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車站,那條路……

那車站,那條路……

圖:手機拍照

那車站,那條路……

西安有一條路,在我們外地人的心裡很有名氣,這條路的北面有兩個車站:赫赫有名的西安火車站和西安汽車站,是我們來到古城西安的第一落腳點,這條路延續到車水馬龍的五路口,特別的繁華熱鬧,永遠都是人流如織的,它就是解放路。

一眨眼一轉首,20年就過去了,我就想再到這裡轉轉,看看與我腦海記憶裡的解放路有啥不一樣。

嘖嘖,當我從革命公園來到解放路時,如果不是路牌的提示,還真認不出這就是通往火車站的五路口。物是人非啊,當年那標誌性的環形人行天橋消失了,不過南來北去的公交車、小轎車依然川流不息,站在這裡視野很開闊,遙望周圍林立的高樓大廈,反而讓人感到眼前格外的豁然開朗。只是再也見不到那美麗的環形天橋了,再也見不到橋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了。

五路口人行天橋是2018年元月拆除的,傳聞西安市民看到這個消息,真的不想說再見,因為它承載了多少人的記憶,陪伴人們默默走過了31個春秋,見證了西安城市的變遷。

我漫步在解放路上,看到沿街林林總總的商鋪整潔明亮,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什麼都有,店家的音響不停打著廣告,熱情的吸引遊人光顧,這裡不愧是西安的商貿中心,其繁華程度不減當年,還真讓我耳目一新。

西安汽車站倒是變化不大,只是其主要功能變為通往省外的長途客站了,省內的旅客分別由東西南北四個汽車站承擔了,這就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西安交通的飛速發展變化了。

要說這變化最大的莫過於西安火車站了,瞧瞧,廣場南面的三個巨型洞門,你可不要以為是橋樑,那可是新修的一段城牆啊。

這話說起來可就長了,資料是這樣記載的:民國23年12月(1934年),隴海鐵路通車西安,火車站設於尚仁路(後稱中正路、今解放路)北端城牆外,故於此處開闢城門,砌雙券洞。初名“火車站城門”。民國24年2月(1935年),改稱“中正門”。1949年7月,改名“解放門”,原中正路亦改名“解放路”。1952年,因擴建火車站廣場,拆除解放門,開為豁口。

瞭解了這段歷史,20年前我從末知道這裡原本是有城牆的,就不足為奇了。據報道投資上億元修建的西安城牆火車站段連接工程,是2004年12月26日竣工的。這三個大跨度的拱橋式城門,猶如三道美麗的彩虹,一字排開,讓西安的城牆新舊交融在一起,散發出迷人的光彩,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站在的火車站廣場,一切都是那麼的規範,電子售票、自動取票,秩序井然,那黃牛黨不見了蹤影,擁擠不堪的人流也消聲匿跡了(相當一部分旅客已分流到城北和城南站了)。

看看,路還是那條路,車站還是那麼的存在,只是在我的眼裡已經翻天覆地的變化了,難怪今年“最西安,中國年”在西安最為搶眼,我如今的故地重遊,不正是最好的印證嗎?

那車站,那條路……

2019年10月19日

那車站,那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