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讀《素書》六:成功和失敗的根由

淺讀《素書》六:成功和失敗的根由

夫志心篤行之術:

長莫長於博謀,安莫安於忍辱,先莫先於修德,樂莫樂於好善,神莫神於至誠,明莫明於體物,吉莫吉於知足。

苦莫苦於多願,悲莫悲於精散,病莫病於無常,短莫短於苟得,幽莫幽於貪鄙,孤莫孤於自恃,危莫危於任疑,敗莫敗於多私。

(六)成功和失敗的根由

仁者,人之所親。一顆種子,人們稱之為果實,果實裡面的東西叫做“仁”,仁亦代表心。果實無仁或者仁壞掉了,種子就失去了繁衍後代的能力。同理,人無仁則無後,無後即無親。志心和志仁是一樣的意思,仁者愛人,仁之志就是為天下蒼生謀福祉的大志!賢人君子要有了仁志的目標,自然會忠實地履行自己的責任和使命,規範自己的行為準則:

人類的福祉基於長治久安,必須讓自己深謀遠慮、忍辱負重去面對。要維持長久安定的社會秩序,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樹立道德標準。打造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就必須讓人們養成積德行善的行為習慣。構築和諧穩定的精神生活,需要人與人之間坦誠相待。倡導通達曉理的文明行為,需要讓人們自覺參與到事物上來。化解不穩定的社會矛盾,則需要教育人們知足常樂。

慾望越多,實現的可能性就越小,結果就會造成多願者痛苦不堪。精神外弛者,不能應物體物,自然也不可能馭物,結果做任何事情都會失敗。不循常理行事、悖人倫公德做人,結果一定是被社會淘汰者。為一己之私損公利己的行為,是鼠目寸光者。一切貪婪卑鄙的手段,都是見不得光、揹著別人去做的。自命清高、目中無人者,往往都被眾人孤立起來。把重要的事情交給不能勝任者去統局,結果會陷入危險的境地。做事的時候如果考慮個人的得失越多,自然顧忌越多,私利越重,最後必然以失敗告終!

故,行志心篤心之術,其實就是揚善除惡,用當下的語境去解讀,即益增正能量,損滅負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