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赤壁:茶马古道 千年古镇羊楼洞商业的华丽回归

茶乡生计即山农,压作方砖白纸封。

别有红签书小字,西商监制自芙蓉。

这首出自《清史稿·食货志》的诗,记载的是茶农的生活:将采摘的茶叶压成方砖,用白纸包了签上红印。值得一说的是西商监制自芙蓉。芙蓉指的是羊楼洞芙蓉山,就是现在的松峰山。明末清初,在赤壁市羊楼洞,有茶厂、商埠、钱庄200余家,素有“小汉口”之称。

可见当年,羊楼洞商业的繁荣。后来,历经战乱与社会变迁,羊楼洞的茶业贸易一度衰落,至上世纪末期,羊楼洞的辉煌逐渐被世人遗忘。

湖北赤壁:茶马古道 千年古镇羊楼洞商业的华丽回归

“从1995年开始,羊楼洞就没有几多人了,工厂基本上都倒闭了。人也越来越少,年轻的都出去打工了,街上除了几家小卖铺,卖点日常用品,根本没有铺面做生意。没有人你做谁的生意?”在羊楼洞石板街,74岁的雷祖元大妈经营着一间门店,专卖青砖茶,提起以前,老人止不住地摇头。

但说起现在,老人脸上就挂满了笑容:“我这个店面,现在每天都有收入。”近来年,赤壁市加大对羊楼洞历史的挖掘与文物保护。以千年古镇为依托,以茶文化为亮点,大力发展羊楼洞文旅项目,使得千年古镇逐渐被世人所瞩目

“我们是今年3月间和雷大妈合作的,我们的茶制品摆在大妈的铺子里销售,并每天由大妈冲泡我们的青砖茶,免费给前来羊楼洞游玩的客人们品尝。”赵李桥茶业董事长魏艳香说起羊楼洞,充满了信心。

为了推广赤壁青砖茶,魏艳香没少花心思。看着近年来羊楼洞的兴起,商业敏感性极强的她一下就洞察到了商机:何不让我的茶和游客面对面接触?于是,她找到雷大妈,两人一拍即合,赵李桥茶业的青砖茶在羊楼洞石板街正式向游人揭开面纱。

“这个效果好多了。”谈起和雷大妈的合作,魏艳香对自己的创意不无得意。因为有了雷大妈的宣传点,加之免费提供的砖茶,使得游客逐渐对羊楼洞的茶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几乎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客人到我们茶厂来参观,了解青砖茶的历史与文化。这不仅宣传了我们赤壁的青砖茶,更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收益。”

在羊楼洞明清石板街,在往来的游客中,时常还会看见一袭旗袍的美女,撑着一柄油纸伞,袅袅婷婷地走过,成为与羊楼洞相媲美的一道风景。而羊楼洞的居民会骄傲地告诉你:“那油纸伞也是我们羊楼洞生产的。

早在上世纪,羊楼洞就有竹编工艺厂,不仅生产扇子,也生产油纸伞。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厂家在羊楼洞退出了。但还是有一些人,始终惦记着自己的家乡,并传承着这门技艺。

但中汉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土生土长的羊楼洞人,从羊楼洞出去后,一直在深圳打拼,并在深圳开了油纸伞厂。今年8月,但中汉从深圳回到羊楼洞,并立即在羊楼洞的石板街上,开了自己的油纸伞商铺。

“我这个铺子里只管卖,做伞在另外的地方,也在羊楼洞。”在但中汉的油纸伞商铺,正在照顾游客的王碧保介绍说。王碧保是但中汉请来打理商铺的。在铺面里,大大小小的油纸伞,充盈着店里的每一个空间。天花板上挂的是伞,地上撑开的是伞,货架上摆放的还是伞。伞上的画面,有的是印刷的,有的是手绘的,但无论是印刷还是手绘,都一样精致。

“但总其实一直想回老家来做油纸伞。”王碧保介绍说。“但一直没有回来,是因为以前羊楼洞实在太破烂,街上也脏,加之周边的矿山,弄得灰尘满天。我们自己都不想住,哪里还指望别人来游玩。

可是现在不同了!羊楼洞不仅街道宽敞,干净整洁,周边的矿山全部关闭,碧水蓝天重回羊楼洞。而且道路也修通了,与外界的联系畅通无阻。

“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王碧保说,就是这些变化,让但中汉坚定了回家的决心。

羊楼洞的变化,更给多年来坚守在羊楼洞居民们注入了复苏的活力。如今,走在羊楼洞的石板街上,鳞次栉比的商铺、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你应接不暇,那些都是羊楼洞的居民们,瞅准了羊楼洞开发的时机,而纷纷为羊楼洞的复兴助力。消失了几十年的书店开起来了,雪藏了几十年的古玩店也粉墨登场,音乐酒吧、咖啡店,这些一直很遥远的名词,也纷纷落户羊楼洞……

前几年还只有几家小卖店的羊楼洞,如今各种商铺、餐饮、民宿等达到100多家。一个崭新的羊楼洞,正在一步步向着美好的明天迈进!(廖亮 童金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