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怎樣才算好好吃飯?中日專家:嬰幼兒“食育”關乎一生健康

怎樣才算好好吃飯?中日專家:嬰幼兒“食育”關乎一生健康

圖說:中福會託兒所的美食節,讓孩子體會傳統文化 來源/採訪對象提供(下同)

吃飯,也有大學問。在昨天舉行的宋慶齡兒童發展國際論壇分會暨中福會託兒所學術節上,中日專家提出,從嬰幼兒時期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也就是所謂的“食育”,關乎孩子的一生健康。

吃是一件快樂的事

家長們總擔心孩子中午吃得不好,但是,學校營養餐的浪費,其實讓人更憂慮。2018年,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曾公佈《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報告顯示,城市餐飲浪費總量驚人,而中小學生的食物浪費明顯高於城市餐飲浪費的平均水平,學生營養餐人均浪費216克,約佔供應量的三分之一,浪費的食物裡又以主食和蔬菜為主。

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人類發育成長教育科學研究所教授、文京區立御茶水女子大學兒童園園長宮裡曉美說,嬰幼兒期的“餐食”對其一生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食”是貫穿生涯的生命之源。“因此,我們要培養嬰幼兒‘吃是快樂的事’這樣的心情。多年來,日本也在堅持嬰幼兒的食育實踐,倡導通過食育培養身心健康的幼兒教育理念。”

宮裡曉美介紹說,2004年,厚生勞動省(相當於中國衛生部)在“通過餐食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審議會”報告中就提出了5項目標,包括了有規律地吃飯、品著味地吃飯、有想一起吃飯的人、參與做飯或準備、關心食生活和健康。到了2005年,日本又頒佈了《食育基本法》,把食育作為生存的根本,看成智育、德育及體育的基礎。

怎樣才算好好吃飯?中日專家:嬰幼兒“食育”關乎一生健康

圖說:小朋友嘗試自己動手做美食

美食節裡感受文化

長期以來,中國人對食育教育都比較陌生,認為這只是一件小事,而家庭養育過程中的寵溺,也讓部分家長從嬰幼兒時期的餐食準備中,盲目滿足和遷就子女的口味偏好,忽略了對健康飲食習慣的培養。這樣的情況正導致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挑食和偏食,出現營養不均衡、愛吃零食、垃圾食品等通病。

自2008年起,中福會託兒所的美食節已經連續舉辦了十二屆。中國福利會託兒所所長方玥說,“不教之教”,是在生活、遊戲中自然地滲透、浸潤,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在嬰幼兒這一時期,教給孩子的應是‘活’知識,而非‘死’知識。就比如,今年的美食節,我們設置了‘餃子的旅行’、‘西域美食絲綢之路’、‘弄堂動物園 尋味上海’等十個分主題,孩子們可以和家長一起製作食物,學會品嚐和分享。堅持每年舉辦美食節活動,不僅僅是為了讓孩子瞭解食品本身,更希望通過‘食育’來讓孩子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新民晚報記者 馬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