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建立行業汙染防治技術導則管理體系

濟寧:建立行業汙染防治技術導則管理體系

為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山東省濟寧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孟青松(中)日前帶隊開展突擊夜查。圖為檢查現場。 楊彭 攝

◆本報通訊員 高廣勇 李成高 王衝 魯記

近年來,山東省濟寧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民生工程擺上突出位置,列入決策目標、執行責任、考核監督“三個體系”,按照“導則引領、專家把脈、數據支撐、網格管控、上下聯動、嚴厲問責”的方針,科學治理、精準施策。

針對面源汙染治理標準不統一、防治設施不規範等問題,濟寧市研究制定12項大氣、10項水汙染防治技術行業導則,配套出臺實施方案、考核辦法,作為行業環境管理的規範性文件強力推行,根據國家及省對汙染防治的新標準、新要求,5次對行業治汙導則進行修訂和完善;按照“應納盡納”的原則,將汙染源分類納入技術導則體系進行監管。

嚴格管控施工揚塵。濟寧市要求建築、拆遷、道路、水利等施工工地嚴格落實揚塵汙染防治“8個100%”、6項加細加嚴措施及視頻和PM10在線監控,施工工程列支環保專項資金,各項揚塵防治措施、視頻和PM10在線監控設施全部落實到位方能開工,渣土車實現持證運輸,並不得為存在揚塵汙染的施工工地提供渣土運輸服務。

濟寧市402個建築工地全部安裝PM10監測微站;在全省首次實施防塵員制度,481名防塵員每日巡查,監督落實建築工地“8個100%”治理措施。道路保潔道路積塵達到相關標準要求,委託第三方北京市環科院,對濟寧城區主要道路進行道路積塵負荷實施每半月一監測,並排名通報,實現以克論淨。

嚴格管控煤礦堆場揚塵。濟寧市明確,煤礦煤場、非煤礦山物料堆場等必須輸送密閉化、裝卸機械化、堆場全封閉化和噴淋設施智能化,實現車間化、工廠化管理,運輸車輛必須滿足秋冬季綠色運輸要求。

為從源頭上遏制煤炭和企業料場揚塵汙染,濟寧市對全部堆場進行封閉式改造。目前,投資23.5億元,已完成封閉式堆場料場改造306家,堆場封閉面積75萬平方米,基本實現“產煤不見煤、存煤不露煤、料場全封閉”。全市煤礦企業、儲煤場全部安裝360度旋轉攝像頭和在線監測設施164臺套,關停商品混凝土企業54家,關停小煤場1214家。

嚴格管控畜禽養殖汙染。濟寧市明確畜禽養殖場的選址要求、場區佈局與清糞工藝、畜禽糞便貯存、汙水處理、固體糞肥的處理利用、汙染物監測等汙染防治的基本技術要求,合理完成“三區”劃定。關閉搬遷禁養區養殖場(小區)552家、養殖專業戶6670個;開展畜禽標準化養殖場創建。

目前,全市國家級、省級、市級畜禽標準化示範場分別達到25處、122處、341處;共改造畜禽養殖場(戶)1080個,建設儲糞棚5.48萬平方米,建設汙水貯存池9.31萬立方米。

嚴格管控港口碼頭汙染。濟寧市大力推進港口碼頭裝卸過程機械化、堆場封閉化和噴淋設施智能化。物料運輸車輛必須滿足秋冬季綠色運輸要求,大力開發碼頭集裝箱運輸等新業務,明確港口、船隻、附屬生活設施及從業人員的水汙染防治職責和規範。嚴格按照導則要求強化措施,狠抓落實船舶碼頭水汙染防治工作。集中整治取締小碼頭、裝卸點400多個,統一建設了標準化、環保型港口。

出臺《港口和船舶汙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設施建設方案》,制定汙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設施的建設內容和運營機制,提高汙染物接收處置能力。拆解小噸位和老舊船舶667艘,加裝生活汙水設施1460艘,轄區運輸船舶物料密閉運輸率達到100%;全市46家運行港口和11家船舶修造廠全部進行了水汙染治理改造,累計建設港口船舶油汙水接收設施50套、船舶修造廠油汙水收集設施11套、處置設施6套,配備固體垃圾收集設施221個。

實施鎮街環境空氣質量精準告警。濟寧市智慧環保綜合監管平臺利用156個鄉鎮(街道)考核站的實時數據,由系統自動統計PM2.5、PM10小時均值及日均值,並根據不同情況向市、縣、鄉三級有關責任人推送小時值告警短信、日均值排名短信以及日均值告警短信,各縣市區和鄉鎮(街道)根據告警及時查找問題原因並整改,打通網格員不敢報、不上報而導致的監管“失明”、責任“失察”的隔板,真正讓千里眼“明”起來,網格員“動”起來、責任人“嚴”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