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冬枣“长成”富民大产业


●兵团日报记者 秦俊伟 通讯员 赵丹丹

10月2日,记者走进一师十一团塔克拉玛果业有限公司的冷棚冬枣种植基地,一颗颗红绿相间的冬枣缀满枝头,压弯了树枝,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让人垂涎欲滴。

挑选、装箱、包装……职工们忙得不亦乐乎,枣园里飘荡着欢声笑语,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2009年,十一团积极引进内地优势企业来该团投资,四川巴山林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招商引资平台落户十一团,并于当年注册成立了塔克拉玛果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承包了1.2万余亩土地,主要从事果品种植、加工、收购、保鲜、销售等经营活动。

近年来,干枣市场行情一路走低,对红枣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塔克拉玛果业有限公司一直在探索红枣产业发展的新方向。经过调研和考察,2013年,该公司开始尝试种植冷棚、暖棚冬枣,目前已种植冬枣3000亩,通过巧打时间差增加果品效益,多年摸索尝试后,大棚冬枣逐年丰产丰收。

塔克拉玛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勇介绍说:“目前,公司种植的冬枣以每公斤37元左右的价格,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省市的高端水果店和大型商超。2018年共销售5000吨冬枣,产值达1.1亿元,预计今年亩产值有3万余元,亩利润近2万元,产值将达到1.8亿元。”

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一师阿拉尔市正在创建以红枣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该公司一直坚持绿色理念种植大棚冬枣,按照无公害、绿色生产要求,全面落实枣树修剪、施发酵好的有机肥、物理防治病虫害、统一采摘等系列措施,冬枣产量较前几年明显增加,又因其品质好、口感好,受到消费者欢迎。

同时,塔克拉玛果业有限公司还整合资源,以3000亩冬枣种植基地为基础,建红枣加工厂、保鲜冷库、有机肥厂,壮大销售队伍、在疆外开拓销售渠道,从种植、采摘、分选、包装、冷藏、运输到销售,实现了产销一体化,让冬枣产业效益产生乘数效应。

2018年,该公司投资2200万元建成国内一流的全自动流水生产线和无菌加工、包装生产车间,年平均加工6000吨以上红枣,形成了种植、加工、冷链、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布局,将“波斯贡”“南疆红玉”“疆域臻品”等品牌红枣通过“一站式”物流,直运到各大城市超市、果品市场。

“我和丈夫一共管理了26亩枣园,每亩地的管理费用是2500元,现在采摘红枣一天还能挣近150元,一年下来我们可以增收近8万元。”十一团十七连职工唐小会一边麻利地采摘冬枣,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

目前,塔克拉玛果业有限公司常年雇用劳动力1200人左右,年度内季节性劳动力需求5000人次到6000人次。一颗颗小小的冬枣,已经成为团场职工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近年来,十一团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引进内地优势农业龙头企业来团场投资。随着团场“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实施,十一团党委不断鼓励引导职工多元增收,以科学指导绿色农业生产,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