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四大堪輿名師之一: 劉若穀風水作品欣賞

廣東四大堪輿名師之一:    劉若穀風水作品欣賞

堪輿文化又稱風水文化,是一種傳承有序的傳統民俗現象,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積澱下來的、對居住環境進行地理選址佈局的一種實用國術,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已成為全球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堪,地突之意,代表地形;輿,指承輿,即研究地形地物之意,著重在地貌的描述。《史記》將堪輿家與五行家並行,本有仰觀天象,並俯察山川水利之意。故民間稱“堪輿”為“風水”,專稱看風水的人為堪輿家。水觀念構成中國古代生態環境觀的一個重要方面。以風水理論為核心的民俗觀念,不僅作為民間民俗廣泛存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由於士紳階層與官府的認可與信仰,助長了民間風水活動的興盛。

全國來說,廣東確實是風水文化氛圍最濃厚的省份,尤其以潮汕最甚。廣東人信風水也是有歷史淵源的。從古至今,贛州風水先生,都是青睞廣東的。

廣東靠近贛派風水的發源地——江西贛州,深受楊公風水的浸染。古代大量客家先民從江西流入廣東,帶來濃厚的風水傳統氛圍。廣東人愛從商,商業這種風險性極大的行業,促使人們更加篤信風水和神靈。

而且廣東人宗族觀念強,宗祠文化盛行,也進一步造就了風水的根深蒂固。

——種種結果表明,正確的利用風水,是與當代社會並行不悖的。

  • 明清時兩廣明師足跡有:徐東風、清朝同治時期國師黃紹臺、、劉斯祖、戴錫倫、鄔萬吉、雷友蘭、嚴中龍、黃魁儒(魁宇,飛宇)、黃佩天、王履坦/陳智雲/唐貢、江耀庭、容易宋/江紀湖、譚四鵝、譚天縱、周華鋒、江任泉/江抱日、杜銓、範五公(範齊斌)、陳銘珪、劉仙舫、黃日奇
  • 廣東四大名師(本土)

(一) 、李默齋:

明代中山小欖人氏,李默齋先生廣東第一地理師,自明迄清,享譽之隆,莫之與京,尤以珠江三角州,婦孺皆知。其所著闢徑集,似詳於形氣而略於理數。傳世之闢徑集,乃道光十四年,原版藏於中山小欖其祖祠李世德堂。

(二) 、範齊賓(範五公):

清代粵西人氏(鬱南連灘人),可供後學者考證的作品/手跡較多,名振兩廣!特別粵西、桂東南一帶的風水愛好者對範五公的大名幾無不識。

(三) 、梁鐸貴(本地姜):

廣東信宜水口人,是清中聞名於廣東粵西一帶的民間風水大師,與當時任高州府的戴錫倫知府齊名。據傳他與戴府各有千秋,戴府擅理氣,本地姜專形巒,其尋龍點穴之技出神入化,留下了很多傳奇故事,但其留存於世的書籍卻少。

(四) 劉若谷:

明末清初人,族號:大謙公、字若谷,號益菴,祖籍肇慶府陽春縣三甲堡龍灣寨。劉少年時期曾到江西學習風水術,後來了成了陽春地頗負盛名的風水大師。劉若谷死後葬於三甲鎮附近的一個小山丘,喝形為“上水獺”,至今他的墳墓還在。他的名著是《千金賦》。也有人認為此賦的作者是江西劉若谷,其實有誤,這是因為陽春劉若谷到江西求學時著此賦,而題上了江西二字,劉若谷不是江西的人。生於萬曆二十一年即癸巳四月十二日(元 1593年-)故於1679年。

劉若谷是明朝秀才,志於光大族人,言行像古人一樣淳樸正直,有節氣,有膽略,並積極推進劉姓族人條陳革興,喜歡到遊山賞水,留題美地頗多,本族的祖先墓地均由其鑑定,包括他自己的墓地也是由他本人所點,可惜後人沒有按照他的意思來安葬,導致不吉,後代考慮到劉若谷的功德移葬於現在的穴位,此墓地重修於乾隆三十年(1765)。(其人可考之作品不多)

  • 劉若谷同門師兄弟:劉若谷、範敦樸(做有範氏宗祠)、林乾峰、王氏家族卜人(姓名不詳)共4人
  • 劉若谷堪輿著作:《地理千金賦》、《地理戀頭龍穴砂水賦》、《地理萬山圖》
  • 劉若穀風水作品/手跡:

作品①:

劉氏宗祠(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為陽春縣三甲鎮龍灣寨,劉若谷點作本姓祖祠,劉若谷出身富家曾經去江西學地理之學。入首戌加乾,作壬山丙向兼子午,出巽辰口,每一進小門位:辰﹑未。 巽方高峰聳立,西南坤方有凹風。此祠線法:坐比卦五爻。

廣東四大堪輿名師之一:    劉若穀風水作品欣賞

後龍:

廣東四大堪輿名師之一:    劉若穀風水作品欣賞

明堂照如下:

廣東四大堪輿名師之一:    劉若穀風水作品欣賞

祠堂內懸掛的功名匾:

廣東四大堪輿名師之一:    劉若穀風水作品欣賞
廣東四大堪輿名師之一:    劉若穀風水作品欣賞

扦立後本祠劉姓名房人才屢出,人丁大興,為鎮上第一大族,雄盛一方,至今方興未艾。此祠堂入首,坐山,水口,可知劉若谷是到江西興國三僚學地理之術的,因為劉若谷造祠之法,完成吻合,楊公風水的交媾法,再來看峰巒是巽方高峰聳立,捱得:傳送尖峰出雲奇,金網紫衣顯威儀,少年英傑功名顯,名揚四海眾人欽。

  • 一門三進士,四代兩鄉賢——劉族曾經的輝煌
  • 附:三甲歷代劉氏中榜文人:

劉裔烗,清康熙舉人。

劉宗湘,清雍正舉人。

劉宗濫,清乾隆舉人。

劉世校,清乾隆舉人。

劉宗邃,清乾隆舉人。

劉宗渡,清乾隆舉人。

劉世探,清嘉慶舉人。

劉世栩,清嘉慶舉人。。

劉榮玠,清嘉慶舉人,清嘉慶進士。

劉士升,清道光舉人。

劉榮浩,清道光舉人。

劉榮琪,清道光舉人,清道光進士。

劉顯楨,清光緒舉人。

劉承輦,清同治進士。

劉啟維,清康熙武舉人。

劉宗漢,清康熙武舉人。

劉秀夫,清雍正武舉人。

劉啟釾,清雍正武舉人。

劉榮訪,清同治武舉人。

劉氏字輩流水排行:念萬文清應繼大,裔家啟宗世仕宗,承顯傳經貽光炳,耀永昌振繩紹述......

同始祖劉氏,現有人丁七萬多,已經排到“光字輩”。

(宗祠的來龍如此之猛,實不多見,但出的舉人多而進士少(16舉人3進士),而且官職非特達,作為風水師的你,在立局線法上是否有文章可做?甲劉氏祠堂的放水法,有很大的優點和缺點在內。優點自不必說,缺點是,此祠建後,引起三甲某姓人的忌恨,竟然在此祠龍頸處挖塘破壞劉氏風水,劉氏豈甘束手?劉氏在塘中沉三千斤生鐵,(幹什麼用?各人理解不同)……某氏“火燒三甲墟”……由於龍頸被傷,此祠五房人丁如何?唯有各自解讀了)

作品②“落地梅花”:

地址為廣東英德市大灣鎮,庚來龍,未入首,未山醜向,兩水合流,水口內癸中艮寅,無近案,遠方貴人坐殿,羅城緊圓,如一朵花,前後左右砂峰都是花瓣,入首脈為花梗,土包乃花心花蕊也。高高的後山,既如元寶,亦如華蓋,也像一朵未掉落的花朵。

來龍穴星全景圖:

廣東四大堪輿名師之一:    劉若穀風水作品欣賞
廣東四大堪輿名師之一:    劉若穀風水作品欣賞

墓碑:

廣東四大堪輿名師之一:    劉若穀風水作品欣賞
廣東四大堪輿名師之一:    劉若穀風水作品欣賞

穴後照向上峰巒:

廣東四大堪輿名師之一:    劉若穀風水作品欣賞

明堂照:

廣東四大堪輿名師之一:    劉若穀風水作品欣賞

作品③陽春龍華庵:

於陽春市三甲鎮113線公路邊

廣東四大堪輿名師之一:    劉若穀風水作品欣賞
  • 劉若穀風水軼事

劉若谷曾和一王姓僕人同去江西求學風水地理,王姓僕人從江西回到三甲鎮後亦點一地立宗祠,其地俯看似雞,仰看肖鳳,故喝其形名曰鳳凰雞。該地為乾山乾向水流乾,乾峰出狀元的格局,許其蔭髮狀元。后王姓族人中果生下一過目不忘之神童。劉若谷聞而忌恨,遂在其王姓宗祠前的一個水塘中沉下千斤生鐵,以破壞其風水。

自劉若谷放生鐵入水塘後,王姓神童就開始不斷患病,嚴重嘔血。就在王姓神童欲死之時,國師嚴中龍因明室滅亡而逃落嶺南,恰好經過三甲鎮,嚴中龍看出破壞王姓宗祠風水之原因,於是幫助其破解,其法是:用竹木圍宗祠三圈,囑其每月燒一圈。這是以火克金的破解法。

王姓人燒第一圈後見神童病體明顯好轉,於是迫不及待地把餘下二圈也燒了,結果是無法消去生鐵之煞氣,不久神童死去!王姓家族以後也不見有優秀人才出。這就是廣傳陰陽春地區的火燒三甲圩的故事,其詳情亦被嚴中龍國師記載在其遊記中,流傳至今。

今天三甲圩的王氏宗祠已不復存在了。王氏宗祠原址已被某銀行蓋成了單位宿舍。據說,該宗祠在文化大革命時因破舊而推倒,其後土地被政府收回,又拍買給了一銀行。不過,今天其址周圍仍有王姓人插香燭拜祭紀念。墻上還見一副遠居他鄉之王姓子孫拜祭時貼上的業已殘破的緬聯,一切境象令人黯然淚下!!

  • 劉若谷囑咐詩一首

師言秘笈值千金,莫作人情酒肉人,神仙留下經一券,

字字能通救萬民。葬著生旺當代發,葬著困平發即盡,

葬著死龍尤敗絕,總然合格亦難醫。不是八龍齊到位,

出元之地物相依。陽宅尚可養命,陰宅只可養骨。

  • 劉若穀風水留題:

《烏龜出洞》百色百崗有一穴,名叫烏龜出洞。此穴臨江邊,水從穴前過,旗牌立兩邊,前者文筆過大江,後面有穀倉,左邊青龍盞起,右邊白虎驛牙刀,後面還有隨龍一輔弼。有福之人找得到,葬下三年見效應,富貴盡千年。

  • 《棗子頂地賦》

——戴錫倫題給劉若谷先生

地由鳳凰起祖,寮田頓氣而來,穿州過縣,擺舞牽連,承藤縣起雙底之秀峰,鎖岑城之水口。太祖之尊,分枝列帳,行度之吉,肅穆端嚴,隆大帳之飛鵝,立魁接氣,朝御屏之帝座。石狗嘶聲,帶倉帶庫,印誥隨行,諸櫃座於右方,旗槍列於左。排鸞佈陣,串珠別換門牆。鶴膝蜂腰迎送,青天遠接,扶持日月,胎伏陰陽,再起秀子之旗峰,借映岑溪之秀氣,勢壓三江之上,卓居一邑之中。**為少祖之尊,身纏國帶之貴,金星照**,華表捍門。金雞報曉,丹鳳和鸞,循其秀子一地,藤邑不落二山。血脈流源,逆向義昌江水。文明木火,貴登頭品之榮,武略列於朝班,文章重於翰宛,為州為府,代代冠上國之光;及第登科,世世繼公侯之職。此地貴居極品,富有千鍾。前有石峰秀氣,乙向無疑。兄若迴歸故里,細察方知,縱然不識,莫露天機。

  • 劉若谷先師鬥風水事蹟:

劉若谷祖師鬥風水事蹟,到了北帝廟看劉若谷祖師的風水用法,三甲當時經常發生火災,是因為林乾峰為王氏在三甲的南方的雞頭塘建了個祖祠,自從王氏祖祠建成後,造成多次發生連燒三甲幾條街的大火。劉若谷祖師為了化解火災,在當時三甲北方一龍穴上建北帝廟,自從這個北帝廟建好後,就再也沒有火災了!因為林乾峰是劉若谷祖師的書童,劉若谷祖師與人鬥風水傳說大概源於此。

《地理千金賦》

嘗思地理之妙。乃天地所留以待有德。亦前師所秘而不宣。

失其旨者、節節皆差。得其訣者、處處是道。

首識尋龍之法。次明結作之情。詳究點穴之方。細看砂水之意。

偃蹇剝換者、乃變化之機。起伏曲折者、乃行度之準。

出身貴展肩而開面。落脈怕現骨而露筋。

渾穆端嚴、方成大器。歪斜直硬、悉是空圖。

胎息在於隈藏。星辰間斷而突起。

陰陽動靜、兩者貴乎兼施。虛實剛柔、各處求其相濟。

不知其子觀其父。不識其主視其奴。

前呼後擁、定為貴冑之兒。反背側身、只是他人之僕。

纏送者、有踴躍不遑之勢。環衛者、有歸降朝拱之情。

節節追尋、尋到一局方可止。枝枝細看、看其一變正堪求。

後面散漫而來、則以成星為貴。一路牽連而至、則以跌斷為奇。

體態剛強、腳下貴鋪氈褥。本身細嫩、後頭不嫌粗雄。

結作將成、身必先轉。真龍若住、勢必前趨。

細心睇認以察其真情。放開眼眸以觀其形勢。

山下成爐底、斷其有結無差。腰間帶水星、定是龍去不遠。

前山亂雜、須知移步換形。拜伏當前、有如君皇即位。

或因就局而趨於橫逆。有時避煞而閃於偏斜。

全勢不回、雖巧媚端嚴而亦假。周圍拱顧、即奇形怪狀而愈真。

若見四面逼囚、許得一洩而通其閉。莫道滿盤盡美、須知一破餘皆非。

界水穿肩、無庸著眼。頂斜腳竄、不必留心。

兩界深崖漏、龍虎雖端非真結。合水成尖嘴、乳頭縱好是空荒。

入首模糊、縱有星辰而無用。玄武不顧、須有氣脈總成空。

界脈最喜坦平。肩背必須圓厚。

過脈是來龍性命、防護宜周。束咽為入穴根基、貫串當緊。

莫道好頭好面、須詳審其真情。休言無跡無蹤、務必細看落脈。

穴上看分金之圓暈。穴下看托起之兜唇。

穴旁看腮角之盪開。穴腳看徵茫之合水。

後以束咽為的。前以爐底為真。內以球圓唇託為憑。外以天心十道為準。

正面難扦、須向角。頂脊不化、下求尋。

百死取其一生。眾同求其獨異。

渾渾噩噩、神藏像貌之中。隱隱隆隆、氣聚皮膚之內。

若隱若現、驗生氣之潛藏。有弦有稜、識星辰之開面。

邊厚邊薄、方是靈機。邊縮邊長、乃為妙諦。

無論窩鉗乳突、結穴定有用神。任你平地高山、到穴不離化氣。

總之體要靈。龍要變。砂要抱。水要朝。

貪多者、須識其徵。制遠者、先識其近。

金魚不合、枉教九曲來朝。肘腋不全、虛勞萬山獻秀。

寧可龍虎有缺。最嫌堂氣無收。

察情意於面目之間。辨真假於向背之際。

局不取闊、而取聚。砂不論格、而論情。

若是我砂、面前無不回顧。果為我局、腳下定必窩平。

補缺填空、一可當百。傾流散蕩、萬派皆空。

曲直短長、處處求其中節。高低大小、務必裁取合宜。

點穴對定天心、難移尺寸。放棺緊接來氣、酌其淺深。

寧從是處求非。莫向無中作有。

讀書者、貴心領而神會。尋地者、要目巧而心靈。

熟記此篇、胸有成竹。竊其一訣、妙用無窮。

巒頭妙義、盡括於斯。變化神明、存乎學者

劉太保(若谷)/《玄空秘斷》

玄空秘斷

乾艮生男蟄蟄多,名成利亦斷無訛,天心一去傷男口,退敗多端怎奈何。

巽坤致富亦添丁,運過衰聞破鏡聲,孤居獨枕傷無侶,釜甑幾懸那得生。

子午卯酉旺財丁,聲名富貴惹人驚,財丁運退須知敗,作賊為奴也不輕。

甲庚壬丙最為榮,時逢財氣日生生。時過五福常消滅,婦女糟糠不勝情。

乙辛丁癸四山坡,科名白屋說三多,時過為奴工亦拙,克煞年逢沒奈何。

寅申巳亥運斯來,衍慶螽斯亦阜財,運退若逢年克煞,喪亡婦女不勝衰。

辰戌醜未應天心,財貨豐亨日日臨,克煞若逢三合會,骨肉慘傷古不今。

劉若穀風水傳聞錄:

1、劉若谷、範敦樸、林乾峰、王氏家族卜人(姓名不詳),劉氏、範氏、王氏三人皆由宗族資助學藝一切費用,林乾峰年少父母雙亡,祖母帶大,因飢餓難忍幹起偷雞摸狗之事,被族人攆出宗族,整天遊離浪蕩恰好碰見三人路過去學藝,以隨從挑重身份去江西,不畏辛勞,三年多,每日幫師母舂米挑水餵豬家中之事,深得師母喜愛,師母憐憫其身世,盜家中秘藏供其研習。

2、最後一次考試,一百局沙盤地理局,二十多名同門師兄弟輪番沙盤點穴,均扎中銅錢邊或旁邊,唯有林乾峰扎中九十九枚銅錢眼。藝成出山前,師傅均打發三人盤纏回鄉,召喚林乾峰一旁囑咐,讓其憑造藝為人謀福,一邊賺錢回鄉。

3、師門之爭,同門不和,劉王二人互毀風水。劉若谷僅為宗族謀福所用,所留作品不多,宗族文人居多。範敦樸也僅為宗族和鄰村周邊人謀福,名氣一般,範氏宗親文人墨客多,王氏風水被毀後,至今都沒出過什麼人才,林乾峰在陽春當地婦孺皆知,有易地而居的美談,留有少部分手作,但林乾峰毀過的風水更多,不得善終,後不知去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