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禮:我國保險信息化的崢嶸歲月

編者按: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近日撰文,講述我國保險業信息化建設的不平凡歷程。

保險信息化風雨兼程

上世紀80年代,我大學畢業不久進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工作,當時的保險業正處於電子化建設起步階段,為實現無紙化辦公,提高工作效率,人保各分公司選擇引進國外計算機,僅僅是將部分長期業務輸入計算機進行單機存儲。

進入90年代後,各公司為了減少複雜的人力成本、提高效率,先後開發了一些諸如財務管理、辦公自動化等應用系統,計算機作為公司後臺管理的輔助工具有了一些簡單應用。儘管當時銀行業數據大集中改造正如火如荼,證券業網上交易方興未艾,然而保險業手工處理業務、手工出具保單的現象還十分普遍,“鴛鴦單”時有發生。保險信息技術從業人員心急如焚,建議把保險信息現代化作為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每年大量的資金投入,逐步改變了保險信息化落伍的局面。

當時,由於各省分公司承擔展業任務,對信息化的業務需求比總公司更為急迫,因此業務應用系統的開發與應用主要由各省公司獨立完成,故每個大型公司內各省的業務系統五花八門,並且應用方式基本為單機處理,尚未網絡化。

1999年開始,保險業務的迅速擴張使保險公司開始重視信息化建設,以減輕增加人員、增設機構的壓力,各公司紛紛將業務流程電子化、網絡化,並對原有的應用系統全面升級改造。2000年,中國人保、中國人壽、平安、太保、泰康、新華等公司率先建立了網上保險商務網站,走在比較前面的平安公司推出了PA18,實現了網上保險,我還記得在上海工作時,應邀參加了PA18的網上保險的開通儀式。這一時期,雖然各公司的業務系統得到廣泛應用和有效提升,信息化程度明顯提高,但公司內各應用系統各自獨立,數據資源共享程度低。另外,大型國有保險公司的信息化建設仍以省分公司甚至地市公司為主,各省市均有獨立的數據中心。

2000年初,保險公司信息化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期。當時,由於保險公司內各省分公司信息化建設自成一體,導致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等問題日益突出,因此,一些大型保險公司在國際著名IT公司的幫助下開展了系統整合、數據整合、IT架構再造的工作。2004年,平安、泰康等公司相繼開始大集中,新成立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採用大集中的方式開展信息化建設,由此拉開了保險業IT大集中的序幕。

信息化建設畢竟只是一種現代技術工具,一些大型保險公司多年形成的以省分公司為業務主體的管理習慣很難由IT入手改變,且系統集中不僅將改變業務人員的使用習慣,也面臨機構撤併、人員安置等具體困難。當時,中小保險公司需要解決的是系統分散、數據分散的問題,而那些經營時間長、分支機構多的大型公司則既要解決系統分散、數據分散的問題,還要解決機構分散的問題。數據大集中後,企業管理方式由“寶塔式”向“扁平化”轉變,並且,風險集中管控,運營效率逐步提升。

近年來,保險+科技的深度融合,保險行業主要依託數據技術集成化、標準化實現核心業務應用系統數據集成共享逐步引領業務,未來藉助於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保險業加速突破應用,實現全面滲透至眾多保險業務細分領域、賦能保險經營管理、轉變保險發展動能、實現保險發展轉型升級、逐步改變著保險行業生態格局的發展歷程,實現保險業的高質量發展願景。

保險業信息化的特徵

我國金融發展已邁入新時代,保險業作為金融的支柱性產業,其高質量發展是金融業發展的內在要求。所以也給我們金融業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特別是金融科技蓬勃發展,新的金融科技技術還要在產品創新、提升服務質量等方面多做一些研究,以適應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帶來的數字化轉型的挑戰。保險業的信息化、數字化發展的特徵,我總結有以下四個過程。

一是保險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突破推動行業生態升級。數字經濟時代,數字資產是第一資產,數字資源是第一資源。所以我們要在數字信息的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加大投入,推動銀行保險行業的生態轉型升級。2013年,經國務院批准,保險行業專門成立了一家負責信息共享平臺建設運營的公司,建立了行業級數據共享的新格局,搭建了保險業與其他行業信息交互的新橋樑。

目前,保險業已經相繼建成了全國新一代車險信息平臺、農險信息平臺、稅優型健康險信息平臺、保單登記管理信息平臺、行業增值稅管理平臺,搭建了車險反欺詐系統、保險公司服務評價系統和保險銷售行為管理系統,正在推動建設保險中介平臺、保險信用信息系統等。平臺服務對象涵蓋保險公司、監管機構、保險消費者和相關社會公共部門,彙集險種範圍包括人身險、財產險等多個領域,實現了各類數據跨公司、跨地區、跨行業的共享及應用。

二是保險產品與服務數字化、智能化趨勢明顯。近年來,部分保險公司已發佈了數字化戰略,通過設立專業職能部門、獨立事業部等組織,積極推進公司數字化轉型戰略實施。越來越多的公司積極開展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創新應用,在大數據風控、反欺詐、精準營銷、智能客服等方面發力。在保險產品設計環節,利用數據挖掘技術,輔助進行新保險產品消費場景、保障範圍與形式、定價方式等的設定,強化對新產品的風險識別與管理能力,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並實現企業產品的價值最大化。在保險產品研發環節,通過服務解耦與研發流程再造,進一步提升新產品的上線效率,實現對客戶需求的快速響應。在保險產品投放環節,運用大數據技術實現精準營銷,並將產品靈活投放到APP、微信、微博、第三方機構等多種渠道,使消費者對新保險產品觸手可及,提升產品盈利能力。在保險產品運營環節,應用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智能客服持續響應客戶問題、關注客戶行為與反饋,不斷迭代優化保險產品。在核保、承保及理賠等核心環節,通過數字化整合與流程優化與再造,打通端到端作業流程,提高運營效率與流程標準化水平,實現運營服務質的提升。

三是保險數據資源價值凸顯並不斷釋放。銀行、保險業把數字資產作為最重要的資產、數據技術作為信息管理最重要的工具、數據庫作為行業基礎性戰略資源儲備。保險業正持續夯實統一、安全的數據基礎,用新技術創造新的商業價值。藉助海量數據,保險行業的產品創新機制發生鉅變。針對客戶需求的分析分類使得產品個性化定製成為可能,對信用數據的全面使用極大開拓了普惠金融市場,對數據的深度挖掘預測提高了保險產品的智能化程度,對風險的精準度量有效提升了保險產品創新成功的概率與效率。

有幾個點我要再強調一下,在數據積累上,要建立數據採集機制,拓寬數據來源,積極引入外部數據,並做好公司內數據採集。同時要規範數據管理機制,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和框架,將不同來源的數據規範化存儲在統一平臺上,做好數據整合、清洗、加工等基礎工作。在數據使用上,要建設企業數據平臺,通過平臺建設實現數據處理、服務能力的完整集成。將圖計算、多維分析、實時流計算等不同的數據處理技術融入數據平臺中,提高平臺處理能力的多樣性。反欺詐是保險風控的重中之重,通過運用建模技術,將數據多層關聯,建立起“風險知識圖譜”,精準預測並識別行業中的欺詐行為。在數據安全上,一是要建立健全制度規範,依靠法律法規、專業監管的力量保障數據的審慎使用。二是通過信息脫敏、區塊鏈等技術實現對用戶隱私數據的實際保護。

四是保險業信息安全可控勢在必行。網絡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嚴峻的網絡安全形勢給國家安全帶來了巨大挑戰。金融行業是國家經濟運行的中樞,金融業務高度依賴金融網絡和信息系統。因此,網絡和信息安全是保險行業實現發展的生命線與基石,保險行業要堅決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和安全事件的底線。同時,保險行業主體業務的開展與運營依賴於信息系統的穩定運行,信息系統背後多元化、複雜度高的關鍵、核心技術需行業各公司自主掌控,方可從根本上提升保險行業信息技術安全可控水平。

保險行業自身也逐步開展安全可控工作。一方面圍繞企業自身核心系統的關鍵技術,通過傳幫帶等形式加大技術隊伍的梯隊與人才建設,確保了關鍵技術、核心技術環節的掌控與自主發展。另一方面積極引進外部信息技術合作伙伴,以點帶面逐步實現IT建設的國產化,提升了企業安全可控的水平,努力守護信息系統不發生重大風險和安全事件的底線。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保險信息化的挑戰

我們看到,隨著金融科技的不斷深入,我國保險業信息化發展在新形勢下呈現了新的特徵,並取得了一些工作成果。但我們仍要清醒地認識到,行業信息化工作在這些新特徵、新趨勢下,同樣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

一是觀念上的挑戰。行業部分公司既有業務模式與操作行為慣性較大,針對金融科技發展帶來的業務模式變化、操作行為變更等方面,要有主動意識,主動適應、主動思考、主動破解難題。部分公司市場化思維欠缺,以產品為核心、以客戶為中心的工作思維、服務理念尚未完全形成,要有主動創新的意識,圍繞客戶“衣、食、住、行”等場景,開發個性化、針對性強的產品。

二是機制上的挑戰。行業部分公司科技產品研發仍套用傳統的產品研發與項目管理模式,存在環節多、流程長、耗時久、創新容錯不足等問題,很難適應當今時代市場環境快速變化、客戶需求不斷增多變化的外部環境。信息化建設應有長遠性、前瞻性,不應只關注短期成本收益,見效慢創新工作往往具有後發優勢。

三是技術上的挑戰。行業部分公司在金融科技與信息化發展中頻於、盲目於應用新技術,有些新應用一旦發生問題,將嚴重影響業務的開展。同時,因新技術應用過頻過快,導致企業內相應的技術隊伍沒有配套培養起來,技術上嚴重依賴於外部資源,出現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大家應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進行技術研發、迭代升級,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四是數據上的挑戰。目前,行業部分公司數據治理意識薄弱、數據標準化管理與應用挖掘的能力不足,“數據孤島”和“數據煙囪”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制度建設相對滯後。我認為中國銀保信將來應扮演銀行、保險業“公有云”的角色,避免系統重複建設,推進數據高質量應用。

五是人才上的挑戰。既懂保險業務、又懂信息技術的高水平復合型人才總量不足。我們應該加強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在具體工作中“邊培養、邊工作”,推進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充分調動行業內各層次人才的積極性,讓大家在金融科技這個大鏈條當中,承擔適合自己的工作。

新時代,我們要始終有緊迫感、壓力感,順應行業信息化發展趨勢,抓住機遇,化解各種挑戰,共同努力,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