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寡婦為何在名垂青史的同時,留下遺禍女子千年的《女誡》?

一介寡婦為何在名垂青史的同時,留下遺禍女子千年的《女誡》?

在璀璨的華夏五千年時光中,湧現了無數的才子才女,然真能做到名垂青史者不過二三,“四大才女”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提到她們,大家首先想到的多是蔡文姬、李清照的名字,而非承父兄遺志續寫史書,宣揚“男尊女卑”影響後世千餘年的她。

其他幾位才女皆是以撰以詩詞歌賦流芳於世,而班昭卻有所不同,她除了在中華文化中留下屬於她的一筆,更是為歷史的傳承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

出身於儒學世家的班昭,是東漢史學家、文學家。因其父班彪是當時遠近聞名的學者,在他的影響下,班昭自幼便頗有才氣,長大後更是學識廣博,是當地有名的才女。

一介寡婦為何在名垂青史的同時,留下遺禍女子千年的《女誡》?

漢和帝永元元年,因竇憲平定匈奴有功,得到漢和帝的賞賜,並因其家族權勢滔天,竇憲本人也愈加跋扈恣肆。皇帝得知竇憲的黨羽有謀反之意,經一番部署,最讓竇憲落得個迫令自殺的下場。

在這場政治案件中,班昭的哥哥班固被牽連其中,死於獄中。班昭在得知父兄皆已辭世,悲痛萬分之時,忽然想起哥哥生前所寫《漢書》仍未完成,堅強的她選擇將悲傷藏於心間,並繼承父兄的遺志,續寫《漢書》。

一介寡婦為何在名垂青史的同時,留下遺禍女子千年的《女誡》?

恰逢漢和帝下詔召班昭前去東觀藏書閣,將《漢書》剩餘部分續寫完成。於是,班昭在藏書閣中花費大量心血,在閱讀眾多史籍的同時,整理、核對父兄遺留下的散亂稿本,在原有的基礎上又補寫八表。

在《漢書》首次面世時,很多學者紛紛表示對書中部分內容“不解其意”。班昭得知後,擔任起傳播和普及》漢書的責任,她增教授過當時大儒馬融等學者,如何正確理解讀懂《漢書》。

一介寡婦為何在名垂青史的同時,留下遺禍女子千年的《女誡》?

班昭不愧於“才女”之名,由她續寫的內容中可看出,她雖身為女子,卻有著不輸於父兄的才學。正因她的學識之廣,助她得以完成《漢書》流芳百世的同時,在晚年時期,為了追憶先賢,仿其父所著《北征賦》寫成《東征賦》。

除此之外,班昭所著另一部文學作品,卻讓青史留名的她,在影響後世千餘年的同時,給她帶來源源不斷的爭議。

古人早婚在當時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班昭也不例外,十四歲時,她便下嫁同郡青年曹世叔,婚後夫妻二人更是相敬如賓。

一介寡婦為何在名垂青史的同時,留下遺禍女子千年的《女誡》?

原以為日子便如此般,夫妻二人能攜手走過百年光景,奈何丈夫英年早逝,留下愛妻和幼子在世間相依為命。年紀輕輕便成為寡婦的班昭,一直遵循婦道,未曾逾越,更是堅持終身不嫁。

時光飛逝,當年驚才絕豔的才女變成白髮蒼蒼的遲暮老人,此時的班昭,注意到家中有著不少待字閨中的姑娘正當出嫁年齡,她擔心姑娘們不懂婦女禮儀,出嫁後做出有損未來夫家面子的事,辱沒了家族。

一介寡婦為何在名垂青史的同時,留下遺禍女子千年的《女誡》?

於是,她在閒暇之餘作有《女誡》七章,讓家中姑娘們閱讀學習。此書本是做勉勵之用,奈何班昭的才情得到世人的認可,聽聞她撰寫新書後,不少上至官員下至百姓都想要拜讀此書。

很快,大儒馬融在看過《女誡》後,認為班昭在書中所提出的觀點很好,便讓妻子、女兒學習。

因漢和帝在位期間,曾多次召班昭入宮,讓皇后和妃嬪們視她為老師,稱為“大家”。鄧太后臨朝聽政期間,特許班昭參與政事,勤於政事的她讓鄧太后很是滿意。這也是《女誡》完成後,很快稱為教育宮內婦女言行舉止的“教科書”的原因之一。

一介寡婦為何在名垂青史的同時,留下遺禍女子千年的《女誡》?

這部強調“男尊女卑”、順從思想的書籍,自問世之日起,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支持,竟在後來影響了中華歷史千餘年,稱為封建時代社會女性必讀書籍之一,極大的禁錮了女性的思想和自由。

這本影響深遠的教育女性如何為人處世的“奇書”,早在當時就迎來了反對的聲音。班昭丈夫之妹曹豐生便在《女誡》完成後,對書中觀點表示反對,她曾寫書反駁,字裡行間也流露出才情也令人稱讚。

一介寡婦為何在名垂青史的同時,留下遺禍女子千年的《女誡》?

這樣一位在當時有身份有學識的女性,很難想象她竟甘願被男子踩在腳下,主張“女子無才便是德”,強調妻子除了對丈夫順從,也要對婆婆順從的思想。並呼籲天下女性像她一樣,對男子謙卑恭順。

也難怪“與眾不同”的班昭被後世所詬病、唾罵,可謂是“成也蕭何敗蕭何”呀。但仔細想來,《女誡》對世人的影響真的只是班昭一人之錯嗎?單憑她一人怎可會有這般長遠的影響?當時世人的思想和社會的風氣,也理應考慮其中。

對於班昭和她的《女誡》,大家有怎麼的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