的形象進行比較。課程結束時,雖然沒有人告訴孩子們不能多喝可樂,但他們會有意識地開始選擇其他飲料。如果你問他,"要不要一起喝可樂?"他會像一個大人一樣告訴你:"可樂不能喝,對你的健康不好。"

為什麼日本孩子吃飯完全不用家長操心?小孩的“食育”課要補上啦

如何給孩子帶來正確的"食育"課

1.為孩子提供豐富的飲食

讓食物的種類儘可能豐富,讓孩子不僅能得到更全面的營養,而且有更廣泛的選擇。單調的飲食會使孩子缺乏食慾。有時孩子不喜歡吃某種食物,,家長也沒必要和寶貝較真兒,可以嘗試著努力下換種烹飪方法,寶貝也許就轉變態度了。

2.為孩子營造快樂的就餐氛圍

想加快孩子吃飯的速度就要營造安靜的吃飯環境,吃飯時不要讓孩子看電視和玩其他遊戲,以免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3.增加孩子的運動量

如果孩子整天呆在家不動,活動少,很可能因為不餓而不願意吃飯。所以家長應該帶孩子去戶外運動,增加運動量。一方面可以鍛鍊孩子的身體,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孩子燃燒更多的熱量,改善孩子的食慾。

為什麼日本孩子吃飯完全不用家長操心?小孩的“食育”課要補上啦

4.不要強迫孩子吃飯

如果孩子真的沒有食慾,不要強迫孩子吃。強迫進食可能會使孩子討厭進食,進而養成飲食不好的習慣。同時,我們應該鼓勵孩子自己吃飯。雖然他可能會弄得一團糟,但這會增加他吃飯的樂趣。

5.飲食要定時定量

規律、定量和定點進食會使孩子形成條件反射。到了該吃飯的時候,他的消化系統也會規律的運動,產生飢餓感,為吃做好準備。

為什麼日本孩子吃飯完全不用家長操心?小孩的“食育”課要補上啦

6.別讓孩子吃太多零食

有的孩子每天飯後吃很多高熱量的零食,比如巧克力、糖果等,或者喝很多飲料,這樣不僅會使血液中的糖分含量過高,而且會產生飽腹感,所以沒有飢餓感,所以吃飯的時候就沒胃口吃了然後他會吃零食充飢,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通常,我們會要求孩子們吃什麼,吃多少,並且過分強調營養的攝入除了注重營養之外,食品教育更注重孩子們如何飲食,如何讓他們有吃的慾望:既愛又享受吃的過程。

食物的顏色和形狀,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的感受,也會影響孩子對食物的熱愛。所以不要簡單地給你的孩子貼上"你不喜歡什麼"或"你愛什麼"的標籤。

飲食不僅是一個補充營養的過程,而且是一個涉及各種心理機制的過程,營造一個大家一起吃飯,其樂融融的環境,孩子才更容易好好吃飯。食育,就是這樣一門吃的學問。

為什麼日本孩子吃飯完全不用家長操心?小孩的“食育”課要補上啦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孩子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