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APP布局“耳朵经济”市场,三强争霸下,谁能夺得4亿用户?

对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而言,2012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

那一年,国内的手机网民规模第一次超越PC网民,标志着移动互联网开始爆发。这种背景下,各种手机APP应运而生。伴随人们娱乐需求的不断提高,在线音频领域也开始兴起:

2011年蜻蜓FM APP发布,2013年喜马拉雅APP上线,同一年上线的还有荔枝APP。

历经数年发展,在线音频目前已经形成荔枝、喜马拉雅和蜻蜓FM"三强争霸"的行业格局。中国互联网发展史是一部流量抢夺史。时至今日,在C端市场,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已经耗尽,流量获取的成本越来越高。在线音频领域也直面这一现实,各种平台正在使尽招数抢夺用户的"碎片化"时间。

日前,荔枝App创始人兼CEO赖奕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耳朵经济"其实还有巨大的待挖掘前景。

他强调,在线音频企业想要抢夺更多用户的时间,最关键的是优质的原创内容和产品体验。

荔枝APP布局“耳朵经济”市场,三强争霸下,谁能夺得4亿用户?

荔枝App创始人兼CEO赖奕龙

坚持UGC模式不动摇

从履历上看,赖奕龙是中国第一批互联网创业者。早在1999年,他便在广州创立企业短信平台企信通,随后又创立独立WAP网站摩网。

2013年,在看准在线音频的风口之后,赖奕龙在广州成立荔枝FM(后品牌升级为荔枝)。曾经做过一年电台DJ的他,非常清楚播客录制节目时所面临的、操作繁琐的痛点。因此,当时上线的荔枝APP自带节目录制功能,支持手机录制和上传音频节目,还可以自由添加背景音乐,支持自动混音和降噪等,将创建播客的门槛从专业DJ延伸到普通用户群体。

这种UGC(用户生成内容)模式一时大受欢迎。

来自各方的资本开始找上门。

回顾荔枝的创业历程,赖奕龙表示,2016年在线音频行业进入寒冬,由于前期资本催化,各家平台内容已经是高度同质化,音频APP用户在这一年增长明显放缓。对此,记者了解到,考拉FM2016年爆发裁员风波;喜马拉雅FM原定的C轮融资也被迫延后一年。

赖奕龙坦言,当时荔枝做了很多变现的尝试,包括电商和粉丝经济,但成效一般。"当时知识付费的风潮正起,音频行业的企业纷纷倒向了知识付费,而荔枝也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随大流做音频知识付费,还是坚守UGC模式?那时候我自己也有过非常大的焦虑感。"

但他最终选择决定初心,继续走UGC道路,帮助人们展现自己的声音才华。在线音频行业的头部玩家中,荔枝是大众UGC道路的最坚定支持者。

对于这种坚持及背后的商业逻辑,赖奕龙的解释是,首先这是从用户角度考虑的,荔枝希望让所有热衷声音表达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在他看来,PGC(专业生产内容)模式的音频平台本质是大量搬运出版物,荔枝UGC模式可以打通更多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形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平台主播是是核心资源

无论任何一个细分领域,互联网企业的竞争本质都是流量的抢夺。我们注意到,在线音频行业的流量争夺一直十分激烈。2015年在线音频平台掀起一场混战,围绕APP刷榜、版权、用户数量的"口水战"此起彼伏。

荔枝APP布局“耳朵经济”市场,三强争霸下,谁能夺得4亿用户?

同时,精品内容与主播资源被"野蛮争夺"。在线音频与直播行业一样,优质主播是平台最核心的资源。赖奕龙告诉我们,荔枝很早就已经意识到,大量的主播是优质内容的源头活水。"要想在当下的音频行业抢夺更多的流量,最关键的是优质的原创内容和产品体验"。

2019年夏天,荔枝连续推出"播客扶持季"和"回声计划"两项内容扶持计划,投入亿元级的现金和流量资源,试图吸引更多创作者加入播客行业。

事实上,这只是荔枝在主播培育和内容打造方面的一种延续。早在2016年,荔枝就已经开办播客学院,至今已经为荔枝孵化出许多拥有百万级粉丝的知名主播。

此外,荔枝还多次举办"音乐红人大赛",扶植主播的发展。进入2018年,荔枝推出"荔枝造星计划",该计划为艺人提供专业经纪人,制订发展计划、专业形象包装、专属粉丝运营及专业拍摄制作。荔枝还与国内外专业资深导师联手,为艺人提供最专业的技能培训。

2019年初,荔枝再次升级"艺人造星计划",通过培训塑造、形象包装、艺人内容、事件营销、粉丝运营等方式,联动缔造荔枝IP艺人品牌。2019年6月,荔枝推出"播客扶持季",8月荔枝宣布投入亿级资金开启"回声计划",用"现金+流量"的方式扶持内容创造者,让内容创作者通过内容创作获得收入,拥有更多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优质内容的生产上。

这些资源投入的背后无不体现了音频平台对优质主播资源的渴望。除了通过系列主播扶植计划打造内容生态闭环外,荔枝还通过技术手段不断打磨产品设计,优化用户体验。

早在2014年,荔枝就已经开始着力研究AI技术,2019年荔枝还在北京成立AI研发中心。赖奕龙认为,"不掌握人工智能的互联网企业在未来是没有存活可能的。"

他进一步表示,荔枝的UGC模式决定平台内容的来源非常大众化,数量也非常多,这就要求荔枝必须从更精细的内容和用户理解出发,同时构造起以大数据加人工智能的前沿推荐算法,来完成更多用户和内容的连接。此外,荔枝也十分注重内容安全的建设,大力投入成立内容安全中心,对平台内容的合规性严格把关。

场景优势抢占用户时间

当下互联网的C端流量竞争异常激烈,已是行业共识,在线音频行业也是如此。赖奕龙表示,目前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刚突破4亿,尚不及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一半,"预计未来的行业增量空间仍然十分广阔"是行业共识。

然而根据iiMeia Research(艾媒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虽然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一直保持增长,但增长率呈现逐年放缓,并且艾媒咨询预计,2019年至2020年行业用户规模增长率或将持续放缓。这就对在线音频企业提出了考验。

在这样的行业大环境下,各个在线音频平台纷纷积极瞄准人们生活的各个场景进行布局,抢夺用户更多时间份额。

据了解,在内容细分上,荔枝实现了不同形式、类型和题材音频内容的高效分发,共覆盖了29种类别,包括情感、亲子、音乐电台和脱口秀等,以及107种细分类别,如爱情故事、睡前故事和家庭。

赖奕龙告诉我们,声音独有的陪伴属性,使得在线音频有着多元场景延伸的优势。目前来看,通勤、休闲、睡前和亲子教育等场景已经成为荔枝的主要流量入口。

荔枝还针对各特定场景来布局内容。比如针对睡前场景,荔枝"贴心"为用户开设了催眠频道,里面汇聚了大量白噪音播单,包括海浪、雷雨、草原、荷塘、流水、森林等大自然的声音,可以为失眠用户提供服务。针对亲子教育场景,荔枝构建了"亲子宝贝"频道,包括睡前故事、儿童歌谣、英语等内容。

除了大力挖掘多元场景,荔枝还在不断拓宽内容的边界。2018年1月,荔枝宣布品牌去FM化,口号也改为"用声音,在一起"。业内认为,"去FM化"是荔枝战略一个变革式的转变。

对此,赖奕龙对此向记者解释,"去FM化,意味着荔枝脱离网络电台的概念,布局更多领域。用户在荔枝APP上除了录制、收听节目外,还能进行语音直播、线上K歌、交友、体验配音等一系列高互动玩法。"

"节目录制或者收听的工具是荔枝的初心,但互娱平台也不是荔枝的终点,荔枝在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赖奕龙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