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五种“世面”,每一种都与众不同,每一种都值得阅读

世面,在古代原指县衙门前的一块圆石,一般都放在讼鼓附近,正门旁边。若是市场纠纷或问题时,大家会说让你见见世面,其实就是去见官。但是后来世面多指形形色色的社会情况。《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有五个人说起过“世面”。他们都是谁呢,他们眼里的“世面”有什么不同呢?

红楼梦:五种“世面”,每一种都与众不同,每一种都值得阅读

1.第一种,脂砚斋笑话里的“世面”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去拜访贾政时,先是在客厅里喝茶等候,见到屋里椅子上是半旧的椅袱。在此处,脂砚斋写下一段批注,提到了“世面”。原文如下:
近闻一俗笑语云:一庄家人进京回家,众人问曰:“你进京可见些个世面否?”庄人曰:“连皇帝老爷都见了”。众罕然问曰:“皇帝如何景况?”庄人曰:“皇帝左手拿一金元宝,右手拿一银元宝,马上捎着一口袋人参,行动人参不离口,一时要屙屎了,连擦屁股用的都是鹅黄缎子,所以京都掏茅厕的人都富贵无比。”试思,凡写富贵字眼者,皆是庄农进京之流也,盖此时彼实未身经日见,所言皆在情理之外。

脂砚斋在这里所讲的世面,是指皇帝的生活起居情况。对于普通百姓,皇帝的生活是神秘的,他只存在于普通百姓的想像之中,所以庄农凭着自己的见识说出了元宝、人参和鹅黄缎子。这里的“世面”,表面看是一种讽刺,是对庄农信口开河、胡说八道的反讽。但是从正面意义上来看,这种“世面”,其实是普通人认知中最本质意义上的见识,是一个人内心想摆脱现世羁绊的追求和渴望,是一个拓展外界认知的不懈动力,是大多数人说的那种“出去闯荡闯荡,见见世面”中的新眼界、新境界。

红楼梦:五种“世面”,每一种都与众不同,每一种都值得阅读

2.第二种,刘姥姥对女儿女婿所说的“世面”

刘姥姥是一个乡下老太太。女儿出嫁后,因为家里农活较重,女婿狗儿又作些生计,两个孩子无人照管,所以将刘姥姥接来一处生活。刘姥姥原本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到了女儿家里以后,有了养老之所,便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秋尽冬初,家里太穷冬事未办,她便出主意让狗儿找祖上曾经联过宗的王夫人,但是狗儿有名利之心,却没有本事前去登门要钱。在这种情况下,刘姥姥只能舍得自己的脸面,亲自前往。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决定去荣国府打秋风时说道:“我也知道他的。只是许多时不走动,知道他如今是怎样。这也说不得了,你又是个男人,又这样个嘴脸,自然去不得,我们姑娘年轻媳妇子,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着我这付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在刘姥姥的言谈中,所谓的世面,就是荣国府里的富贵生活。她第一次进过荣国府,见到了西洋钟,听见了炕屏;第二次进荣国府,看到了西洋镜,吃了名贵的茄鲞,见了从未见过的软罗烟等等,用她的话说,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过的,都经验了。

这种“世面”虽然也有增长见识的意义在其中,但对于刘姥姥而言,它更多的是一种托词,是刘姥姥心虚的表现。她一农村人,因生活所迫,不得不放下自尊,硬着头皮,怀着忐忑的心情,去深宅大院寻求别人的施舍。所谓的“世面”,充其量就是一件伪装的外衣,刘姥姥披在身上寻求自我安慰的武器。

红楼梦:五种“世面”,每一种都与众不同,每一种都值得阅读

3.第三种,王熙凤所说的“世面”

《红楼梦》第十六回,贾元春省亲的消息传出来后,王熙凤和贾琏在家里谈论起此事,说起了“世面”:“若果如此,我可也见个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

王熙凤所说的世面泛指接驾之事,贾琏的奶妈赵嬷嬷是这样形容这种场景的。“嗳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像倘海水似的!……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当然,王熙凤所说世面实指贾元春省亲之事。贾元春省亲,仪式宏大,无论是骑马的红衣太监,还是一对对龙旌凤翣,包括值事太监捧着香珠、绣帕、漱盂、拂尘等类,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金黄绣凤版舆……都是王熙凤没有经历过的,对于她来说,未经历的这种场面就是“世面”。

这种世面,其实是一种虚荣,王熙凤之所以想见,不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而是为了增加谈资,让别人高看自己一眼。在王熙凤的世界,这种世面是一种象征,是一种荣耀,一种增加自己身份的“资本”。

红楼梦:五种“世面”,每一种都与众不同,每一种都值得阅读

4.第四种,贾琏内心里的“世面”

《红楼梦》第十六回,贾琏帮助林黛玉将林如海的后事处理后回到贾府,王熙凤在房间里摆下酒宴为他接风洗尘,两人说起家中事务时,旺儿媳妇将王熙凤私放高利贷的利银送了进来,幸好被平儿拦去,撒谎说是薛姨妈派香菱前来借东西。

提及香菱,贾琏不禁感叹薛蟠辱没了她。王熙凤听后,心里不高兴,说出了这样的话:“嗳!往苏杭走了一趟回来,也该见些世面了,还是这样眼馋肚饱的。你要爱他,不值什么,我去拿平儿换了他来如何?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这一年来的光景,他为要香菱不能到手,和姨妈打了多少饥荒。”

脂砚斋在“世面”二字旁侧批,世面,单指女色也。

在清代,苏杭是风花雪月之地。贾琏好色,王熙凤在家中看得极严。按照贾府规矩,贾琏未成婚前,房里原来有两个侍侯的丫环,都被王熙凤撵走了。她自己陪嫁的四个丫环,也赶走了三个,只剩一个平儿。为了拴贾琏的心,让平儿做了通房大丫头,一两年让两人在一起一次后,就再也不让贾琏碰了。在这种情况下,贾琏一离开王熙凤的视线就要找女人鬼混。林如海病重捎信让林黛玉回家,贾母派贾琏护送,在此期间,贾琏无人约束,自然是声色犬马,纵情女色之中。

对于贾琏来说,他生活在贾家这个百年世族里,不需要读书上进,不需要增长见识。对于他来说,贾珍父子经历的声色犬马他未曾经历过,那些便是“世面”。平时在家被王熙凤看管的很严,没有机会与更多的女人接触,到了苏杭之后,一切不受约束,自然会经历一些未曾有过的男欢女爱,于他而言,便是“世面”了。

红楼梦:五种“世面”,每一种都与众不同,每一种都值得阅读

5.第五种,薛宝钗话里话外的“世面”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王熙凤生病需要二两人参入药,王夫人找贾母拿到一大包上等人参后,没想到过了百年已无药效,薛宝钗想办法派人去买后笑道:“这东西虽然值钱,究竟不过是药,原该济众散人才是。咱们比不得那没见世面的人家,得了这个,就珍藏密敛的。”

薛宝钗所说的“没见世面的人家”指的其实就是贾家。

贾家绝对是见过世面的。贾家第一代人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从战场上挣下偌大的家业。后来弃武从文,在官场上历经百年不败,终于成为四大家族之一。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远非一般人家可比,若论见过世面,绝对是超过大多数人家的。所以薛宝钗所说此话,不是指贾家一族,而是指的贾母一人。

贾母其实是见过世面最多的人,她出生于四大家族之一的史家,嫁入贾家并最终成唯一硕果仅存的老祖宗,经历了贾家的创业、发展、繁华和没落;贾元春当了皇妃后,她每月可以进出皇宫看望;自己八旬大寿时,以南安太妃为首的各家王妃都亲自来给她祝寿;宫里的一个老太妃去世以后,为了随祭方便,同北静王妃同租了一个院子,而且彼此互有照应。这年的阅历和经历,注定了她所见的世面绝非一般,所以不管是薛宝钗还是其他人,都无法与之相比。

薛宝钗之所以说贾母没见过世面,其实是发泄心中的不满。选秀失败后,在贾元春的安排下,薛宝钗开始一门心思想嫁给宝玉,贾母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不同意,但是三番五次想成全林黛玉和贾宝玉,这样她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落空,从一个妙龄少女熬成了一个大龄女青年,在这种情况下,她不能直接抱怨贾母的不好,所以借助贾母珍藏人参为由,用“没见过世面”的话来表达内心的情绪。她所说的“世面”,本质上是一种内心的忿恨,是一种骂人的话。

红楼梦:五种“世面”,每一种都与众不同,每一种都值得阅读

6.曹雪芹为何写不同的“世面”?

一是有力地刻画人物。曹雪芹写人物往往多处用笔,反复渲染。王熙凤表面是一个性格张扬的人,她不信鬼神,不怕报应,似乎天不怕地不怕,其实却不然,她骨子里向往权威,害怕皇权,“世面”两个字从她嘴里说出来,深刻地表达了这一点。贾琏究竟有多好色?除了他与多姑娘、鲍二家的,以及尤二姐之家的交往外,大家对他的印象并不深刻。但由王熙凤说出他见过“世面”,便一下子使她“登徒子”的形象树立起来,让人印象深刻。薛宝钗在王夫人面前,笑说贾家是“未见过世面的人家”,表面是暗骂了贾母等人,其实最终骂的是自己。因为她最终还是嫁给了宝玉,当了贾家的媳妇。曹雪芹如此用笔,使薛宝钗复杂的人物性格一下子凸显出来。

二是巧妙地留下故事情节的伏笔。刘姥姥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在生活的重压下,她总能以苦为乐,通过寻求外在的东西达到内心的平衡。从未进贾府时就想着求人不成,便权当作见世面开始,就始终以一个卑微者的角色面对未知世界。正是因为了有这种态度,她才会在第二次进荣国府后,能够“装疯卖傻”,配合王熙凤演出一幕幕精彩大戏。同样,因为刘姥姥一生见过的世面多,所以能坦然面对贾家的兴衰荣辱,贾家败落后,她三进荣国府,救助了巧姐。若没有见多识广,没经历过世面,刘姥姥怎么可能三进贾家?

三是深刻地解读了“世面”的不同深义。五个不同身份的人,说出了五种不同的“世面”。脂砚斋所说的“世面”最直白,刘姥姥所说的“世面”最辛酸,王熙凤所说的“世面”最傲娇,贾琏向往的“世面”最低级,薛宝钗所说的“世面”最无情。她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解读着不同侧面的“世面”,每一种“世面”都与我们一般人理解的不同。深刻理解这五种不同“世面”,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阅读理解《红楼梦》,更好的了解曹雪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