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查”诉“企查查”不当竞争,索赔500余万元

2014年3月,企查查作为国内第一家商业查询平台在苏州诞生。在同年10月,拥有海外工作背景和著名公司工作经验的柳超博士创办的天眼查横空出世,并且很快的后来居上!


“天眼查”诉“企查查”不当竞争,索赔500余万元


2019年7月份,海淀法院网发布消息,因认为苏州朗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企查查”使用其运营的“天眼查”广告语即“查公司,查老板,查关系”进行宣传,“天眼查”运营商北京金堤科技有限公司将“企查查”运营商苏州朗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520.45万元。天眼查诉称:“查公司,查老板,查关系”这句广告语是其于2014年11月首创,随后投入了近两亿的资金,广告铺设至全国各地,通过地铁广告、微信推送、影视植入等线上、线下方式,大范围地宣传和推广,这句广告语已与天眼查形成了特定的、固定的联系。企查查在通过媒体发文、电梯间商业广告等途径为自己的产品做宣传时,采用了与“天眼查”整体相似的广告装潢设计,包括同样使用蓝色作为背景色、白色作为广告字体色,广告主画面都是一名自然人配以夸张、迷茫等表情,更重要的是将“查公司,查老板,查关系”这句广告语用在自己的广告宣传中,给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天眼查”诉“企查查”不当竞争,索赔500余万元


天眼查公司认为企查查公司的行为构成了不正当竞争,故诉至法院,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天眼查方认为其花2亿,大范围地宣传和推广天眼查“查公司,查老板,查关系”的这句广告语已与“天眼查”工具形成了特定的、固定的联系。而企查查近期的广告,无论是装潢设计,整体风格颜色,人物形象都有着高度雷同的嫌疑。因此,天眼查方立即以不正当竞争行为为由,将企查查告上法庭,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权,并索赔520.45万元。


“天眼查”诉“企查查”不当竞争,索赔500余万元


那企查查到底为何要在产品宣传上“步步紧逼”天眼查,与天眼查“杠”上呢?

据公开资料显示,企查查于2014年3月成立,并在同年5月发布第一代产品,成立一年就已实现盈利,目前注册用户已超过4000万,累计查询量突破500亿次。而对手天眼查虽然成立时间稍晚,为2014年10月。发布第一代产品更是和企查查有两年时间的差距,但是其产品迅速迭代,凭借让人眼前一亮的独家硬件“天眼查透镜”,在短短两年间,用户数就超过了一亿。

两家为了自身的利益,自然是集中火力进行广告比拼。企查查投放二十八个城市楼宇广告、地铁广告,整合多媒体资源头条、抖音、网红等投放。天眼查也在第一时间迎头跟进,很多点位都不计成本面对面进行pk,涉及综艺植入,抖音广告,地铁投放。

企查查在用户人数上终不敌天眼查,为了尽快抢夺市场,试图在外观上混淆两者的差别,于是就在对手的广告设计、广告用语打上了主意,似乎这样就可以造成产品内容的相似性,以此蒙蔽用户视角,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混淆,从而借助天眼查的知名度获得更多的用户。

或许一开始天眼查并没有将企查查的这一模仿放在眼里,但随着企查查的日益壮大,眼看着其将自己的用户撬走,天眼查又岂能容忍对方这一强盗行为,因而免不了一场官司。


“天眼查”诉“企查查”不当竞争,索赔500余万元


那么,这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生意,居然可以引起如此争端?为了解开疑惑,从天眼查、企查查的公开信息中了解到,二者都是服务于商业的企业信息查询工具,本质上都是一场关于“公开数据”的生意。

这些查询工具通过大数据,爬取了中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等2000多个数据源网站的公开信息,随后进行整理、加工,制成可视化的信息产品,最后提供给企业和用户进行查阅。当然,为了保证盈利,这些查询工具会将一些关键的商业数据隐藏起来,只有缴纳会员费后才能查看。由此,一个价值数十、百亿元的财富帝国诞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