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鏡湖區這個地方為什麼叫作“笆斗街”?

何謂“笆斗”?如今知道的人已越來越少了!

“笆斗”,過去是作為盛裝、轉運稻米等糧食的日常器具。在蕪湖就有這樣的一條街,名叫“笆斗街


蕪湖鏡湖區這個地方為什麼叫作“笆斗街”?


蕪湖鏡湖區這個地方為什麼叫作“笆斗街”?

蕪湖鏡湖區這個地方為什麼叫作“笆斗街”?

笆斗街

笆斗街位於鏡湖區東南部,西起環城東路,向東至鰲魚埂街,轉南至倉巷口,全長約200米,東西走向。笆斗街雖然是一條不起眼的小街巷,但卻也有百餘年的歷史。

笆斗街位於原蕪湖古城的“迎秀門”外,與儒林街原為一條街,在民國八年《蕪湖縣誌》中曾記載:

迎秀門外,儒林裡,又名巴(笆)鬥街。在《蕪湖縣誌》的城東圖中亦有記載。

蕪湖鏡湖區這個地方為什麼叫作“笆斗街”?

笆斗街位於原蕪湖古城的“迎秀門”外,與儒林街原為一條街,在民國八年《蕪湖縣誌》中曾記載:迎秀門外,儒林裡,又名巴(笆)鬥街。在《蕪湖縣誌》的城東圖中亦有記載。


蕪湖鏡湖區這個地方為什麼叫作“笆斗街”?


(圖為民國八年《蕪湖縣誌》中關於“笆斗街”的記載)

蕪湖鏡湖區這個地方為什麼叫作“笆斗街”?


(圖為民國八年《蕪湖縣誌》中“城東圖”中標有“笆斗街”)


笆斗,是用竹子或柳條編的圓底器物,過去是作為盛裝、轉運稻米等糧食的日常器具。

蕪湖鏡湖區這個地方為什麼叫作“笆斗街”?


蕪湖鏡湖區這個地方為什麼叫作“笆斗街”?


在過去,從提谷、舂米、曬穀、下米、過斛、上包,哪一道工序都離不開笆斗,以致有了笆斗編織的專營點,便漸成規模效應,從生產到銷售儼然是一專門市場。

蕪湖鏡湖區這個地方為什麼叫作“笆斗街”?

清末民初時,蕪湖米市興起,於是一些與米業相關的產業也蓬勃發展。倉巷口曾是糧食集散地,笆斗街與之相近,於是形成了不少專門製作笆斗的店鋪、作坊。街上的住戶也大多從事“笆斗”編織,為廣大糧農、糧商的提供日常用具,久而久之,人們便習慣地稱這裡為“笆斗街”。

<strong>

蕪湖鏡湖區這個地方為什麼叫作“笆斗街”?


隨著時代的變遷

糧食的生產、加工以及流通方式

發生了變化

笆斗的用途越來越小

原來街上一些笆斗作坊

早已在不經意間消失了

如今笆斗雖算不上古董

但已罕見

而編織笆斗傳統手工藝

也正漸行漸遠了

對於這條街你有什麼樣的記憶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