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食育”嗎?一定要對孩子進行“食育”呀

在國內,絕大多數家庭根本不會對孩子進行“食育”。而且還有不少家長對孩子進行著錯誤的飲食觀教導,這都是十分威脅孩子健康的!

最常見的一種就是,以非健康食品和甜飲料“賄賂”孩子,比如“讓醫生看看你的眼睛,爸爸一會兒給你買奶茶”“下次考100分,媽媽帶你吃炸雞”等。另外,隔代養育的孩子更容易受到老人的縱容,養成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這些家長總是用這種溺愛讓孩子在選擇食物上走了錯誤的道路。

你聽說過“食育”嗎?一定要對孩子進行“食育”呀

《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2016)》(以下簡稱《指南》)數據顯示,我國學齡兒童快餐食用率較高,尤其是肉類、煎炸食品、含糖飲料為主的西式快餐。其能量高,維生素、膳食纖維少,是誘發超重和肥胖的因素之一。兒童吃零食、喝飲料的情況也很普遍,6~11歲、12~17歲人群每週至少喝1次飲料的比例分別為32.9%和42.3%,而且城鄉差別不大。

中國孩子挑食偏食、邊吃飯邊看電視的不在少數。《指南》數據顯示,56.8%的9~15歲學生偏食;另一項調查發現,60.28%的學生有挑食行為。中國孩子面臨營養不良和肥胖雙重挑戰。

而孩子營養不良就會導致成長髮育較緩慢,免疫力低下,記憶力較差等危害。甚至還可能會造成一系列消化系統疾病!

作為家長一定要明白什麼食物對孩子好,什麼食物對孩子不好,一定不能溺愛!

你聽說過“食育”嗎?一定要對孩子進行“食育”呀

國外研究表明,兒童的營養行為與父母直接相關,父母以身作則,能增加孩子的果蔬攝入量。母親是食物的主要購買者,更能影響兒童營養飲食行為的形成。

要想培養高“食商”孩子,從父母做起。第一,家長應學會並將營養常識融入生活,改變自己的不健康飲食行為,儘可能多地與孩子一起吃飯,引導孩子選擇健康食物。第二,讓孩子參與到食物的選擇、購買、烹飪中,學習合理搭配和烹飪,養成自己做飯、在家吃飯的習慣。第三,和孩子一起去農村,在耕種、採摘等體驗中,讓孩子瞭解食材的生長,懂得選擇營養的食物。第四,營造輕鬆愉悅的就餐環境,不要在吃飯時批評孩子,不要把食物當成獎懲工具。

孩子應瞭解食物和營養相關知識,比如平衡膳食寶塔、食物多樣化原則、葷素搭配等;看得懂營養標籤,避免選擇添加了大量鹽、甜味劑、香精的加工食品;學習烹飪,避免今後過度依賴外賣;三餐合理,重視早餐,天天喝奶,足量飲水,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

你聽說過“食育”嗎?一定要對孩子進行“食育”呀

看看外國人是怎麼做的吧!

2005年,日本頒佈了《食育基本法》,這是世界上規定國民飲食行為的第一部法律。“從農場到學校”運動。在美國,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採購更多當地食物,併為學生提供強調食物、農業和營養的配套教育活動。在丹麥教育大綱規定兩年烹飪教育。從小學四年級到七年級,學生要接受兩年的烹飪教育,具體時間由學校設定。

在我國雖然沒有相應的政策,但是作為家長一定要對孩子進行良好的飲食教育!不要把對孩子的溺愛當成對他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