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時的小李杜指哪兩位詩人

晚唐時的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隱和杜牧。文學史上講“李杜”,指的是大詩人李白、杜甫。到了晚唐時期,李商隱和杜牧則在晚唐已經沒落的詩風中添上了瑰麗的一頁,所以被人們稱之為“小李杜”。


晚唐時的小李杜指哪兩位詩人


1、李商隱介紹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十七歲時,以文才受到天平軍節度使令狐楚的賞識。二十五歲時,靠令狐楚之子令狐綯的推薦,考中進士。不久,涇原節度使王茂元愛他的才能,將女兒嫁給他。但他不僅沒有因此而青雲直上,反而受害無窮。當時朝廷中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的牛黨和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互相陷害,造成所謂“牛李黨爭”近四十年。令狐楚父子是牛黨重要成員,王茂元屬李黨。這樣,李商隱就陷進了朋黨漩渦,一輩子不得脫身。牛黨恨他“背恩”,極力排擠他,他在朋黨鬥爭的夾縫中,過著寄人籬下、窮愁潦倒的日子,只活了四十六歲。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大意是,希望做一番扭轉乾坤的大事業,然後功成身退,泛舟歸隱)這是李商隱年輕時的抱負。由於關心政治,他寫了一些諷諭詩。《行次西郊作一百韻》描寫了長安西郊農村破落荒涼的景象,指出國家的治亂“在人不在天”,表達了人民渴望和平生活的願望。但這類作品很少。他對宦官專權極為憤慨。唐文宗大和九年,宦官誅殺朝臣幾千人(史稱“甘露事變”),滿朝文武噤若寒蟬,而他寫了《有感》二首和《重有感》,毅然呼籲誅討宦官。他的朋友劉蕡被貶死,他也寫詩為之呼冤。這些都是李商隱的可貴之處。

2、李商隱代表作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3、杜牧介紹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出身官宦人家。青年時曾鑽研儒家經典,注意研究財政、軍事,對國事表示了深切關注。二十六歲中進士後,由於思想和腐朽的當權者格格不入,加上性情剛直,不屑逢迎,所以在官場一直不得意。為此他悲憤消極,常放蕩於歌樓妓館,以縱情聲色消磨時光。“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便是這種生活的寫照。

杜牧博學多才,詩歌、散文、辭賦、書法都很擅長,而以詩歌成就最傑出。他的詩風格豪爽英俊,在晚唐詩壇上自成一家。特別是七言絕句,有特殊成就。

杜牧有經邦濟世的抱負,在唐帝國內憂外患日益嚴重的多事之秋,他針對現實弊病,寫了一些政治性很強的作品。《感懷》《郡齋獨酌》是抒發理想和憂憤的力作。《河湟》《早雁》表現了憂國憂民的深沉感情。著名的《阿房宮賦》用辭賦體鋪敘阿房宮的豪華和裡面的人物、珍寶,秦朝的滅亡來警告當時大興土木、修建宮室的唐敬宗,深刻地總結了歷代王朝覆滅的歷史教訓。

4、杜牧代表作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