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壯大縣域特色產業集群

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是各地立足縣域實際,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文化基因、產業基礎以及比較優勢,在一定空間內圍繞特定產業鏈條形成的企業以及相關服務組織集聚的現象。通過產業集群建設,可以引導資源集中、發揮集聚效應、形成規模經濟。

產業是縣域經濟的命脈,堅持“縣域經濟特色化、特色經濟產業化、產業經濟集群化”原則,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加強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發展壯大縣域特色產業集群,要把握全球經濟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趨勢,積極推進大數據、雲計算、智能裝備、工業互聯網等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建設,將數字經濟打造成為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是各地立足縣域實際,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文化基因、產業基礎以及比較優勢,在一定空間內圍繞特定產業鏈條形成的企業以及相關服務組織集聚的現象。建設產業集群,可以引導資源集中、發揮集聚效應、形成規模經濟。多年來,我省一直十分重視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建設。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河北省縣域特色產業振興工作方案》要求,“培育和發展一批規模體量大、專業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支撐帶動力強的特色產業,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並提出到2022年,我省縣域特色產業結構要進一步優化,年營業收入超50億元的產業集群達到170個左右,超100億元的達到100個左右。實現這一目標,各地要著眼高質量發展,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從實際出發發展壯大特色產業集群,全面提升特色產業發展水平。

郡縣治,天下安;縣域富,國家強。縣域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和重要支撐。我省縣域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90%以上,縣域經濟在我省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我省要實現經濟轉型升級、換擋提速,實現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必須以更大力度發展縣域經濟,推動縣域經濟提質增效。要看到,特色產業是縣域經濟的命脈和根基,堅持“縣域經濟特色化、特色經濟產業化、產業經濟集群化”原則,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壯大特色產業集群,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省縣域經濟高速發展,形成了白溝箱包、香河傢俱、陽原皮草、昌黎葡萄酒、安平絲網、清河羊絨、永年標準件等一批特色產業集群。截至2018年,全省產業集群企業總戶數17.8萬戶,實現營業收入28797.1億元,年營業收入5億元以上產業集群351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為我省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要看到,雖然我省縣域特色產業品類多、基礎好,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潛力巨大,但仍存在特色產業聚集度不高、知名品牌較少、領軍企業缺乏、高端增值環節薄弱、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同質化競爭嚴重等問題。如何適應國內外發展環境的變化,進一步提升特色產業集群競爭力,實現縣域經濟提質增效,是一個必須解決好的重要課題。

遵循區域發展規律,發展壯大縣域特色產業集群

因地制宜,龍頭帶動。各地要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文化基因和區位優勢,科學定位特色產業,揚長避短、厚植優勢,實施差異化發展策略,形成錯位競爭的佈局。充分認識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對發展潛力大、協作帶動能力強、市場競爭優勢大的產業集群龍頭企業,在政策、土地、資金等要素資源方面予以重點支持,引導龍頭企業對上下游中小企業實施兼併重組,以龍頭企業帶動整個產業鏈的延伸、完善,打造知名特色品牌。

綠色發展,借勢發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算好經濟賬、生態賬、未來賬,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在縣域特色產業園區內,堅持“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原則,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推動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抓住用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積極承接京津產業轉移,推動我省特色產業轉型升級;藉助雄安新區建設,加快發展大數據、雲計算、智能裝備製造等高端高新產業集群;利用張家口舉辦冬奧會窗口期,壯大旅遊、冰雪等特色產業集群;結合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發展文化特色產業集群;發揮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優勢,秉持開放共贏、創新共建、協同共進的理念,引進規模大、實力強的龍頭企業,建設層次高、可持續發展的特色產業集群。在服從服務國家戰略中謀劃產業佈局,培育和發展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有中做優,無中生有。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瞄準需求升級,創造更優供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有中做優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通過技術改造、創新設計、“互聯網+”等途徑,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無中生有打造高端高新產業。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大力發展以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藝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

城鄉統籌,海陸並進。堅持城鄉統籌發展,結合各地的資源稟賦、區域特點,處理好空間佈局和產業佈局的關係,走出一條城鄉統籌、產城融合、各具特色的發展之路;進一步加快城鄉經濟體之間資金、人力、科技、信息等各類要素雙向流通,增強區域發展的協同性。強化海洋導向,重視海洋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依託海洋特有的資源稟賦發展壯大特色產業集群,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作為海洋資源大省,我省要積極發展海洋特色產業,使之成為支柱產業。

把握趨勢、聚焦重點,發展壯大縣域特色產業集群

加強頂層規劃,提高政府服務水平。一是加強產業集群內的協作和協同創新。充分發揮產業集群企業的集聚發展優勢,支持龍頭企業同等條件下優先採購本地配套中小企業產品,鼓勵集群內上下游企業建立穩定、長期的產銷合作關係,促進產業集群內部的合理分工和錯位發展,提高產業發展水平和企業協作配套能力,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二是制定路線圖。明確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的方向、目標、路徑、階段性任務及重點依託的企業和項目,引導各地精準定位特色產業,推進特色產業園區提質擴容,推動資源要素向特色產業園區集中。三是持續提高服務意識,努力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制定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政策,加快融資服務平臺建設,在財政、稅收、金融、土地、科技創新等方面優化政策供給,營造保護知識產權、保障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和文明友善、誠實守信、尊崇創新創業的區域文化環境,為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壯大創造有利條件。

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培育企業家精神。一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搭建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瞄準國內外行業先進水平,從研發、製造、運輸等環節,制定可對比、可參照的對標體系,持續開展對標活動,不斷引進和開發運用新技術、新設備,提高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二是設立產業集群或中小企業專項資金,定期開展企業家培訓、行業對標等活動,引導企業家適應經濟發展新趨勢,培育全球化視野,勇於創新、追求卓越。三是彙集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及集群企業等,組建重點行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積極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協同創新,提升技術轉移和科技創新的水平和效率,形成良性發展機制。

優化產業鏈條,完善基礎設施。一是堅持市場導向、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圍繞發展特色主導產業、完善配套產業,引導投融資機構和平臺對彌補產業鏈缺失、薄弱環節的重點項目入股投資,對引領產業集群發展的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支持,不斷拉長和完善產業鏈條,打造特色鮮明、產業鏈完整、配套完善、成長性好的產業集群。二是積極培育建立與產業發展相關的技術諮詢、品牌設計、人才培訓、金融服務、產品質量檢測、科技創新、創業發展、市場調研以及行業協會等機構,幫助企業及時把握市場需求、打造地域品牌,有效提高特色產業集群整體水平和競爭力。三是明確產業園區定位,優化園區規劃,加強產業園區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推進園區標準化廠房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形成功能完備的園區產業生態系統,加快重點產業向園區聚集。

發展數字經濟,助推產業轉型創新。隨著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不斷創新突破,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的重要力量。發展壯大縣域特色產業集群,要大力推進特色產業數字化,引導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傳統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同時,要深刻認識和把握全球經濟向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趨勢,積極擁抱數字經濟“新藍海”,推進大數據、雲計算、智能裝備、工業互聯網等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建設,將數字經濟打造成為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王餘丁 馬建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