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90%的目標可實現?


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90%的目標可實現?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前言:

“多生孩子好打架”,這就是國內部分車企面對市場競爭時的基本路數。

從傳統動力汽車到新能源汽車,有些車企可以夠孵化出十幾個,甚至是幾十個子品牌。就像是“大撒網、廣撈魚”,總會有這樣一兩個品牌被市場所接受,然後成為爆款,進而帶動整個汽車品牌銷量的增長。

不過,有一個問題需要指出來,拋去子品牌質量怎樣不談,這些子品牌究竟有多少是靠自己的技術成長起來的,即便是那些所謂賣的很好的子品牌,究竟有多少又是真的賣的特別好,消費者認可度非常高呢?

以吉利汽車(00175-HK)為例,2018年的企業年報中,吉利汽車新能源汽車銷量67,069部新能源和電氣化汽車車型,但是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都被吉利汽車控股的曹操出行買去了。


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90%的目標可實現?


帝豪EV“自賣自買”,網約車曹操出行成了洩洪區

這一點可以從一組數據中看出一二: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道,在2018年1月,曹操專車引入吉利汽車戰略投資時,平臺網約車數量超過1.2萬臺次,絕大多數都是吉利帝豪EV;而截至到2018年年底,曹操出行網約車累計投放3.2萬輛,絕大多數還是吉利帝豪EV,僅一小部分為燃油商務車。

換言之,2018年有將大約1.9萬臺次吉利帝豪EV被曹操出行買去了。以2018年吉利汽車新能源汽車銷量67069輛為基準,曹操出行買去的車輛佔比約為28.36%。而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披露的數據,2018年,吉利帝豪EV的銷量為31426臺次,也就是說,在2018年,大約有超過60%的帝豪EV被曹操出行買去了。

而作為曹操出行平臺發佈方,杭州優行科技有限公司長期致力於推進綠色、低碳的共享出行生活方式。根據企查查平臺披露的數據,截止到2019年10月30日,吉利集團持有的杭州有信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權約為90.53%,屬於絕對控股。

如此不難看出,吉利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銷售,尤其是帝豪EV這類純電動汽車的銷售中可能存在“自賣自買”行為。作為吉利汽車重點佈局的網約車業務,成為了旗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主力擔當。

不過,網約車行業目前的運營狀況並不樂觀。行業龍頭滴滴披露的2018年財務信息中提及,滴滴全年虧損超過100多個億。至於尚處在發展期的曹操出行,平臺董事長劉金良曾表示,目前談盈利尚早,希望在2020年,曹操出行在大部分城市達到盈虧平衡。


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90%的目標可實現?


而要推進曹操出行的持續擴張,就必須要保持增加投資。不過,2019年吉利汽車自身發展並不順利。除了已經主動調整年銷量目標外,企業營收同樣出現較大下滑。

有一組數據或許可以印證這一狀況,2019年7月,帝豪EV銷量僅為825臺次,較上月4465輛環比下降81.52%;即便是8月份銷量回升到2330臺次,但是銷量同比仍然下滑49.86%。作為曹操出行和吉利新能源汽車的主打品牌,吉利帝豪EV的銷量下滑或從側面折射出曹操出行增長趨緩,吉利汽車銷售業務同樣存在較大阻力。

幾何A汽車說好的近2萬臺訂單,目前還沒有看到

事實上,吉利汽車旗下品牌中,銷量落差最大的並非帝豪EV,而是幾何A。

作為吉利汽車打造的第一款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幾何A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幾何A發佈會上,吉利汽車曾表示,幾何A已經接到18000輛的海外訂單;發佈後20天的時間裡,幾何A又接收到了9000多輛的國內訂單。

不過,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披露的數據,截止到2019年8月,幾何A全年銷量合計只有6387臺次。平均下來,每個月的銷量不足千輛,其中,4月份銷量為1017臺次、5月份銷量為1375臺次、6月份為1743臺次、7月份為1076臺次,8月份為1176臺次……

是品牌產能不足嗎?考慮到銷量慘淡的帝豪EV,如果幾何A在產能擴張有需求,吉利汽車完全可以調劑出來產能空間。顯然,幾何A銷量遇冷絕非產能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以技術引領用戶需求”的幾何A易車網上的官方指導價為21-25萬元。但在具體的技術指標上,卻是差強人意,尤其是在電動汽車三大核心技術方面。

其中,動力電池為寧德時代提供的鎳鈷錳三元鋰電池,與帝豪EV-500屬於同一來源。而且,這一品牌在國內電動汽車品牌裡使用相當普遍,長城、廣汽、威馬等品牌同樣選用了這一品牌動力電池,但品牌價格要低得多。


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90%的目標可實現?


而在電機、電控方面,幾何A同樣採購自第三方,其中電機來自精進電動科技公司、電控則是由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提供。

在車型設計上,有業內平臺指出,幾何A與吉利帝豪GL有著很大的相似。其後懸架使用的結構是與帝豪GL相同的變截面扭力梁,螺旋彈簧獨立佈局、減震器也是獨立佈局,級別幾乎燃油版GL沒有區別,稍有調整的也只是底盤,為了適應電池組為改變格局。

技術積澱欠缺,才會導致“高價低配”

不難看出,幾何A幾乎沒有一項核心技術是自己的,而更像是一臺品牌組裝車。

事實上,幾何A的出現更像是一個無奈,面對汽車市場消費升級,體驗升級,吉利、長城、比亞迪等車企紛紛開始佈局中高端電動汽車市場。相較於比亞迪成熟的電動汽車關鍵技術,長城汽車攜手寶馬合力打造光束新能源汽車,吉利似乎並未有可靠的合作伙伴,而自身的新能源技術積澱欠缺,面對不能不上的中高端市場,幾何A無奈但又必須要出現。

當然,吉利汽車並非沒有看到這一點。在推出幾何A品牌前後,2019年,吉利先後與寧德時代、LG集團達成合作,共同創立合資企業以便生產和銷售電動汽車電池。

不過,過分依靠合作生產的方式,吉利汽車究竟能夠掌握多少核心技術?而且,即便是合作生產,其所能生產的產品恐怕也很少算得上LG和寧德時代的頂尖技術產品。如此,吉利並不能真的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領域獲得實質性突破。

即便是如此,等到合作相關的約定落地,企業建廠投產,恐怕還需要等上幾年的時間。對於吉利汽車而言,如何在這幾年裡持續提升幾何A、帝豪EV的市場競爭力是個大問題。

更何況,吉利汽車早就表示,要在2020年,實現90%新生產的汽車都是新能源汽車。當然,這裡的新能源汽車還包括節能汽車。不過,就目前的企業技術沉澱來看,至少在純電動車領域,吉利出產的新車恐多數仍將是“組裝車”。


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90%的目標可實現?


這恐怕也是國內其他大多數車企的“通病”,只不過,與吉利汽車相比,這些車企在品牌宣傳層面沒有那麼高調,既沒有強調銷量有多高,也沒有表示對標的品牌有哪些。而幾何A剛發佈時,媒體關於“幾何A對標特斯拉”的報道可謂鋪天蓋地。

對於吉利而言,比亞迪或許是個好榜樣,踏踏實實做技術,等技術能力過關,銷量上去也只是時間問題。更何況,缺乏技術沉澱,終究也只是“組裝”,拿不到行業話語權。

結語:

2019年,汽車行業整體環境並不好,各大車企無論是銷量,還是營收、利潤,都出現了或多或少的下滑。但這同樣也是一個機會,車市寒冬只會淘汰那些競爭力弱的品牌,真正實力強大的車企,熬過這個寒冬將會擁有更加廣闊的市場。

車企之間用廣告、低價、售後服務,甚至是“水軍”進行競爭,拉客戶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技術創新,誰能夠在技術上佔據優勢,誰就能夠贏得市場的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