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奇書《素書》:人生四種境界,張良祕而不宣的隱蔽智慧!

千年奇書《素書》:人生四種境界,張良秘而不宣的隱蔽智慧!

《素書》相傳乃黃石公所撰,成書後傳給張良,而張良正是運用書中的智慧輔佐漢高祖擊敗項羽,奪得天下。因此,後人稱讀《素書》這部僅1360字的傳奇典籍‘可為帝王師’,足見此書的神奇和玄奧。《素書》雖然僅有一千多個字,但其內容卻涵蓋的普天之下所有道理,除了安邦定國的思想、領導的謀略,首推的則是修身正己的要則。

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先要修身,原始章第一所陳述的便是修身正己所要講求的義理。

“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也。”所表達的是凡世間萬物都遵循一樣的規律法則,是老子在《道德經》所虔誠強名的‘道’。老子在那個紛亂的社會風氣裡洞見了‘為道日損’,故嘆其曰:夫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所以,那個統一的大道由於萬物各有作為而分離成了五個部分,難再渾而成一。

“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所謂道,便是陰陽化育而以形體附之的道理,所以所有的世間萬物各得陰陽和合,各稟性命而化生,但卻不知道‘道’的由來。

於人而言,雖然一樣負陰抱陽而化育,但由於性情稟賦各異,所以人生便有了不同的境界。

千年奇書《素書》:人生四種境界,張良秘而不宣的隱蔽智慧!

第一層:自然境界

處於這層境界的人的所有言行往往純粹遵循自己個人的性情,近乎‘自然’的一個生命體。如《素書》中陳述: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這些人往往只是遵循倫理的綱常,不妄作而勤奮地滿足著生理的各種需求,窮極一生為著生計奔忙著。所謂安於現狀,正是如此。

第二層:功利境界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突出表現的是大部分的人都陷入名利場中,猶如陷入泥沼中,難以自拔。《素書》中有言: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處於這種境界的人其為人處事有一定的原則要求,然後依循適宜的方式方法謀求上進的通道,通過勤勉努力而期望能夠建功立業。所謂‘獨善其身’,概是如此。

第三層:道德境界

正所謂‘正其義而不謀其利’,強調的是付出了卻不謀求利益。至此,《素書》中有言: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惠惻隱之心,以遂其生成。修身正己能夠上升到這種境界的人與賢人一致,能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且在利益面前往往可以犧牲自己的利益而成全他人,甚至於能夠捨生取義。所謂‘兼善天下’,如此爾爾。

千年奇書《素書》:人生四種境界,張良秘而不宣的隱蔽智慧!

第四層:天地境界

所謂‘聖人後其身而身先 ﹔ 外其身而身存。‘倡導的是不爭、無私、無為而教化萬民。《素書》有珠璣善言,曰: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修得此種境界的人與聖人無異,行乾坤之德,‘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甚至於可以‘殺身成仁’。所謂‘無為而無不為也’,如此是也。

注:圖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