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是什麼讓外資企業選擇上海?

記者 | 方卓然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我們真切地感覺上海的營商環境正在不斷地在改善。作為企業,我們可以安心地在上海立足發展,可以不斷地創新和研發新藥品,以此幫助中國的醫療產業高速發展,幫助更多的中國患者。”羅氏診斷總經理姚國樑說。

羅氏集團是全球領先的生物技術公司之一,個體化醫療、體外診斷和基於組織的腫瘤診斷的世界領軍企業之一,總部位於瑞士,在100多個國家共擁有9萬多名員工。羅氏診斷自2000年進入中國以來,就紮根於上海。

從2000年進入中國市場到現在,羅氏診斷的業績翻了140倍。2018年納稅總額排名上海市外資企業第19名,進出口總額躍居上海第30名,連續數年成為上海市納稅百強企業、並獲得上海市商務委認定的“貿易型總部”企業稱號。

姚國樑說,“對於羅氏診斷來說,快速的清關速度、減稅降費都與他們在上海取得的成績休慼相關。”

今年3月,上海口岸出臺新舉措,進一步提升上海口岸跨境貿易營商環境的穩定、公開、透明、可預期性,並研究制定了《上海口岸深化跨境貿易營商環境改革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中指出,上海港口將全面推行進口貨物提前申報、進口集裝箱貨物提前換單作業,並將落實建立進口貨物提前申報容錯機制。其中一般進口貨物如果不涉及查驗,提前申報後到港48小時以內可以完成提離,符合條件的企業還可以“船邊直提”,數小時內就能提走貨物。

2000年,剛落戶上海的時候,羅氏診斷的產品清關時間需要7天。而現在,清關的時間已經縮短到3天左右。姚國樑表示,如果遇到緊急的情況,清關時間其實只需要1天。也就是說,今天貨品到上海,明天就可以清關出來送到有緊急需要的醫院去。

6月24日,上海市發佈了15項減稅降費措施。在降低政府性基金和經營服務性收費負擔方面,上海市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負擔、港口收費,分領域優化經營服務性收費。企業用能成本、融資成本和用地成本也在下降。

在稅務方面,現如今羅氏遞交的材料減少了50%,稅務審批的時間也減少了50%。姚國樑滿懷憧憬地說,“這些原因都讓我們在上海不斷追加投資,我們現在在上海的工作人員從十幾年前的300人,增加到了3000多人,業務量也增加了100倍,我們非常有信心在上海有長遠的發展。”

除了羅氏集團,艾伯維也是一家總部位於上海,並專注醫療行業的企業。該公司是一家世界排名前十的、研究型的全球生物製藥企業。目前中國公司擁有600多名員工,專注於四大疾病領域:免疫學領域、抗病毒學領域、腎臟病學領域以及麻醉學領域,未來還將進入腫瘤領域。預計到2024年年底,將有7個新產品和20多個新適應症有望在中國獲批上市,造福更多患者。

艾伯維總經理歐思朗認為,在上海設立總部,對於企業來講有幾個非常好的方面。首先,第一個方面就是“人”,艾伯維以人為本,沒有好的領導者,沒有好的員工,沒有好的人才,一個公司就非常難研發並運營下去。歐思朗說,“經過長時間的觀察,我們發現上海的人才庫是最大的,選擇性是最多的,我們公司很多人才都是從全國各地匯聚來的上海。”

同時,歐思朗表示上海完整的生態圈有助於艾伯維在中國繼續生根發芽。他說,“我們不能單獨去發展、增長,我們也需要依賴包括物流公司、研發機構、醫院等其他的夥伴,無論民企還是國企都在上海設立分部或是總部,他們都匯聚在上海,所以這也是我們選擇上海的原因。”

最後,艾伯維的發展也離不開上海市保障政策,和政府對企業的大力支持。歐思朗說,“綜合這幾個方面,我們認為上海可以提供一個跟國際接軌、有國際水平的營商環境。未來,我們還是會把總部設立在上海。”

任仕達集團成立於1960年,總部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市,作為專業的綜合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全球近40,000名員工,服務遍及全球38個國家地區,近4,900處分支機構,每日為近700,000候選人提供工作機會,2019年財富500強排名第446位。

2006年任仕達開始選擇進入中國,當時決定中國的地區總部時就選擇了上海,到現在已經有13年的歷史。任仕達中國副總裁張鵬說,任仕達在中國發展到今天離不開上海市政府對人力資源行業的大力支持。“因為人力資源行業有著與其他行業不同的特殊性,它並不是實體經濟,所以我們的服務、產品的設計、還有交付的過程是受政策法規高度影響的。”

2008年1月1日起,中國正式實施新版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新《勞動法》與1994年頒佈的《勞動法》相比,對勞資雙方的權利、義務有不少變化和調整,對於已經長期執行《勞動法》的廣大企事業單位來講,對全國都有一些影響,這對原來的企業用工方式有非常大的變革。

《勞動法》的變更對於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發展來講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張鵬回憶起當時的情境時說,“儘管法律的變更對行業有著不小的衝擊,但在當時,上海市政府首先與我們積極洽談,主動來了解企業的困難。之後上海市政府又出臺了一系列的細則保障人力資源行業,為企業解決實際的問題。”這都讓任仕達在新的法規下,還擁有著強勁的增長力。

“雖然這已經是多年前的事情,但十幾年過去,上海市政府還不斷迭代新的相關政策,以保障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可以順利地運行。”張鵬進一步補充道,除此之外,在過去,人力資源產業中外包、代理、派遣等方面是有代收代付的成本,這部分具體如何差額納稅一直是企業頭疼的問題,以前沒有任何判定和解釋。現在上海市政府在這方面坐下來去研究,主動進行稅務改革,最終提出一個比較合理的方案給人力資源型企業。

10月24日,特斯拉在第三季度財報中正式宣佈,地處上海臨港的特斯拉超級工廠進度提前,已開始試生產,建成時間僅用了10個月,再次跑出“上海速度”,特斯拉項目創造了上海乃至全國製造業項目落地的歷史紀錄。

從工廠奠基到投產,特斯拉神奇的“上海速度”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上海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

“上海的超級工廠是特斯拉第一個海外汽車工廠,當時我們首先決定要把海外工廠放在中國,然後又決定把工廠放在上海。幾個月過去,證明我們這個判斷是對的。”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表示,除了速度快,特斯拉在上海建造工廠店成本,也比美國的Model 3生產線降低了約65%,這都得益於上海本地強大的建造能力。

特斯拉上海工廠是“中國工匠精神與硅谷精英的完美結合”,特斯拉方面也非常有信心,將來生產出的產品一定是世界級的品質。陶琳說,“我們在上海的工廠也再一次證明我們對中國、對上海營商環境判斷的正確性。Made in Shanghai 一直都代表著精細的做工,所以我們也會在上海一直延續這個傳統。”

特斯拉發佈財報的當天,世界銀行發佈《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稱,在上海的助力下,中國營商環境排名由去年的46位提升至31位,首次進入全球前40名,且連續兩年躋身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

上海市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增強了企業投資信心和發展活力,也吸引了更多外商投資。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寅此前透露,上海今年前三季度的經濟保持了向上走的態勢,前三季度增長6%,是逐季往上走。另外工業投資也在去年增長17.7%的基礎上,今年前三季度又增長16.3%,連續18個月保持了兩位數的工業投資增長,為未來的經濟增長創造了條件和基礎。

上海到目前已經累計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705家,外資研發中心452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的數量約佔全國的一半。同時,今年上海全市日均新設企業1429戶,增長7.4%,截至三季度已經提前完成了全年新增就業崗位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